要闻目录 - 海峡资源报
加入收藏
首页 本报要闻 往期报纸 国土资讯 文化视野 大地写照 公告 交流平台
正文
当前位置: 首页 - 本报要闻 - 要闻目录 - 正文

用心驻村 以智扶贫 ——记省国土资源厅驻村挂职干部林常永

2017-02-23 09:03:20

    林常永是省国土资源厅选派到宁化县的驻村挂职干部,已在石壁镇杨边村当任驻村第一书记近三年。他满腔热情驻村,千方百计扶贫,以国土人特有的智慧在杨边村积极探索扶贫治穷新路。不久前,省直机关从230多名省派驻第一书记中选出20名“学雷锋·真情服务人民”优秀驻村干部宣传对象,林常永名列其中。他的事迹受百姓赞誉,被上级表彰,引媒体关注。

    近日,记者到杨边村采访,发现印象中低调腼腆的林常永,无论外表形象还是言谈举止都越来越像“村支书”了。于是,向他提了第一问题:“是你改变了乡村还是乡村改变了你?”林常永回答说:“都有改变,我可能改变更多。”他说,在国土部门从事土地整理管理工作多年,过去自信熟悉农村,但经过三年驻村,发现仅仅熟悉农村真不够,更重要的是要“用心驻村,以智扶贫,尽力办实事。”

事在人为

    杨边村位于宁化县西部,距离县城18公里,全村共有347户,1396人,土地面积4346亩。因传统农业效益差,村民生活清苦,该村一直是宁化县扶贫工作的重点村,2013年还被列入宁化县村级组织“软弱涣散村”名单。

    林常永说,刚到杨边村任职时,村里河沟淤积,垃圾遍地,猪牛栏和露天厕所随处可见,环境脏乱不堪。不仅如此,当时村里有贫困及低保家庭3572人,村集体累计负债66万元。在全省实施美丽乡村建设的时候,杨边村因为长年负债,各项工作都处于停顿状态。当地干部都说杨边村工作难开展,基层群众对挂职干部也不抱多大希望,认为他们是来“镀金”的。杨边村最初的期盼就是林书记能带来扶贫资金把村集体60多万元负债给还了就好。

但林常永不这么想,他有更大的目标,并相信事在人为。他说,国家正大力推进精准扶贫,国土部门也有现成的扶贫优惠政策,他没有理由因为工作难开展而退缩。他要以不出成果不罢休的信念,真真切切地当一回有作为的驻村第一书记。

      3年时间说长很长,说短一晃也就过去了。经过林常永和全村干部群众的艰苦努力,现在杨边村的情况是:35户贫困户中有25户实现了脱贫,脱贫比例为71.4%;村财年固定收入超过30万元,2016年村民人均年收入1.6万元,比2013年增长了186.5%;连续3年在宁化县200多个村工作综合业绩评比中获得第一名,并获得福建省“美丽乡村示范村”和“2016年福建省最美乡村”等荣誉称号。

    杨边村焕然一新的面貌见证了林常永事在人为的豪迈,你不得不佩服。

路在脚下

    驻村扶贫从何处入手是许多挂职干部面临的难题。林常永依托自己熟悉国土资源工作的优势,经过调查分析村里的情况,很快找准了工作切入点。他的第一个目标就是利用国土部门扶持农村发展的优惠政策,从土地整治入手,通过提高耕地质量,促进土地流转,发展高效农业,增加村集体和农民收入,改变乡村面貌。

    土地整治是国土资源部门扶持农村发展的重要政策,但近些年在福建不少地方实施不力。林常永认为,其重要原因是村民不理解、不配合和基层干部工作不得力。特别是旧村复垦项目,旧房拆迁涉及百姓切身利益,工作难度很大。为了做好群众工作,林常永白天和村民打成一片,在土地整理工地和农民一起干农活,在村庄整治现场和大家一起清理生活杂物。晚上则走家串户,跟村民谈心,了解百姓需求,解说国土资源扶贫政策,展望土地整治前景。在项目实施过程中,林常永常在工地,紧盯细节,严把质量关。他以真心实意办实事的行动最终赢得了村民的信赖和尊重,许多村民从抵制、观望,转变为自觉拆除废弃房舍,主动配合工程实施。

    从2014年至2017年,杨边村通过国土部门立项获得800多万元资金,对2000多亩耕地进行了整理。同时,实施旧村复垦面积67亩,实现土地增减挂钩可交易指标45亩,获得指标交易收入1300万元,为美丽乡村建设及产业发展注入了关键资金。

    杨边村土地开发整理项目修建了农渠、道路,平整了土地,改良了土壤,改善了生产条件;旧村复垦拆除了380多座废旧房屋、厕所和猪牛栏等,不仅大大改善了村居环境,而且让村里获得土地增减挂钩指标收益金,解决了没钱办事的问题,一举激活了土地文章,为全面启动美丽乡村建设奠定了坚实基础。

    对此,杨边村村民看在眼里,记在心上,当地干部群众不仅对林书记刮目相看,而且真真切切地感受到了国土资源政策的效力。他们用宁化的土话对记者说,还是国土部门的扶贫政策“甲提喜”(接地气)。

