要闻目录 - 海峡资源报
加入收藏
首页 本报要闻 往期报纸 国土资讯 文化视野 大地写照 公告 交流平台
正文
当前位置: 首页 - 本报要闻 - 要闻目录 - 正文

切实加强地质灾害防治工作

2017-05-11 09:46:27

我省2017年地质灾害防治方案印发

本报讯  420,省国土资源厅、省教育厅、省住房和城乡建设厅、省交通运输厅、省水利厅及省地质矿产勘察开发局、省煤田地质局联合印发《福建省2017年地质灾害防治方案》,并下发通知,要求各地遵照执行。

《方案》指出,今年由局地强降雨引发地质灾害的风险仍然较大,56月是内陆山区的重点防范期,79月是台风暴雨影响地区的重点防范期。目前我省村(居)地质灾害隐患点12463处,房前屋后高陡边坡42648处,其中威胁50人以上的村(居)地质灾害隐患点729处,列入省级主要地质灾害点,潜在威胁人数约12.2万人,威胁财产约30.1亿元。各设区市应将威胁30人以上的村(居)隐患点列入本级主要地质灾害点;县级主要地质灾害点的筛选标准参照确定。

《方案》明确,地质灾害防灾责任人由地方人民政府及有关部门分管领导、受威胁单位主要负责人、村(居)“两委”主要干部担任。地质灾害监测人由受威胁的相关人员担任。

《方案》提出地质灾害防范措施,要开展地质灾害排查,并制订预案。各级国土资源、教育、住建、交通、水利、安监、旅游、铁路等有关部门,按各自职责分别组织做好村(居)、学校、建筑边坡、公路、水库、尾矿库(坝)区、旅游景区、铁路等区域的地质灾害隐患排查,掌握受威胁对象的具体信息,逐点补充完善应急转移预案,更新、明确具体防灾责任人和监测人,编制防灾明白卡和避险明白卡,设立警示标识,建立完善地质灾害群测群防体系。要做好地质灾害气象预警预报响应。县级人民政府收到某个区域有可能发生地质灾害的预警预报后,应有效运转地质灾害群测群防体系,做好防灾的各项工作。要落实巡查监测转移避险责任。受地质灾害威胁的村(居),由驻村(居)干部、村(居)“两委”组织受威胁村(居)民实施;受地质灾害威胁的行政及企事业单位,由单位组织员工实施;受地质灾害威胁的公路、水利、铁路等线性工程的工程设施及临时施工工棚,由其主管部门组织相关人员实施。

《方案》明确应急响应步骤,一是应急准备。受地质灾害威胁的乡(镇)人民政府、街道办事处应有应急处置物资储备,并定期组织应急演练,确保转移路线明晰,避让场所安全,保障措施完善。二是灾情险情报告。发现地质灾害险情或灾情的单位和个人,应立即采取必要措施,并向当地人民政府或者国土资源部门报告;其他部门或村(居)民委员会接到报告的,应立即转报当地政府。当地人民政府或县级国土资源部门接到报告后,应立即派人赶赴现场调查,采取有效措施防止灾害发生或者灾情险情扩大,并按照灾情险情分级报告的规定,向上级人民政府和国土资源部门报告。三是转移疏散。地质灾害灾情险情发生后,各级人民政府应适时启动相应的突发地质灾害应急预案,划定危险区,设置明显警示标志,组织做好人员转移、灾情险情评估和救援工作。情况紧急时,可以强行组织受威胁人员避险疏散及实施交通管制。地质灾害险情未消除前,被转移人员不得擅自返回。四是应急调查。地质灾害灾情险情发生后,在各级人民政府领导下,国土资源部门会同住建、交通、水利等相关部门,组织专业技术单位迅速开展应急调查,查明灾害类型、范围、规模、成因、发展趋势,并做好抢险救灾技术指导。相关技术资料应及时通过“福建省地质灾害综合管理信息系统”存档。因地质灾害死亡或失踪的灾情,应急调查报告应由牵头调查的国土资源部门按规定报同级党委、政府,抄送省国土资源厅。五是地质灾害应急队伍建设。市、县两级国土资源部门应根据本辖区地质灾害状况、地质环境熟悉程度、双方意愿等因素在年初确定至少一支以上技术队伍作为本级地质灾害应急工作的技术支撑,签订政府购买技术服务合同。地勘、煤田、冶金、建材、化工、交规、建研、建科等有资质的专业队伍要不断提高自身地质灾害应急处置能力,有力有效提供技术支撑。

《方案》要求,地质灾害灾情险情初步稳定后,各级政府要根据各地质灾害点的危险性、危害性和经济条件,在确保人员安全情况下,按轻重缓急,有计划地开展应急降险、搬迁避让及工程治理。对位于偏远山区、工程治理投资过大或治理后仍不能有效消除威胁的隐患点和高陡边坡,鼓励受威胁群众搬迁避让、异地集中安置。各地要按照《福建省农村住房灾后恢复重建实施方案》要求,核定搬迁对象,实施搬迁重建,复垦旧宅基地。对位于乡村、集镇及城市规划区内、自然因素引发、危险性大、威胁人口多、造成经济损失大的重大隐患点,各级政府要将其纳入地质灾害治理项目库,加大财政资金投入,有序开展治理。省级财政重点支持省级主要地质灾害点相关治理工作。工程建设等人为活动引发的地质灾害,按照“谁引发、谁治理”的原则,督促责任方组织治理并承担治理所需费用。对未履行地质灾害治理工程与主体工程“三同时”原则的工程建设项目,未按技术规范建设挡土墙、护坡等支挡措施未消除地质灾害隐患的,各级政府应责成工程建设项目业主单位及其主管部门完善防范措施,及时采取工程措施治理。对危险性、危害性较小的小型隐患点和房前屋后高陡边坡,可实施应急降险,降低成灾风险。■  本报记者 陈永香


在线联系

官方二维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