要闻目录 - 海峡资源报
加入收藏
首页 本报要闻 往期报纸 国土资讯 文化视野 大地写照 公告 交流平台
正文
当前位置: 首页 - 本报要闻 - 要闻目录 - 正文

下活节地这盘棋

2014-06-26 15:27:25

近日,经营陷入困境的邵武经济开发区入园企业邵武市立超箱包有限公司,通过园区管委会及时牵线搭桥,与福建美耐德工程材料有限公司达成闲置土地转让收购意向,使该公司的经营化危为机。作为南平市第一个财政总收入突破“10亿元”、地方级收入突破“6亿元”大关的县级市,邵武市近年来十分重视国土资源节约集约利用工作,有效促进了经济社会的可持续发展。2013年,该市获得了国土资源部“国土资源节约集约模范市”的褒奖。

邵武经济开发区——由“只进不出”向“有进有出”的转变,挖掘存量土地潜力,实现土地利用效率提高、效益提升

5月27日下午,笔者在邵武经济开发区福建米拉投资有限公司厂区里发现,有不少人正在公司专门开设的童装大卖场里淘买童装。开发区管委会的同志告诉笔者,2012年,米拉公司曾面临发展的拐点,是经济开发区管委会大力牵线搭桥,采取“腾笼换鸟”举措,促成了公司与园区内另一家有闲置土地的福建恒源光电科技有限公司达成土地转让协议,使公司解决了拓展发展空间的瓶颈问题。仅用了两年的时间,公司就快速走上正轨,不但已上缴了近12万元的税收,而且还解决了当地330名剩余劳动力的就业问题。为了表达感激之情,前不久,米拉公司专门作出决定,在开发区辖区企业厂区内首家开设童装大卖场,对邵武市民让利销售。

于2003年2月启动建设的邵武经济开发区,是邵武市委、市政府实施项目带动和“突出工业、突破工业”发展战略的重要平台。在这里,如今已是到处机声隆隆,一派繁忙的生产景象。

采访中,邵武市国土资源局局长饶正华告诉笔者,与国内相同类型的经济开发区所经历的过程几乎如出一辙,邵武经济开发区在项目用地上也经历过三个阶段,从一期龙川平台的“空地等项目”阶段,到2009年建立项目入园评审机制的“有地排项目”阶段,再到现在的“少地选项目”阶段。土地供需矛盾一度十分紧张,一方面是有意入园的项目多、用地量大,土地供应速度难以及时满足项目需求;另一方面是一些早期入园企业受内部因素和外部环境影响,存在项目无法实施或经营困难等问题,造成土地闲置和产出效益不高。

为更好地保障发展项目用地,邵武市国土资源局针对经济开发区内闲置和低效利用类项目用地,提出了通过采取倒逼开工、引导盘活、调整分割等方式,深入挖掘盘活存量土地潜力,让闲置土地有序流转,确保实现投资增加、土地利用效率提高、效益提升目标,有效破解土地供应紧张与发展需求的矛盾。

遵循这一思路,邵武经济开发区积极转变项目用地管理方式,由“只进不出”变为“有进有出”。对长期占地又多年未达产达效的,或者在生产经营中出现变故而无法经营的企业进行清理,采取清退、嫁接的办法,有效整合盘活现有土地资源,为优质项目预留发展空间。

举措之一,占地较多的“割”地。部分企业入园时,过高的估计自身发展规模,造成部分土地资源闲置。针对这些企业,经济开发区管委会积极沟通协调,动员企业分割部分土地供给用地量较小、但容积率高的小微企业。比如邵武金松木业有限公司受国家产业政策调整和全局经济环境影响,经营状况始终不佳,市政府主动介入,帮助其以土地入股方式与高新技术产业对接,在土地零增量的情况下,使企业完成由资源消耗型向科技创新型的转换,并大幅提高企业土地利用效益。金松木业公司割让了67亩用地给禾林家居公司仍保证税收不减。

举措之二,经营不善的“嫁”地。一些企业受市场影响,加上管理不善,无法正常生产或者陷入债务危机,造成资金链断裂,只能等待市场淘汰。针对这些企业,经济开发区管委会主动充当“红娘”,帮助他们与等地入园的项目牵线搭桥,让“有为”项目取代“无为”企业。比如促成了恒源光电科技公司与米拉投资公司、国盛家私公司与天之元公司达成土地转让协议。

举措之三,中途变化的“收”地。对一些因各种原因迟迟不能按照合同开工建设的企业,经济开发区管委会依法回收土地,进行二次招商。比如玫瑰精油、工业地产、普尚斯等项目地块收回后,成功进行二次招商,有效地提高了土地的利用率。

2012年以来,通过三大举措的实施,邵武经济开发区目前已成功盘活了30家企业近1200亩土地,利用这些盘活的土地,经济开发区通过二次招商,促成10家新企业落户,新增投资1亿元;同时保障了诚安门业、味家竹木等一批园内老企业增资扩产的用地。   