以智扶贫

    虽说有钱好办事,但事要办好还是要靠科学、靠智慧、靠实干。在利用国土资源政策开创工作局面的同时,林常永一直在思考更加全面、更加切合当地实际的脱贫致富之路。他认为,贫困村不仅缺资金,缺技术,更缺理念和发展思路。为了实现治病对症、治穷治根的目标,杨边村先是提出了“双盘、双入、双增”的构想,后又提升到“五双四有”整村推进的脱贫工作思路。 所谓“五双”,就是“双盘”(盘活资产和盘活土地),“双入”(土地入股和村财入股),“双带”(龙头企业带动和新经营主体带劲),“双建”(生态家园建设和高标准农田建设)和“双增”(贫困户增收和集体增收);“四有”是一村有一品、环境有整理、配套有提升、脱贫有保障。这个脱贫工作思路的构思变化过程凝聚了林常永和村“两委”的智慧。

    在通过土地整治盘活土地资产的同时,杨边村以土地入股和村财入股引进了多个合作项目,其中“家门口就业工程”和“量化折股扶贫”两项被列为福建省的扶贫工作试点。通过流转820亩土地承包经营权和出租设施农业大棚,与石壁农业观光园及某努比亚山羊养殖企业开展项目合作,让部分农民获得固定土地流转收益的同时,实现了在家门口就业的梦想。此外,该村还以“量化折股”扶贫专项资金100万元,入股葛藤凹大酒店,成立葛藤凹旅游发展有限公司。该公司预计年利润有30万元,杨边村将股份收益按46的比例分配给村集体和贫困户。这样,该村建档立卡贫困户每年可分得红利9万元,平均每人每年约有2600元收入。村集体通过以上项目实施,每年可实现村财收益30万元以上。

    随着扶贫政策的落实和乡村发展思路越来越清晰,杨边村干部群众脱贫致富的干劲也越来越足。现在,不少村民在有关部门帮助下,利用耕地平整肥沃的优势,大力发展高效农业。他们不仅种植水稻、油菜等粮油作物,而且大面积种植西瓜、葡萄、哈密瓜、草莓等特色水果,使农业生产逐步走上规模化产业化道路。同时,在村容村貌极大改观的基础上,利用客家古村落、革命基点村的优势,把大力发展生态旅游观光产业当作脱贫致富的新目标。

    “五双四有”是林常永3年驻村以智扶贫的思路总结,也是杨边村的实干目标。林常永说,政策扶贫不是等政策,更重要的是要动脑筋、想办法用好政策,推动适合当地实际的产业发展,实现精准扶贫、永久脱贫的工作目标。

情系民心

    林书记“贴近百姓,以情感人”的工作作风在杨边村有口皆碑。林常永说,他已记不清这3年有多少个节假日在村里过了,也记不清走了多少户人家,跟多少村民谈过心。但杨边村的村民知道,他们对记者戏说,“林书记经常在村里走,村里许多人家的狗都认识他,林书记前来,狗肯定不会叫。”

关系老百姓切身利益的事,林常永总是想得细,做得实。他跟记者谈了许多驻村工作体会,其中,最重要的内容就是“心中有百姓”。

    村干部的作风问题对村民影响很大。为了树立正气新风,林常永从制度建设入手,要求“两委”干部“增激情、鼓干劲、正风气”,廉洁履职。他自己以身作则,从不参加吃请做起,处处厉行节约。

    在林常永驻村不久的2015518日和19日,宁化县暴雨成灾,杨边村受灾尤其严重,全村有47栋房屋倒塌,800多亩耕地受淹,大量烟叶、西瓜等农作物被毁。灾情牵动民心,更牵动林书记的心。20日一早,他就带领村干部投入抢险救灾。他们首先外购油、米等生活用品,分发给灾民,并将房屋受灾的村民安置到村祠堂或安排投靠亲戚;同时,安排人员清扫垃圾,恢复交通、电力、饮用水等设施;并组织村民补种绿化苗木和水稻、西瓜等作物。最后,杨边村仅用一周时间就恢复了正常生产生活,村民对林书记带领下的救灾行动无不交口称赞。

    村民张荣明眼睛残疾无法外出打工,每年医疗费要花3万多元。林常永想方设法帮他联系福州、厦门的医院,帮助他解决跨区农村医保问题,为他一年减少2万多元的治疗费支出。同时,安排他做村内保洁工作,增加工资收入。

    对有生产能力的9户贫困户,杨边村以每亩50元的优惠租金让他们承包旧村复垦新增耕地,用于种植黄姜、黄花菜等经济作物,以增加生产收入。杨边村还鼓励帮助贫困户建立“爱心菜地”,通过联系政府食堂、社会团体和游客等,以不低于市场价购买“爱心菜地”农产品。

2016年,杨边村还多方筹资建成了占地300平方米、建筑面积890平方米的“杨边幸福院”。幸福院配备了棋牌室、阅览室、医养结合室等,不仅解决了村中几户无房五保户、特困低保户的住房问题,而且为村民提供了休闲娱乐场所,创造了和谐欢乐的乡村乐园。

       3年来,杨边村从改善群众生产生活条件入手,认真落实国家扶贫政策,积极实施国土惠民项目,办了许多群众最想办的事,解决了许多群众最急需解决的问题,用林常永的概述只有一句话:知民心才能办实事。

    如今,杨边村焕发的生机和活力随处可见:村口新建的农民文化公园花团锦簇,文化广场的大茶壶景观流水潺潺,村道两旁新种植的整齐树苗正吐绿抽枝、茁壮成长。站在这里,你完全能够感受到,杨边村走的这条脱贫致富之路前景无限光明!(陈功榕)


在线联系

官方二维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