要闻目录 - 海峡资源报
加入收藏
首页 本报要闻 往期报纸 国土资讯 文化视野 大地写照 公告 交流平台
正文
当前位置: 首页 - 本报要闻 - 要闻目录 - 正文

惟其艰难 方显担当——省煤田地质局奋战省机制砂项目侧记

2019-07-12 08:54:31

  特约记者 林明辉 通讯员 杨为圆

“国家急需要什么资源,我们就找什么矿!”近日,省煤田地质局局长黄玉荣在向记者介绍机制砂项目推进情况时表示,作为我省地勘找矿主力军之一,在为地方经济发展提供地质技术支撑服务战役中,要积极作为,组织力量投入到寻找机制砂配套矿山工作中,按时间节点圆满完成任务。

    从今年2月初承担机制砂项目任务以来,省煤田地质局仅用4个多月时间就完成了霞浦县金斗湾矿区和凤溪洋矿区等19个矿区地质报告及18个“三合一”方案,并通过专家评审。该项工作得到省领导和省自然资源厅的高度评价。

吹响冲锋“集结号”

根据省政府130日专题会议要求和省自然资源厅的任务安排,省煤田地质局积极配合各地自然资源部门进行机制砂项目配套矿山选址和勘查工作,共承担了19个机制砂项目普查工作和“三合一”方案即开发利用方案、地质环境治理恢复方案、土地复垦方案编制工作。

据介绍,为保质保量按时完成任务,该局成立了以局长黄玉荣为组长,副局长兼总工程师陈泉霖为副组长的领导小组,下设办公室负责日常协调工作。同时将所承担的任务分解到具体下属单位,并明确任务清单。

215日,该局向省121196197地质大队和省煤田地质勘查院下达了开工令,提出了5点关于加快推进机制砂项目的意见。

接到任务后,省121地质大队第一时间成立队机制砂工作领导小组;省196地质大队组织技术骨干成立机制砂项目组;省197地质大队在春节节后上班第一天即下达开工令,并指派具有丰富工作经验的技术人员负责项目具体工作;省煤田地质勘查院专门成立了机制砂工作领导小组,下设协调组、技术组、后勤保障组。

据介绍,在项目实施过程中,省自然资源厅及当地政府把该项工作列为重点督办项目。该局加强对各单位承担的勘查工作进行不断检查。并派出教授级高级工程师黄昌旗、高级工程师施志强等到省煤田地质勘查院进行蹲点和技术指导。

“机制砂项目任务重,进度要求时间紧,需要在规定时间节点内完成野外地质工作并编制地质报告等,这给我们很大的压力。”省煤田地质勘查院林晓炎告诉记者,从接到开工令开始,项目组就一直在跟时间赛跑,院成立了机制砂工作小组,协调各项工作,对项目进行明确分工,并邀请专家培训,这让他们对做好机制砂项目有了信心。

作为这场战役的副总指挥,省煤田地质局副局长兼总工程师陈泉霖也备感压力山大,“为及时掌握项目进展情况,协调解决困难和问题,要求各项目组以每天一报、三天一小报,一周一汇报,一月一例会的工作机制落实机制砂项目推进工作。”

不断补短板

“机制砂项目对于我局来说是新业务,过去都没接触过,一切都是从零开始。”陈泉霖说,“跨越每一个关口,都积淀了闽煤地勘人的智慧和汗水。”

记者从省煤田地质勘查院了解到,去年底,该院就派出技术人员跟随省自然资源厅副厅长江敦岚赴宁德、福州两地4个矿山前期实地考察、航拍矿山周边环境,了解矿山地质概况等,为之后的地质勘查布孔、线路设定等奠定了基础。节后,该院邀请了3位经验丰富的专家,就机制砂省内开展情况、调查要点、“三合一”方案编制、地质调查报告编制等进行专项培训。同时,项目技术员也自觉“加油”“充电”。负责周宁杉洋、福鼎外洋矿区“三合一方案”项目的谢锡丹说:“专家给我们介绍相关的基础知识和基本内容,让我们对于整个项目的框架有了大体的了解。但如果把项目的完成过程比喻成一条生产流水线,那么,我们对于生产流程、生产节点、人员组织分工以及最终成品都没有头绪。”

在实战中,项目技术人员又是如何补短板呢?谢锡丹向记者道出了秘诀:“为了尽快加深对方案细节的理解,项目组收集了几份前人编制机制砂‘三合一’方案,针对每段文字、每个公式、每张图纸都进行了充分的讨论,有理解不透的地方,我们及时请教经验丰富的技术员、省自然资源厅专家,同时查阅相关文献或上网查找等方式克服解决。”