采访中,笔者了解到,目前邵武经济开发区还有6家企业需要重组。该市国土资源部门表示,将严把用地审批关,提高土地的投资强度和容积率,减少低水平重复建设。尤其要引导企业多上科技含量高、能耗低、占地面积少的项目,调整优化产业结构,达到集约用地,提高每亩土地产出率的目的。目前,邵武市经济开发区新一轮的项目供地方案已通过市项目开发领导小组审批,其核心宗旨是,必须严格按照与开发区签订的《项目投资协议书》规定,在土地正式交付2个月内开工建设;2年内全面完成项目建设并投产;土地交付使用3年后,要产生税收。对引进的企业未按照协议执行,满2年仍未动工开发建设的,坚决依法收回土地使用权。

土地的节约集约利用,使邵武经济开发区走上良性发展之路。目前,在邵武经济开发区已开发的6.5平方公里土地上,共有落户企业120家,其中规模以上企业53家,企业用工人数达1.7万人。2013年实现规模工业产值96亿元,是2006年的9.8倍,占全市规模工业产值的37%;实现税收2.1亿元,是2006年的10.5倍,真正成为推动邵武经济发展的重要一翼。

新农村建设——用足用活城乡建设用地增减挂钩政策,迁村腾地,旧村变良田,新村展新颜

初夏时节,笔者一行走访了邵武市肖家坊镇将石村,在这里,见到了一大片由林立小楼组成的崭新的村民住宅区。肖家坊国土所所长黄建发告诉笔者,近年来,该村大力实施迁村腾地工程,利用城乡建设用地增减挂钩政策全面开展旧村复垦工作,共腾出旧宅基地23亩,全部复垦为耕地。这些耕地经过3年多的耕作,已逐步变成良田,现在村民们在这些土地上种水稻、烟叶、蔬菜、瓜果等,亩均效益已达6000多元。村民统一规划建设新村后,户均占地由原来的300多平方米减少到现在的75平方米。迁村腾地不仅极大地改善了村容村貌和村民生活条件,还增加了收入,深得老百姓的欢迎。

邵武市和平镇自2011年启动旧村复垦工作以来,目前已有朱源、和平、危冲等10个村申报实施旧村复垦,涉及拆迁村民652户2017人,涉及土地面积346.75亩。在该镇的拆迁居民安置点,笔者也见到大规模的连排新居。通过旧村复垦,全镇新增耕地346.75亩,其中产生城乡建设用地增减挂钩指标333.68亩,这些指标有偿转让后所得资金为新农村配套设施建设提供了有力支持。

邵武市副市长张治良告诉笔者,对迁村腾地工作进行科学合理的规划既是指导新农村建设的蓝图,也是开展迁村腾地的重要依据,是整治和保护土地资源,改善农民生活居住环境的关键措施。市政府始终将土地利用规划与城乡建设规划有机结合起来,坚持实行一张蓝图绘到底,促进新农村建设节约集约用地和保护耕地。在制订新农村建设规划时,始终坚持因地制宜、合理布局、节约用地、优化环境的准则,既考虑楼院外观统一美观,又兼顾村民生活传统的猪圈、厕所等基础设施的布局,也充分考虑到人均占地面积、土地利用率等因素。

为此,邵武市国土资源部门加强了对新农村迁村腾地工作的指导。他们提出,新村建设要依据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和村镇建设规划,立足现有基础进行房屋和基础设施改造,充分利用村内空闲地、闲置宅基地等存量建设用地,充分利用低丘缓坡和“四荒地”,尽量不占或少占耕地;有条件的地方,要在充分尊重农民意愿的前提下,引导农民集中建房,以集中促进节约集约,提高农村建设用地利用率;坚持建新拆旧,积极推进废弃地和宅基地复垦整理。村庄复垦整理节省出来的土地,按照因地制宜的原则,宜耕则耕、宜建则建,优先用于农村经济社会发展。

如今,邵武市正以迁村腾地为切入点,积极引导农民开展新农村建设,同时加大旧村改造力度,重点抓好农村居民合村并点和“空心村”改造,充分挖掘盘活存量建设用地潜力,提高土地集约利用水平。目前全市共有新农村中心(镇)村建设项目21个,各乡镇居住在交通不便的地方的农民纷纷自愿迁村腾地,他们从交通不便的偏远深山搬迁到交通便利的中心村或集镇,生活条件发生了根本性的变化。腾退出的旧宅基地或空闲地将复垦成耕地,得到充分利用。

“国土资源是发展之基、民生之本,支撑各行各业、影响千家万户。我们要充分发挥邵武市作为全国国土资源节约集约模范市的示范引领作用,广泛凝聚社会共识,带动影响其余县(市、区)把资源节约集约利用推向深入,促进转方式、调结构,全面提高国土资源的开发利用效益,使之在美丽南平建设和绿色发展中发挥更大作用。”南平市国土资源局党组书记、局长余坚在接受采访时表明了国土资源部门推进资源节约集约利用的坚定信心。 曹传宁


在线联系

官方二维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