要闻目录 - 海峡资源报
加入收藏
首页 本报要闻 往期报纸 国土资讯 文化视野 大地写照 公告 交流平台
正文
当前位置: 首页 - 本报要闻 - 要闻目录 - 正文

写生基地复安宁——邵武市桂林乡桂林村滑坡工程治理点见闻

2017-09-21 15:35:52

本报记者 郑与国

 

地处武夷山南麓的桂林乡桂林村距邵武市区63公里,境内海拔700米左右,是南平市特色旅游村,获得南平市首批“五星级美丽乡村”称号;同时,作为写生基地,2013年以来,该村已与福建师范大学、福建农林大学、厦门集美大学以及江西财经大学、武汉商学院等50多所省内外高校建立了长期固定的合作关系,每年接待人数都在10万人以上。  

然而,桂林村所在地的西面大山,却有一处滑坡地灾点,1998年发现滑坡隐患,2010年一场大雨后,滑坡险情加剧,被认定为省级挂牌督办地灾治理点。经过多年努力,去年1221日,该滑坡点工程治理通过竣工验收,当地群众和游客的人身财产安全有了保障。  

831,记者随同邵武市国土资源局工作人员驱车来到桂林村,实地了解滑坡治理情况。该局地质股股长雷文介绍说,因为气候原因和距离群众房屋太近等缘故,这个点治理难度大、时间跨度长,是邵武市目前最大的地灾治理工程,虽然直接受惠人数只有48207人,但因为是旅游景区和写生基地,同时还是群众赶墟的主要场所,因此其意义重大。  

沿着村里的街道往北走,如果没有人提醒,是注意不到左手边房屋后山就是滑坡点。因为房屋一幢挨着一幢,把后山都挡住了。透过房屋间小小的缝隙,隐约可见后山坡用混凝土浇筑的挡墙,距离房屋最近的地方也就20厘米左右。桂林村党支部书记危靖华介绍说,以前每逢下雨天,就提心吊胆,哪怕三更半夜,都要敲锣打鼓,通知村民转移,时间久了,不少群众就放松警惕,并闹情绪,有时就是不开门,出于安全考虑,村干部们不得不破门而入,强制转移。  

行走不一会儿,便看到右手边的小溪上有一座新建的廊桥,几十名学生模样的人正在那里画画。“桂林村被誉为写生第一村,每逢节假日,来我们这儿写生的学生非常多。这几日虽然会下雨,但是还有不少学生来村里写生。”桂林乡分管国土资源工作的领导余德文介绍说,以前若是下雨天,因为山坡紧临房屋,屋后面的水没地方流,多了就会渗进民房的大厅,哪敢让这么多学生在这么近的地方画画。  

越往前走,房屋越稀,工程治理点始露出“庐山真面目”。抬头望去,整个工程采取削坡减灾的办法,把山峰削分成三层平台,最下面是6米多高的混凝土挡墙;斜坡上,便是排水沟和截水骨架。在一处平地前,桂林国土资源所所长熊水军介绍说:“整个工程开挖土方量达3.5万立方米,修建的排水沟加起来有1022米。”

顺着斜坡往上走,来到第三层平台,只见一格格锚杆骨架里,长出了一人多高的野草。站在平台上,底下的景致尽收眼底,远处是桂林乡政府办公楼、环绕乡村的小溪,以及新建的休闲山庄的木屋、栈道和游泳池等;新街、古街错落有致,掩映在落日的余辉中,美不胜收。“这个地灾点没有实施工程治理的话,美丽乡村建设和写生第一乡建设就是一句空话,因此非常感谢国土资源部门的大力支持!”桂林乡党委副书记蔡金洪真诚地说道。


在线联系

官方二维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