121地质大队刘卓立主动承担了长汀县河田镇蔡坊石寨、四都镇羊古岭村上稻坑和新罗区白沙珍坑3个项目的地质报告编制工作和新罗区白沙珍坑“三合一”方案。他认真细致收集有关资料、实地查证后,认为新罗区白沙珍坑矿区申报范围存在安全距离不足、主要沟谷汇水未避开、最终封闭圈高度不合理等问题,因此不适合开采机制砂。但因为没有经验可循,为证明提出的观点是正确的,他不仅查阅了大量资料,还请教相关专家,最后推翻了该矿的选址。此举使本就紧张的工期变得更加紧张,因此他主动放弃节假日,并协助地方部门重新调整矿区范围。

196地质大队主要负责周宁县玛坑长峰矿区机制砂勘探项目和龙海市竹坑尾矿区机制砂勘探项目。在项目推进过程中还存在着诸如样品化验时间长、无完善的报告编制规范等问题,队领导都会一起深剖问题,及时与化验单位、专家沟通交流解决。

197地质大队机制砂项目组在等待普查地质报告评审结果的同时,立即着手“三合一”方案所涉及的矿山生态环境、气象资料、重要交通、电力、水库、村庄、河流、基本农田、矿山用地地类等基本信息,并与多个政府部门沟通、协作。

    “开展机制砂项目不仅可以有效解决我省建设工程用砂供需矛盾,还可以培养出一批熟悉机制砂矿勘查规范的人才队伍,在促进院发展的同时,更好地服务地方经济建设。”省煤田地质勘查院院长张仰玉表示。

彰显担当精神

二月,八闽大地春寒料峭。

“项目开展时刚好处于雨季,经常阴雨绵绵,这给项目组野外钻探、填图增加了很大难度。在项目开展过程中,技术员穿着雨衣在野外填图,只要不是大雨、暴雨我们都正常开展工作。”林晓炎向记者介绍说,“队友雷亚男、郑维添在开展霞浦北壁金斗湾项目工作的时候,由于该矿区地势陡峭、路不好走,手机信号不好,进出一趟需要很多时间,他们俩常常是早上一大早带好干粮就进矿区,到晚上7点多才回到驻地。为了节省时间,赶进度,他们主动给现场的工人送饭、送水,正是有了他们这样吃苦耐劳的精神,才能保证机制砂项目如期保质保量完成。”

野外工作也是险象环生。省煤田地质勘查院技术员向记者描述前阵子遇到的情况,在矿区勘查时,常突遇狂风大雨天气,因矿区临海,风雨极大,撤离时连伞都无法撑起。

为第一时间内获得新罗区芦内项目成果报告,面对植被茂密、盖层厚、基岩裸露少的矿山,省121地质大队队员黄耀辉与同事徒步深入密林,一同背回了近300斤的岩样。省121地质大队技术能手许培成多次通宵加班,通过仔细对照矿区周边村庄、道路、生态红线等敏感目标,重新圈定矿区拐点坐标,在要求的时间节点前顺利提交报告。

福州闽侯白沙矿区是省煤田地质勘查院负责的6个矿区中最大的一个,原先确定范围内有多处基本农田,增加了矿区的划定难度,使矿区拐点坐标不断更改,矿区范围、开采标高也是不断变化。该矿区前后共编制了5份普查地质报告,每一份报告数据都不相同。同时,该矿区共有46个拐点,矿区范围不规整,这给储量估算增加了很大的难度。项目组人员一方面积极与专家沟通,另一方面采用了不同计算方法去验证计算的储量的准确性。

“这是唯一一个大型矿山,矿区地处闽江边,为了能让省领导更直观、更清晰、更真实了解该矿区的情况,院地调所所长杨生吉多次奔赴现场取材、了解矿区情况,通宵制作汇报PPT。”林晓炎介绍说。

“任务未完成,我寝食难安。”闽侯白沙矿区机制砂项目负责人、省煤田地质勘查院高级工程师、今年50多岁的郑庆福面对采访有些羞涩,“当项目转入内业工作时,常常晚上加班到深夜,连续高强度作战,作息都没规律,很多时候躺下来都睡不着觉,在想工作上的事。”

由于“三合一方案”设计必须在地质报告成型后才能开展,省煤田地质查勘查院于54日开始着手编制“三合一方案”,至515日提交评估中心待审,再到523日机制砂项目通过专家初审,项目组连续多日超负荷工作。5月中下旬,该院技术骨干林晓炎因家中有事,申请了5天假。但第三天恰逢各个矿区“三合一方案”初审,院长张仰玉打电话征求林晓炎能否提前结束假期。林晓炎二话不说,当天下午就跟随方案编制人员去各个矿区参与方案初审。

惟其艰难,方显担当。历时4个多月的机制砂项目即将收官,参与机制砂项目全体技术人员白天与骄阳为伍,夜晚与灯火为伴,向着最终的胜利奋力冲刺。


在线联系

官方二维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