要闻目录 - 海峡资源报
加入收藏
首页 本报要闻 往期报纸 国土资讯 文化视野 大地写照 公告 交流平台
正文
当前位置: 首页 - 本报要闻 - 要闻目录 - 正文

精量细测“最美资产”——我省全力推进海岸线修测工作纪实

2020-02-19 15:07:46

本报记者 赵勤恩 通讯员 陈凤霖

涉沙泥、跨沟渠、迎海浪……经过5多月奋战,我省海岸线修测工作取得重要进展。目前,全省大陆海岸线及有居民海岛岸线外业调查工作已全部完成,进入内业处理阶段。

海岸线是重要海洋资源,也是海洋生态环境保护对象之一。开展海岸线修测工作是我省贯彻落实自然资源“两统一”的具体举措,也是加强海洋资源开发利用管理和保护的重要基础工作。自去年7月工作部署开展以来,省领导高度重视,多次作出重要批示指示;省自然资源厅全力落实国家部署和省领导批示指示精神,精心实施,推动修测工作有序开展。

摸清家底,修测势在必行

碧波、银沙、鲜贝,游人如织帆如云……提起海岸线,人们首先会想起这些,实际上,它的价值远不限于此。海岸线作为海岸带、潮间带等生态空间的中轴线,是沿海城市建设和经济发展重要空间、生物多样性集中体现的地带。研究显示,我国滨海湿地生物种类达8000多种,是不可多得的天然生物基因库。海岸线两侧海洋和陆地国土空间共同承担着涵养水源、降解污染、净化水质、调节气候等多种生态功能。

东临大海、向海而兴。作为“海上丝绸之路”的重镇,我省陆域面积12.4万平方公里,海域面积达13.6万平方公里,拥有海岛2214个(其中,有居民岛屿100个)、大小海湾125个。我省海岸线漫长曲折,北起福鼎沙埕港,南至诏安宫口港,海岸线全长3752公里(2008年修测数据),居全国第二;海岸线曲折率达17,为全国之最,且拥有泥质、砂质、基岩等多种自然岸线类型。

海岸线可谓是我省海洋经济发展的“黄金线”和“最美资产”。“目前使用的海岸线修测数据还是2004年至2008年间勘测采集的,当时修测比例尺较为粗放,数据精准度不高。”省自然资源厅海域海岛处负责人说,加上近年来自然变迁和海洋开发利用活动的影响,原有的数据已不能真实反映海岸线当前的实际现状。

由于海岸线数据与实际存在较大差异,导致监管不到位、开发与保护问题日益突出。特别是随着沿海地区开发强度的不断加大,大陆海岸线人工化趋势明显,生活、生态岸线不断减少,公众亲海空间不足,岸线利用效率不高,海岸自然生态功能出现退化。  

中央深改领导小组研究通过的《海岸线保护与利用管理办法》提出到2020年底前全国自然岸线保有率不低于35%的目标,把最美的岸线还给自然,把最美的海景留给公众。要实现这些目标,准确摸清海岸线“家底”,加强管理和保护,开展新一轮修测势在必行。

省自然资源厅在贯彻落实国家统一部署的同时,结合我省实际提出了本次修测的任务目标:查清我省2008年以来海岸线主要变化,准确掌握海岸线的位置、长度、类型及开发利用现状等情况,并贯彻落实省政府要求,在“处理好开发和保护、现实与历史关系问题”的基础上,为加强陆海统筹,编制全省国土空间规划,科学制定自然岸线保有率管控目标提供数据支撑。

据介绍,此次海岸线修测工作覆盖全省大陆海岸线和有居民海岛岸线,采用实地测量为主,遥感解译为辅,比例尺为110000。素有“中国最美海岸线”之称的厦门市更是自我加压,将比例尺提高为12000,以更好地满足精细化海域管理工作需求。

精心组织,推进蹄疾步稳

去年7月,自然资源部部署开展全国海岸线修测工作后,省自然资源厅迅速组织实施,厅党组书记林文斌、厅长叶敏召开专题会,听取情况汇报,要求严把时间节点,高标准高质量推进工作,确保海岸线修测成果与三调成果有机衔接。去年8月,省自然资源厅印发《关于开展福建省海岸线修测工作的通知》,并在省三调办增设海岸线修测工作组,抽调人员,明确省、市两级分工,倒排工作时序和时间节点,精心实施,蹄疾步稳地推动各项工作落实落细。

——建章立制,规范修测。组织技术支持单位和质量监督检查组共同编写并印发了《福建省海岸线修测技术实施方案》和《福建省海岸线修测质量管理工作方案》,规范我省海岸线修测工作流程和修测成果质量监管。

——加强培训,吃透规程。去年10月,在厦门市召开全省海岸线修测阶段性成果对接暨技术培训交流会,组织主管部门、作业单位有关人员进行集中学习,通过现场查看、数据调阅、座谈交流、经验分享、答疑研讨等,对海岸线修测外业勘测、内业数据填报等工作进行总结,梳理出10余项重点难点问题,进行深入讲解,以提高作业单位的技术水平。

