要闻目录 - 海峡资源报
加入收藏
首页 本报要闻 往期报纸 国土资讯 文化视野 大地写照 公告 交流平台
正文
当前位置: 首页 - 本报要闻 - 要闻目录 - 正文

摸 清 家 底 服 务 八 闽——我省第一次全国地理国情普查工作综述

2017-05-25 09:24:33

  特约记者 张仲增

 

2017418,省第一次全国地理国情普查领导小组办公室在福州召开了省第一次全国地理国情普查成果验收会。省第一次全国地理国情普查领导小组办公室主任、省测绘地理信息局局长陈跃进出席会议并致辞。成果验收专家组专家和领导小组联络员听取了普查项目工作报告、技术报告、基本统计分析报告、成果质量报告、财务决算报告,观看了普查成果数据库演示,认真审阅了相关材料与普查成果,并经质询和讨论,一致认为我省第一次全国地理国情普查全面完成了实施方案规定的各项普查任务,首次系统、全面、客观、准确地掌握我省陆域地表自然和人文地理要素空间分布状况,为摸清地理国情家底提供了完整、详实的数据,达到了预期目标;普查工作管理科学、质量优良,为常态化地理国情监测奠定了坚实的基础。专家组同意项目成果通过验收,并建议加大成果的宣传推广和应用。

 

认真部署项目明

 

20132月,国务院下发《关于开展第一次全国地理国情普查的通知》,决定于2013年至2015年开展第一次全国地理国情普查工作。20138月,省政府下发《福建省人民政府关于开展第一次地理国情普查工作的通知》,对我省的地理国情普查工作进行了部署,明确了普查的对象、时间及工作要求。省政府在《通知》中明确,成立福建省第一次全国地理国情普查领导小组,副省长洪捷序任组长,省国土资源厅厅长叶敏、省统计局局长孙希有和省测绘地理信息局局长陈跃进任副组长,省委宣传部、省发改委、省经信委、省财政厅等26个部门的相关负责人为成员。普查领导小组办公室设在省测绘地理信息局,办公室主任由陈跃进局长兼任。

2013829,我省第一次全国地理国情普查领导小组会议在省政府会议室召开,领导小组组长、副省长洪捷序主持会议,省委宣传部、省发改委、省经贸委、省财政厅等26个普查领导小组成员及联络员近40人参加了会议。会议听取了普查领导小组办公室主任陈跃进关于普查实施方案的汇报和下一步主要工作建议,审议通过了《福建省第一次全国地理国情普查实施方案》。洪捷序副省长对我省开展地理国情普查工作进行了总体部署。我省第一次全国地理国情普查工作拉开大幕。

福建省位于我国东南沿海,共辖9个设区市及平潭综合实验区、26个市辖区、14个县级市、45个县共85个县级行政区域, 172个街道办事处、591个镇、322个乡、18个民族乡,属于经济较发达地区,境内地势大致西北高东南低,沿海一带主要为平地、丘陵地,西部和北部主要以丘陵、山地为主,测区最高黄岗山海拔2158米,总面积约12.2万平方千米。我省地理国情普查工作,是全国地理国情普查工作的组成部分。通过地理国情普查,系统掌握权威、客观、准确的地理国情信息,是我省制定和实施发展战略与空间规划、优化国土空间开发格局和各类资源高效配置的重要依据,是推进生态文明试验区建设、建设资源节约型和环境友好型社会的重要支撑,是做好防灾减灾工作和应急服务的重要保障,也是相关行业开展调查统计工作的重要数据基础,对于加快我省科学发展跨越发展、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

根据《实施方案》,我省第一次全国地理国情普查为期4年,从20131月至201612月。总体上分为前期准备阶段、普查信息采集阶段、普查信息统计分析和成果发布三个阶段。从 20131月至201512月,采用航空航天遥感、全球导航卫星系统、地理信息系统等测绘地理信息先进技术,以优于1米的高分辨率航空航天遥感影像数据为主要数据源,充分利用我省最新完成的覆盖全省的110000 基础地理信息及部分1500012000 或更大比例尺基础地理信息等资源,以及其他重大工程获取的测绘成果等资源,同时整合利用其他部门已有的普查成果或与地理国情相关的专题信息,通过多源遥感影像快速获取与处理、现场调查、信息提取、地理统计分析等技术手段,查清反映地表特征、地理现象和人类活动的基本地理环境要素的类别、范围、位置、面积等数量特征和基本属性,通过深入的统计和综合分析,形成反映我省基本地理环境要素的空间分布及其相互关系的普查结果。

