要闻目录 - 海峡资源报
加入收藏
首页 本报要闻 往期报纸 国土资讯 文化视野 大地写照 公告 交流平台
正文
当前位置: 首页 - 本报要闻 - 要闻目录 - 正文

让群众过上安稳日子——莆田市实施地灾搬迁工程治理工作侧记

2016-09-29 10:12:00

张步雄

 

8月23日,莆田市涵江区新县镇巩溪村村民林秀兰正在拆除房屋。见到笔者,她停下手中的活,掸了掸身上的灰土,热情地招呼。她说她家的房屋在地灾隐患点旁,汛期经常投亲靠友很不方便,现已在安置点盖新房,从今以后不再担心受地质灾害的威胁了,感谢国土资源部门和镇党委、政府的关心和支持。这是莆田市实施地灾搬迁安置的一个缩影。

近年来,莆田市加大地灾隐患点周边群众搬迁力度,取得了显著成效,截至8月底,全市已有861户地灾搬迁安置户迁入新居。

搬迁,远离隐患点

走进莆田市涵江区新县镇广宫村西山组地灾隐患点,笔者见到了村民余淑英。

“现在,即使雨下得再大,也不用担心房屋安全,晚上睡觉心里踏实多了。”余淑英感激之情溢于言表。但提起旧房,她仍心有余悸:以前住在地灾隐患点旁,下雨天,晚上听到屋后有响声,就拿手电筒去察看,生怕发生滑坡险情;在外面打工,也不安心,就怕房屋被冲毁。

5年前,她家搬迁到地势平坦的地方,花了20多万元盖起了砖混结构的3层房屋。虽然新房已经盖了,但旧房一直没有拆除,堆放着农具。据了解,新县镇有9处地灾隐患点,涉及7个村27户群众,已搬迁20户。这些地灾户搬迁后,旧房仍没有拆除,相关补助资金也无法落实到群众手中,安全隐患仍存在,也浪费了土地资源。

新县镇党委书记陈海防介绍道,为了动员群众拆除旧房,今年8月份以来,镇党委、政府组织干部进村入户做地灾户的思想工作,宣传拆旧房有资金补助,搬迁有优惠政策;同时镇里先行垫出部分资金支持群众拆除旧房。经过一个多月的努力,拆除了旧房40间,涉及面积5000多平方米,核消了5处地灾隐患点。

莆田市国土资源局地环科林玉和科长告诉笔者,地灾搬迁安置明确必须落实一户一宅政策,即拆旧建新,才能享受上级相关资金补助。为促进搬迁,该局实行月通报制度,及时在新闻媒体通报各县(区)搬迁进度,提请市委市政府出台地灾搬迁实施方案及灾后重建等措施;对各县(区)上报的地灾搬迁安置用地指标优先安排,及时办理用地审批手续。

为推动地灾搬迁工作,市国土资源局领导还派人不定期到现场督促工程进度,遇有困难当场解决;县(区)国土资源局主动帮助指导各搬迁安置点所在的乡镇,充分用好省委、省政府出台的旧村复垦、城乡建设用地增减挂钩等扶持政策,致力解决搬迁安置点资金筹集困难的问题,确保工程进度。

创业,走上脱贫路

在地灾搬迁安置过程中,莆田市国土资源局统筹考虑水土资源条件、城镇化进程及搬迁对象意愿,采取集中与分散相结合的区域统筹安置方式,尽可能把搬迁群众安置在产业基础好、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等配套比较完善地方,解决好搬迁群众的生产生活和社区服务管理等问题,实现“搬得出、稳得住、可发展、能致富”的目标。

搬出大山的贫困农户结合当地实际,学得一技之长后重新创业,大力发展畜牧养殖、林下经济、个体工商等。

之前,仙游县社硎乡白洋村的村民基本都去外地打工,如今,结合幸福家园建设搬迁安置后,该村积极发展林下经济及中药材种植,去年8月成立了豪友昌盛中药材种植专业合作社,同时在村集体的毛竹林里种植金线莲150亩,并在复垦的65亩耕地上和村里抛荒的150亩耕地地上种植油菜花,发展观光旅游。如今,全村120多名村民在家门口打工赚钱,每人每天有100多元收入。

园庄镇六户村村民林荣阳高兴地告诉笔者,滑坡点治理好了,他可以安心在外面打工赚钱啦,一年下来约有7、8万元的收入。

治理,撑起安全网

8月26日,笔者在溪北小学滑坡点治理现场看到,网格状的钢筋混凝土框架梁牢牢地镶嵌在校园后山的陡峭山坡上,大雨刚过,网格里片片绿油油的花草长势旺盛,惹人喜爱。

“如今,我们学校安全隐患消除了,200多位学生可以安心地坐在教室里上课,也让家长们放心了。”仙游县枫亭镇溪北小学教导主任谢志斌对笔者说道。  

2013年初,市、县国土资源局开展地灾详查时,发现了该校教学楼后面存在滑坡险情,教学楼西侧距离滑坡体只有1米多的距离,严重威胁着师生的人身安全。

仙游县国土资源局将其申报为当年度地灾治理项目,经过工程招投标、规划设计等前期工作,于2014年11月开始施工,2015年1月通过竣工验收。经过了一年多的水文运行考验,没有发生滑坡险情。

园庄镇六户村滑坡点也采取了工程治理措施。该滑坡点威胁着22户90多人群众的生命财产安全。施工过程中采取山体削坡、锚杆支护、护面墙和截水沟等方式,形成台阶式治理面。工程于2012年1月通过竣工验收,3年来,经历多次台风时节暴雨冲刷,没有发生滑坡险情,消除了村民们的后顾之忧。


在线联系

官方二维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