要闻目录 - 海峡资源报
加入收藏
首页 本报要闻 往期报纸 国土资讯 文化视野 大地写照 公告 交流平台
正文
当前位置: 首页 - 本报要闻 - 要闻目录 - 正文

建的是楼房 暖的是民心 ——永泰县灾后重建集中安置点“台樟红星苑”见闻

2017-02-10 08:31:46

■ 本报记者 齐培松

 

春节前夕,记者再次来到永泰县,采访去年受台风影响引发的地质灾害点群众搬迁安置情况。19日早上,我们驱车从永泰县城出发,山路上好客的晨雾一直领着汽车均速前行,顺着182县道大约行车一个半小时,终于来到了坐落在红星乡的地质灾害搬迁集中安置点——“台樟红星苑”。  

“台樟红星苑”位于红星乡最繁华的地段,新建的两栋安置房格外显眼,是红星乡最靓丽的景观。我们走近“台樟红星苑”,只见家家户户的阳台都悬挂着大红的灯笼,有的2个,有的4,有的6个……集中安置点洋溢着浓浓的喜庆气氛。“‘台樟红星苑’是利用旧粮站的存量建设用地规划建设的,共设计建设1号楼9层楼房,2号楼6层楼房,总建筑面积达7200平方米,安置50户受灾群众。‘台樟红星苑’1号楼还是这次福州市灾后重建所有集中安置点里,唯一一处有电梯的安置楼房。这两栋安置楼房已成为我们乡的地标建筑。”同行的红星乡党委副书记林斯权介绍道。听介绍,去年79日,受台风“尼伯特”影响,永泰县发生地质灾害灾情132处,受威胁需要搬迁重建的群众共有258878人,其中红星乡需要搬迁重建的群众有54户。在省、市、县党委、政府和国土资源等部门、单位的全力支持下,红星乡党委、政府有序有力地开展灾后重建工作。该乡在乡政府所在地规划建设一个统规统建集中安置点——“台樟红星苑”,在离该乡政府不远的过岭村规划建设一个统规自建集中安置点——过岭新村,安置地质灾害搬迁户和受灾危房户。经过3个多月的建设, “台樟红星苑”比建设计划提前12天竣工。今年元旦前后,受灾群众就开始陆续搬迁入住新居。  

我们边听介绍边从大街走进“台樟红星苑”。抬头四望,映入眼帘的还是充满喜气的红灯笼,乔迁新居的群众都按当地的民俗,在前后阳台挂起幸福吉祥的红灯笼。记者举起相机拍摄这里独特的喜庆画面。住在安置房1号楼203套房的吴件云老人正在阳台调挂灯笼,看见乡领导和国土资源所干部来了,还有记者在拍照,他笑呵呵地向我们打招呼。“搬到这里,真好!”年近古稀的吴件云脸上挂满幸福的笑容。在安置房前,记者高兴地看到了许多洋溢着幸福的笑脸,举目再瞧高楼上家家阳台悬挂的大红灯笼,仿佛一个个大红的灯笼也成了一张张幸福的笑脸;那张张笑脸都讲述着党对受灾群众的关怀,讲述着政府灾后重建的好政策。  

经介绍,记者特意来到1号楼501套房的吴基河家里采访。听说是国土资源部门的记者,吴基河热情相迎,忙着为我们泡茶。吴基河的新房120平方米,坐北朝南,宽敞明亮,阳台挂着的红灯笼、红彩布显得格外亮眼。  

谈到搬迁新居,吴基河话语里充满了感激之情。10多年前,他患脑疾丧失了劳动力,家里有两个子女和一个残疾的老母亲要赡养,全靠他妻子外出打工养家。“以前,我想都不敢想会住进有电梯的新房。真的感谢政府!”吴基河一家原居住在红星乡尧祥村偏远靠山的土木结构的老房子里。201679日,受台风“尼伯特”影响,他家屋后的陡坡发生崩塌,房前的边坡又溜方,出门的道路被大水冲毁;他与77岁高龄、腿有残疾的老母亲被困在屋内,感到担心但又无奈。“幸好乡、村干部和国土所同志及时赶到,从旁边山坡开条小路来救援,将我们母子俩接到了红星乡文化活动中心内暂时安置。受灾后,我们家的房子倒毁了,乡里的领导了解情况后,确定安排搬迁到统规统建集中安置点居住。” 吴基河话音不大,但说得由衷。去年10月底,红星乡统规统建集中安置点——“台樟红星苑”启动选房工作。考虑到吴基河的母亲腿脚不方便,乡里将其一家安排在了有电梯的1号楼。吴基河指着客厅桌上的彩电介绍说:“元旦前搬迁入住新居后,乡里给我家赠送了一台彩电、一个电饭煲、一个电磁炉,还送来一床棉被,真的心里很感激。”他感叹道,去年的台风、地质灾害让他担心害怕,当地党委、政府的关心帮扶让他倍感温暖。   

采访结束,记者走出吴基河的新居,回眸大门两旁贴的春联:“沐党恩玉宇落成”“承政惠喜迁新居”。记者坚信,这春联写的是吴基河心里的话,也道出了受灾搬迁群众的共同心声。


在线联系

官方二维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