 

责任到位敢担当

 

为确保普查成果质量,发挥人力资源、装备资源、地理信息资源和数据资源优势,加强普查成果的保密管理,按照《实施方案》的要求,省第一次全国地理国情普查工作由领导小组办公室统一组织实施,选取省内具有摄影测量与遥感专业和地理信息系统专业乙级以上测绘资质队伍,参与地理国情普查内业信息采集和外业调查等工作,经试生产考核确定福建省测绘院等六家单位为省地理国情普查任务承担单位。

省测绘产品质量监督检验站具体承担普查成果质量监督和验收工作;省测绘院具体承担普查底图DOM的制作,以及DEM精细化处理工作;省基础地理信息中心具体承担资料收集、数据建库及信息系统开发工作;省制图院具体承担统计分析工作。

根据省政府批复,省第一次全国地理国情普查经费共1.3亿元。其中,省级财政2014年、2015年各安排5000万元,基础测绘专项经费调整安排3000万元。省普查办制定《福建省第一次全国地理国情普查经费使用管理办法》《福建省第一次全国地理国情普查数据采集项目定价方案》,进一步规范普查工作经费的管理和使用。

201396,省测绘地理信息局下发《关于组建福建省第一次全国地理国情普查领导小组办公室的通知》,成立了由省测绘地理信息局局长陈跃进担任主任、总工简灿良担任副主任,相关处室及生产单位领导担任成员的普查领导小组办公室,承担领导小组的日常工作,研究提出需领导决策的建议方案,督促落实领导小组议定事项,加强与有关部门和地区的沟通协调,具体负责普查工作的组织实施、业务指导和监督检查,承办领导小组交办的其他事项。普查领导小组办公室下设三个管理机构(协调管理组、财务监督组、保密管理组)和三个工作机构(组织实施组、统计分析组和质量监督组)。省测绘地理信息局组织专职人员负责普查的组织实施、技术管理、质量监督和普查办日常事务等工作。

同时,经广泛征求相关单位意见,成立了由国土、林业、水利、统计等18个行业专家组成的地理国情普查专家咨询组,负责普查成果的技术咨询、论证、审查及处理地理国情普查工作中遇到的重大技术问题,以提高普查工作的科学性和权威性。

为加强普查工作的制度建设,组织制定了《福建省第一次全国地理国情普查项目管理规定》《福建省第一次全国地理国情普查领导小组办公室工作规则》《福建省第一次全国地理国情普查经费使用管理暂行办法》《福建省第一次全国地理国情普查成果质量检查与验收实施细则》《福建省第一次全国地理国情普查培训工作方案》《福建省第一次全国地理国情普查宣传工作方案》等一系列普查管理文件,使普查工作有章可循、有规可遵。

为强化普查工作的责任意识,明确工作目标,普查领导小组办公室还与普查任务各承担单位签订了《福建省第一次全国地理国情普查目标责任书》,从进度保证责任、质量控制责任、成果管理责任、经费使用责任、安全保密责任、行风建设责任六个方面对普查任务承担单位的责任目标进行明确和提出要求。

细化任务安排,建立督导员制度,普查进度通报,编制各类专项设计书;严格技术标准,强化专题技术培训,开展全流程试生产工作,加强技术交流总结;明确质量目标,强化过程监督检验和全程督导,严格执行“两级检查、一级验收”制度。严格按规定进行审核、发布、管理和使用普查成果。加强安全保密培训、检查。普查经费的使用严格按照财政部《国家地理国情监测专项资金管理办法》《福建省第一次全国地理国情普查经费使用管理暂行办法》及相关的财务会计制度的有关规定,专款专用,并接受财务和审计部门的监督和审计……一系列严格的管理措施,确保普查工作顺利开展。

