要闻目录 - 海峡资源报
加入收藏
首页 本报要闻 往期报纸 国土资讯 文化视野 大地写照 公告 交流平台
正文
当前位置: 首页 - 本报要闻 - 要闻目录 - 正文

我省富硒土地资源开发利用将驶入“快车道”

2016-11-17 10:13:48

本报讯 省地质矿产勘查开发局在省国土资源厅、省财政厅支持下实施的多目标区域地球化学调查等农业地质调查项目发现的富硒土地资源调查成果,其推广应用已初见成效。省农业厅日前出台的《关于加快推进富硒农业产业发展的意见》中,明确提出要将资源潜力转化为产业优势,加快推进富硒农业产业发展,并确定了寿宁、诏安、云霄、大田、明溪、三元、宁化、连城、新罗、永定等10个富硒农业开发基础较好的县(区)重点开发。

省地矿局从2000年开始,先后承担和实施了中央地质勘查基金项目厦门—漳州经济区区域环境地球化学调查与评价、省政府与中国地质调查局合作推进的“福建省沿海经济带生态地球化学调查”,以及随后推进到山区的多目标生态地球化学调查等项目,其重要成果之一就是在全省累计发现了约2.3万平方千米的富硒土地资源。据省地矿局专家称,我省发现的富硒土地富硒浓度适中,大部分富硒区有害元素的有效态含量较低,易生产高品质的农产品,而且全省23个扶贫开发重点县大多数处于富硒区。在省直有关部门的支持下,省地矿局在实施调查过程中,积极推动富硒土地资源调查成果在当地发展现代特色农业中的应用,在帮助诏安县打造了“中国海峡硒都”中“首开先河”,在挂钩帮扶寿宁县扶贫开发中支持建设“硒锌绿谷”,并采取多种方式支持云霄、三元、大田、明溪等县(市、区)发展富硒农业。

鉴于省地矿局在此前实施的相关地质调查中已发现约2.3万平方千米富硒土地资源,随着从今年起在一些县(市、区)实施的相关农业地质调查项目进一步开展,以及农业部门打出的“组合拳”,将“涌现”更多的富硒农产品开发优势区,进一步推动更多的县(市、区)加快开发利用所在地区的富硒土地资源。

 根据省农业厅出台的《意见》,将充分利用已有硒元素分布调查成果,结合测土配方施肥等项目采集的土壤样品,分析了解土壤含硒情况,将含硒量高且无铅汞等重金属伴生的区域划定为富硒农产品开发优势区;根据富硒土壤分布,结合优势农产品区域布局、当地温光等资源特点,重点打造富硒粮油、蔬菜、水果、茶叶、食用菌、中药材、畜禽等7个产业;重点打造寿宁富硒茶叶、宁化富硒大米、诏安富硒青梅、云霄富硒龙眼、连城富硒甘薯、大田富硒茶叶、明溪富硒大米等为代表的一批具有地方特色的富硒产品;整合“一村一品”、农业“五新”和“一区两园”等农业项目资金,重点支持富硒农产品开发;力争到2020年,全省创建100个规模千亩以上的水稻、蔬菜、水果和茶叶富硒农产品标准化生产示范基地。■ 特约记者 张瑞利


在线联系

官方二维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