要闻目录 - 海峡资源报
加入收藏
首页 本报要闻 往期报纸 国土资讯 文化视野 大地写照 公告 交流平台
正文
当前位置: 首页 - 本报要闻 - 要闻目录 - 正文

像保护大熊猫一样保护耕地——写在第27个全国“土地日”到来之际

2017-06-23 14:49:25

本报评论员

 

中共中央国务院在日前印发的《关于加强耕地保护和改进占补平衡的意见》中强调,要坚持最严格的耕地保护制度和最严格的节约用地制度,像保护大熊猫一样保护耕地。

耕地是我国最为宝贵的资源,这是习近平总书记作出的重要论断。耕地是国家粮食安全的根本保证,是农业发展和农业现代化的根基。我国人多地少的基本国情,决定了我们必须把关系十几亿人吃饭大事的耕地保护好,绝不能有闪失。耕地是农村改革发展稳定的基石,是重要的生产、生活、生态空间,耕地保护直接关系到广大农民切身利益,关系到生态文明建设,关系到经济社会持续健康发展和国家长治久安。我国耕地资源的特殊重要性和战略性,决定我们必须实行最严格的耕地保护制度,像保护大熊猫一样保护耕地。

近年来,按照党中央、国务院决策部署,各地区各有关部门积极采取措施,强化主体责任,严格落实占补平衡制度,严守耕地红线,耕地保护工作取得显著成效。当前,我国经济发展进入新常态,从经济社会发展需求看,新型工业化、城镇化建设深入推进,不可避免还要占用一定数量耕地;生态文明建设,供给侧结构性改革,退耕还林还草还湿,污染耕地治理等,还要调减一部分不稳定耕地。另一方面,作为国家生态文明试验区,我省可开发的耕地后备资源不断减少,实现耕地占补平衡、占优补优的难度日趋加大,耕地保护面临数量、质量、生态等多重压力。我们要清醒认识耕地保护任务的艰巨性、复杂性和长期性,要运用法律、行政、经济、技术等手段和措施,对耕地的数量和质量进行有效保护,多管齐下、严防死守耕地红线。

保护耕地,就是要坚持严保严管。强化耕地保护意识,强化土地用途管制,强化耕地质量保护与提升,大力推进以高标准基本农田建设为重点的土地整治,进一步落实耕地数量质量生态“三位一体”保护;坚决防止耕地占补平衡中补充耕地数量不到位、补充耕地质量不到位的问题。已经确定的耕地红线绝不能突破,已经划定的永久基本农田绝不能随便占用。

保护耕地,就是要坚持节约优先。统筹利用存量和新增建设用地,严控增量、盘活存量、优化结构、提高效率,实行建设用地总量和强度双控,提高土地节约集约利用水平,以更少的土地投入支撑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

保护耕地,就是要坚持统筹协调。充分发挥市场配置资源的决定性作用和更好发挥政府作用,强化耕地保护主体责任,健全利益调节机制,激励约束并举,完善监管考核制度,实现耕地保护与经济社会发展、生态文明建设相统筹,耕地保护责权利相统一。

保护耕地,就是要坚持改革创新。适应经济发展新常态和供给侧结构性改革要求,突出问题导向,完善永久基本农田管控体系,改进耕地占补平衡管理方式,实行占补平衡差别化管理政策,拓宽补充耕地途径和资金渠道,不断完善耕地保护和占补平衡制度,把握好经济发展与耕地保护的关系。

将“土地与生态文明建设”作为今年全国土地日宣传主题,旨在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精神,围绕统筹推进“五位一体”总体布局和协调推进“四个全面”战略布局,全面贯彻落实新发展理念,落实中央提出的实行最严格的耕地保护制度、严守耕地红线的总体要求,科学布局生产空间、生活空间、生态空间,给自然留下更多修复空间,给农业留下更多良田,给子孙后代留下天蓝、地绿、水净的美好家园,为“再上新台阶,建设新福建”做出应有的贡献。


在线联系

官方二维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