采用云计算技术,有效实现了地理信息大数据高性能一体化存储、管理和应用。地理国情普查数据库数据量巨大,各种数据合计30.94TB,在线建库数据量合计5.74TB,传统模式难以满足快速服务要求。采用云计算、并行计算等技术,基于虚拟化主机和并行计算架构搭建高性能计算环境,通过分区存储和索引、并行处理等技术,大幅提高了数据库的性能。通过构建一系列服务,提供分析与应用功能,便于系统采用面向服务架构、WebService技术封装各类信息及功能的服务接口进行通讯。采用C/S架构以及构件化的设计思想,在需求分析抽象的基础上,先进行组件的设计开发,然后根据应用组装成面向最终用户的功能,便于云计算应用扩展、满足信息共享与交互以及统计分析功能扩展的要求。从目前的数据建库成效来看,实际运行效率远远高于传统方式,达到了设计目标,可以满足数据的高效应用需求,创新了成果。

按时完成普查成果数据库、统计分析数据库、信息系统数据库、普查数据汇编地理国情普查数据库管理与服务系统建设。认真撰写我省第一次全国地理国情普查公报,公报包含了普查内容指标中可公开的10个一级类、54个二级类和73个三级类要素,全面反映我省地理国情普查的宏观、基本成果,采用地图、图表、文字相结合的表达方式,围绕不同地区、不同海拔分级、不同坡度分级、不同地貌类型等水平、垂直维度,描述和分析地形地貌、种植土地、林草覆盖、水域、荒漠和裸露地等自然地理要素以及铁路与道路、居民地与设施、地理单元等人文地理要素的数量、构成和空间分布,便于社会公众了解我省地理国情“家底”。

 

成果应用显成效

 

按照“边普查边应用边监测”的原则,我省积极推广地理国情普查成果的深化应用,组织开展了大量地理国情监测应用试点,基于地理国情普查的内容体系服务,形成持续、稳定、标准和权威的地理国情信息数据,为各项专题性监测提供基础性的支撑;持续满足相关行业对地理国情普查成果的应用需求,形成了满足各级政府和有关部门需求的监测数据和应用成果,初步体现了地理国情普查为经济社会发展和宏观决策管理服务的价值。我省已将省级地理国情监测纳入《福建省“十三五”国土资源开发利用专项规划》(含基础测绘),项目列为“十三五”基础测绘重点项目。主要计划围绕生态文明试验区、国土资源空间格局动态、生态环境遥感、城市空间发展变化、灾害性地理国情信息等方面,开展主体功能区监测、海岸线变迁监测、43个小城镇建设格局监测等监测项目,构建省级地理国情动态监测信息平台,提供内容丰富、形式多样、准确权威的地理国情监测产品和成果。

一是应用于市县空间规划试点。我省正在落实省政府与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国家测绘地理信息局共同签署的《关于开展省级空间规划试点的合作协议》,确定泉州市永春县、三明市永安市和宁德市霞浦县为试点地区,扎实推进市县空间性规划试点工作。地理国情普查成果主要包括地表覆盖数据、地理国情要素数据、地形地貌数据、遥感影像数据等,其在市县空间规划试点中发挥的重要作用主要体现在以下几方面:空间负面清单和现状地表分区数据生产;市县空间规划的开发适宜性指标评价,如地形地势、交通干线影响度、区位优势、可利用土地资源等指标的评价;在指标评价的基础上,开展城镇、农业、生态三类空间的划分;用于国土、林业、环保等部门的空间规划数据矛盾的比对分析,以及“三区三线”调整;用于空间规划底图编制和数据库建设,以及空间规划专题图和规划文本编制。

二是三明市水土流失保持治理动态监测。三明市水土流失保持治理动态监测项目以卫星遥感影像、数字高程模型、土地利用调查、土壤类型分布、植被覆盖度等地理信息为支撑,制作三明市8个县(市)水土流失现状图件,为三明市水土保持办公室提供水土流失遥感调查成果。通过融合地理国情普查数据,建成一套集数据管理、水土流失现状展示、对比分析、统计为一体的三明市水土流失保持治理监测系统,实现对三明市水土流失变化的监测。