——开展调研,解决难题。分组赴沿海6个设区市和平潭综合实验区进行海岸线修测工作现场调研,了解各地工作进展情况。针对各地区存在的资金筹措困难、前期准备工作慢、数据准备协调难度大等问题,想方设法逐一分析化解。

——抓好试点,总结经验。选择技术支撑单位较强、海岸线具有突出代表性的莆田地区做好试点工作,对数据审查工作流程和技术方法把握不准的,邀请国家海洋局东海分局、国家海洋技术中心等单位专家实地调研指导,为全省提供范例,也为国家提供样板。

攻坚克难,用心用情丈量

面对时间紧、任务重、难度大的修测任务,我省各地自然资源部门加强组织领导,全力做好资金保障、技术保障、服务保障;自然资源部第三海洋研究所、福建海洋研究所等作业单位抽调数十名专业技术骨干,紧盯时间任务、倒排工期、挂图作战、全力推进。

位置界定困难、围海养殖沟渠拦住去路、淤泥深厚、礁石湿滑、沿岸荆棘丛生……面对各种各样的问题,作业人员发扬吃苦耐劳、连续作战的精神,书写一个个感人故事。自然资源部第三海洋研究所的林杰博士,还没休完产假就投身到外业调查,每天要顶着烈日行走上万步。“别人产后一般都是又白又胖,我却变得又黑又瘦。”林杰笑着说。

白天,作业人员肩扛测杆、头顶烈日,到港口、进厂房、穿羊圈,踏遍养殖池、盐田、泥滩、峻崖等所有岸段,踏破“铁鞋”只为找准潮水痕迹线的位置。晚上,回到驻地后,作业人员继续挑灯夜战,对外业数据进行处理,解决当天收集的“疑难杂症”,总结项目经验,统筹安排第二天测量任务,休息的时候已是晨曦初现。

冒着酷暑、顶着风雨,从沙滩到岩石峭壁、从水泥路到淤泥滩,作业人员一步一个脚印,用心用情丈量全省海岸线。全省初勘的测量点19万个,勘定岸线段2条,各类现场资料约10TB。高精密的测量收获了丰硕的成果,仅在厦门市260多公里的海岸线上,作业人员就设测量点1.7万多个,采集视频近1.8万个、照片3万多张。这些翔实的数据和影像资料将为海岸线修测内业工作奠定坚实的基础。

多管齐下,确保数据真实

蓝色的大海、金色的沙滩、绿色的草地……初冬的一个下午,厦门市环岛路上,游人如织。来此进行质量检查的省测绘产品质量监督检验中心的刘彦峰却无暇欣赏这如画美景,他与队友沿着海岸线徒步丈量,每到一处就认真核实岸线数据,遇到存疑的地方,就拍下来。傍晚,他将检查中发现的问题及时反馈给作业单位,并提出整改要求。

此次修测以多年平均大潮高潮痕迹线为依据,作为陆海分界线。“为了确保数据准确,有时我们要在低潮时走一遍,高潮时再走一遍。”刘彦峰笑言,每天他与队友的工作步数都在万步以上,成了名副其实的“暴走一族”。

刘彦峰的严谨、细致源自我省对修测质量的严格把控。“要坚持实事求是、尊重现状,对修测全流程加强质量控制,做到科学准确施测。”省自然资源厅反复强调,要将数据成果的真实性作为修测工作的生命线。

为此,我省多管齐下、压实责任,确保作业单位内部质量检查、市级自查、省级审查、国家最终审查机制落到实处。

压实作业单位责任。“几乎每周,我们都要到作业单位了解进度、协调上下左右关系、解决问题、把控质量。”厦门市自然资源和规划局海域海岛处副处长金朱兴说。在各级自然资源主管部门的督促下,作业单位严格按照规程规范和标准要求开展工作,把责任落实到班组、落实到个人,压实压细到每个环节。

强化监督检查。省自然资源厅多次组织由专家和技术骨干组成的工作组,分赴各地进行技术指导和测绘质量过程检查。工作组每到一地对海岸线修测范围的全面性、位置界定的准确性、海岸线类型的合理性、数据字段的完整性、矢量数据的拓扑关系等进行检查,及时发现问题、及时反馈结果、及时组织整改,大大降低了差错率。

此外,我省还在技术上充分利用现代先进成熟的航空摄影测量、高分辨率卫星遥感和连续运行卫星定位综合服务系统(CORS)等地理空间信息技术,大幅提高海岸线修测精度。

工作务实、过程扎实、结果真实,我省按照“实”字当头的要求,以“不获全胜不收兵”的决心,精量细测,全力写好海岸线修测的“福建答卷”。


在线联系

官方二维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