要闻目录 - 海峡资源报
加入收藏
首页 本报要闻 往期报纸 国土资讯 文化视野 大地写照 公告 交流平台
正文
当前位置: 首页 - 本报要闻 - 要闻目录 - 正文

“经过整理的田块流转价格高”——建宁县溪源乡鲇坑村土地整理助农增收侧记

2016-11-24 15:22:01

特约记者 阮晓平 通讯员 陈晓星

 

11月3日一大早,笔者来到建宁县溪源乡鲇坑村,映入眼帘的是村民们忙碌的场景:有的在修水渠,有的在为明年烟叶种植进行冬翻、平整。“现在,全村没有一块抛荒地。”村委会主任杨金华边带着笔者往村里走,边介绍道。

鲇坑村有9个村民小组,共有260户1264人,常年在外务工人员630人。由于近半人口常年在外务工,缺少打理,村里每年都有大量的耕地荒废。

看到田块抛荒,杨金华心里着急,能否找到一个好方法,解决这一问题?去年,他到乡里国土资源所咨询,在国土所的帮助下,鲇坑村找到了一条通过土地整理促进土地流转的路子。

“现在,我们村里的土地那可是分等级的,经过土地整理的田块等级最高,价格也最高,每亩可以竞价到1320元。”杨金华指着对面山脚下的耕地对笔者说,那些耕地,在整理之前,都是抛荒地,现在每亩也能租到500元。

杨金华说,鲇坑村共有耕地2309亩,经过土地整理的有1700亩,以各村小组为单位,村里将耕地划分为三个等次,每个等次定好流转的最低价,村民可以自由搭配、选择,将好、中、次的耕地搭配起来,根据自己所需求的耕地数量进行流转竞价。一次流转周期为三年,承包人一次性将土地流转竞价出的钱交到村里,由村里按户籍簿上登记的人口,进行平均分配。

“土地科学流转,对我们这些‘职业农民’来说是件好事。”正在劳作的村民张文平擦了把额头的汗水,指着田块说,他家原来按人口分只有田地6亩,现在通过流转承租了村里各种等次的田地25亩。

对于流转来的这25亩的耕地,张文平心中早就有了规划。他说,经过土地整理的好田块,采取“一季种烟、二季制种”的模式进行耕种;差一些的田块,就种一季烟叶;最差的田块就拿来种蔬菜,确保流转来的每分耕地都能得到合理利用。

“流转来的田块用来种烟、制种、种蔬菜,一年下来,预计收入可达12万元,除去田租费2万元,再扣除种子、农药、肥料、收割、管理等费用,纯收入也有7万元。”算了算今年的收入,张文平乐得合不拢嘴。

土地流转,让张文平看到了种地致富的希望,同时也让常年在外务工的村民丁林辉解放了双手,增加了收入。

丁林辉说,他常年在县城做生意,家里的7 亩多耕地没人打理,但又不想让其荒废,以前把地托给亲戚种,现在好了,经过整理后的耕地流转出去,既省心又赚钱。

“原来,如果只种植一季水稻,每亩地每年光是种子、农药、肥料、收割、管理等费用大约要1000元。现在,土地流转后,我不用种地,一年下来,每亩还能得租金1100元,土地流转让我成了‘包租公’ 可以腾出手放心经商挣钱啦!” 丁林辉笑着说。


在线联系

官方二维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