三是厦门市城市建成区变化动态监测。为做好普查成果在政府决策和部门管理中的应用服务,发挥普查的作用和效果,结合厦门市城市管理综合执法局、厦门市规划局、厦门市国土资源与房产管理局对厦门城市建成区的变化进行动态监测的需求,发挥省测绘地理信息局在航空摄影领域的优势及无人机低空数码航空摄影测量领域的优势,充分利用地理国情普查成果、厦门市现有的高分辨率卫星影像和多时相的国产高分航空影像资料,通过对不同时期的影像进行分析、比对,创建矢量图斑并赋予相关属性,从而建立起以变化图斑为基本单元的数据管理信息系统。通过系统对城市变化图斑的动态管理,实现对城市建设变化的图、文、表一体化的管理应用,最终实现对厦门市城市建成区变化的动态监测,也为城市管理提供详尽的数据参考。

四是基于无人机的我省海洋综合信息监测。福建沿岸饱受台风、赤潮、溢油等事故的戕害。不管从海洋防灾减灾服务保障,还是国家高新技术发展的需求,都迫切需要发展快速响应、精细化的海洋环境实时监测技术以及建立在新技术基础上的高效灾害预警服务。本项目在地理国情普查成果的基础上,利用无人机低空遥感的高分辨率、高实效、机动灵活的特点,结合传统卫星遥感方法以及地理信息技术,建立福建省无人机海洋综合信息监测系统,对海洋突发性事件、海洋灾害、海洋环境变化进行动态监测,实时追踪,为海洋预报人员快速预警提供实时的现场数据,为海洋管理部门提供科学的决策依据和解决方案。

 

总结经验促发展

 

领导重视是地理国情普查工作顺利开展的前提。地理国情普查是重大的国情、国力调查,工作涉及面广、任务重、要求高、时间紧。在地理国情普查工作开展中,各级领导高度重视,领导小组组长洪捷序副省长多次召开地理国情普查相关会议,对我省地理国情普查工作充分重视和关心。同时,省普查办领导也高度重视,抽调精干人员专职负责,机构健全,对普查任务各承担单位工作关怀备至,除经常电话指导外,还多次亲临一线指导和检查各单位的各项工作,对出现的技术问题及时给予帮助和解决。各生产单位领导班子全程参与,并亲自参与外业检查、内业指导,多次深入现场检查指导工作。正是各级领导的重视、关怀和悉心指导,我省第一次全国地理国情普查工作才能克服各种不利因素,在影像资料质量不好、地形地貌较破碎的情况下,按时保质保量地完成85个县(市、区)的普查工作。

明确职责分工是推进生产进度的保障。在地理国情普查过程中,我省成立领导小组及领导小组办公室,下设各工作组,明确职责、分工;各普查任务承担单位明确项目管理人员及作业组的职责分工,制定了各项制度并抓好落实;普查工作开展过程中,均选用通过培训并考核合格的优秀作业员担任各作业小组的组长,组长负责本小组的生产管理、自检及过程检查;质检组负责成果的最终检查,保证了成果的质量。各工序层层管理、层层督察、层层推进,保障了生产任务有条不紊地进行。

安全生产和后勤保障是任务顺利完成的基础。“安全是生命线”。为了保障普查工作的安全,集中开展保密安全培训,要求做到人身、设备和数据等安全;参训人员认真学习并签订了保密责任书,有效地提高了安全意识。作业中严禁电脑上网,保障涉密数据不外传、不泄漏。各单位成立项目后勤组,精心做好后勤服务工作,贴心的服务让职工可以全身心地投入项目生产工作。

严格验收标准是提高成果质量的关键。普查成果质量直接决定今后成果的应用。各普查单位在普查工作中,严格按照国普办及省普查办的技术要求生产,投入了大量的人力物力做好质量检查工作。各生产单位开展了自检及过程检查,以及经验丰富、责任心强的专职质检员的最终检查,从内业到外业进行了不同人、不同时间的检查,并在关键环节、关键工序上狠下功夫。在普查成果验收过程中,按验收程序和标准开展预验收,坚持实行质量问题“零容忍”,不遗留质量问题,使普查单位和广大普查人员树立了质量“红线”意识,自觉做好普查成果的质量管理。


在线联系

官方二维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