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本报记者 陈龚清
整洁的街道,统一的沿街建筑以及清澈的河道与仿古凉亭……近日,漫步将乐县大源乡街区,一个崭新面貌的集镇让人赏心悦目。2015年来,大源乡通过实施旧村复垦,争取和筹集资金2000多万元,实施了集镇街面改造、安全饮用水工程、美丽乡村建设、地质灾害点治理等大大小小10多个项目,村容村貌和集镇面貌焕然一新。
位于将乐县北部的大源乡是典型的传统农业型山区乡镇,近几年,随着城镇化的推进,与很多山区一样,进城务工经商人员逐渐增多,许多农民甚至举家迁往城镇,致使大量旧屋或宅基地处于闲置状态,许多老旧房屋实际上已无人居住,年久失修,出现了安全隐患,一些村庄也已成为典型的“空心村”。
在该乡西田村龙渡旧村复垦项目区,稻谷收割后的农田里,还留下一簇簇稻茬。“这片旧村复垦新增的耕地处于集镇周边,立地条件好,这几天有好几位村民来咨询明年的承包事宜。”大源乡党委副书记俞其旭说。
龙渡旧村复垦项目面积19.67亩,项目区形状像一个直角三角形,地势由西向东递降。“这一片平地,以前都是废弃的烤烟房、机砖厂附属房等,现在这里变成了宝贵的水田,已经种了一季水稻。”看着平整的田块,俞其旭开心地说。项目区靠近省道,距乡政府仅1.5公里,交通发达,耕作便利,因此受到不少种植户的青睐。
这只是大源乡旧村复垦项目中的一例。2015年来,该乡先后实施了西田等6个村旧村复垦项目,项目规模100亩,新增耕地99.24亩,涉及90户395人,2016年10月通过了竣工验收。通过复垦整理,一片片零碎、田埂沟渠错纵复杂的荒地、废弃地,变成了地块平整、道路通畅、沟渠配套的良田。
旧村复垦和美丽乡村建设是相辅相成、相互促进的。大源乡党委书记赖高洁表示,这些旧村复垦项目的实施,获得的增减挂钩指标收益资金,给该乡新农村建设注入了“源头活水”。前年以来,乡里投资260万元,拆除了主街道两侧参差不齐、低矮破旧的民房,拓宽了主街道,街两侧的房屋进行立面改造,同时完成路灯改造和线路下地等,修建了隔离花圃,还投资492.6万元建设大源农民文化体育休闲公园和农民文化体育休闲活动中心。
对于集镇这两年来的变化,从溪田村搬迁入住平安安置小区的村民车金福深有感触。“拆除了旧房还有补助,整出的地还能收租,搬到乡里住上新楼,这里的条件和城里一样,生活方便,再也不怕暴雨洪灾的威胁了。”他高兴地说道。
平安安置小区位于大源乡汽车站对面。记者在小区里走了一圈,只见一排排农家洋房整齐有序,道路宽敞,水、电、排污管道等各项基础设施齐全。俞其旭告诉记者,以旧村复垦为契机,大源乡采取规划区内就地安置、集镇集中安置等方式,引导农户由自然村向中心村集中,鼓励经济较好的农户优先选择到集镇平安小区安居。小区规划建设安置房85幢,有单栋户型和公寓户型,面积从74至280平方米不等,供安置户选择,可安置 116户,目前已安置97户389人,尚可安置19户。
“通过旧村复垦,让‘沉睡’的土地产生了效益,农民增收了,新农村建设的进程也加快了。”赖高洁告诉记者,在集镇,乡政府已对省道过境线、兴源街、福源小区二期实施亮化、绿化、美化工程,不断改善人居环境;在各村,以肖坊村成功申报第四批中国传统村落为契机,正打造省道沿线美丽乡村景观带,让发展的成果惠及更多群众。2017年,该乡还梳理了事关全乡发展大局的十大工程,共包含32个具体项目,总投资2600万元,这当中所需的资金大部分皆来源于增减挂钩指标收益资金。
沿着集镇水泥铺设的路面而行,路灯、绿化、凉亭等错落有致,成为村民纳凉避暑和休闲娱乐的好去处。从着力改善环境到提升美丽乡村建设水平,从改变居住条件到坚持特色城镇风貌,大源乡的新风新貌获得老百姓点赞。“环境好,空气清新,人的心情也好。”一位正抱着孙子在凉亭玩耍的村民高兴地告诉记者。
官方二维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