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丽国土 - 海峡资源报
加入收藏
首页 本报要闻 往期报纸 国土资讯 文化视野 大地写照 公告 交流平台
正文
当前位置: 首页 - 文化视野 - 美丽国土 - 正文
平潭海蚀地貌——未来的国家地质公园:

程庆展

从2000年开始,我国已先后授予五批共185家国家地质公园。这些国家地质公园的诞生,预示着新世纪我国地域辽阔、种类繁多的地质遗迹将被逐步全面开发;亦预示着尚待全面开发的地质遗迹及其尚待进一步建立的地质公园将成为我国旅游资源的新景物、新景观。

一个地方能够建成国家地质公园,首先地学内容要相当丰富。平潭综合实验区,其在地学内涵上具有得天独厚的条件,因此笔者认为较省内其他地方而言,平潭岛海蚀地貌在申报国家地质公园方面更具竞争力。

三十六脚湖风景区

三十六脚湖,现在是平潭岛最大的淡水湖,也是平潭岛的主要供水水源地,而原来的三十六脚湖是个海湾,后来演变为被拦湾坝封闭的泻湖。经钻孔揭示,在湖口区堆积有厚约37米的松散沉积物,相当于芦洋埔平原的全新统堆积,这表明三十六脚湖是全新世封闭的。据推测,可能正全新世高海面时期(距今约5000年)。在今日的湖口区形成了拦湾坝,以后随着世界性的海面下降及区域性的地壳抬升,现在的湖面约高出海面15米,形成了与海隔离的湖,由于长时期的淡水注入,使湖水逐渐淡化了。

在环绕着三十六脚湖的花岗岩低丘上,海蚀地貌特别发育。这里有海蚀穴、海蚀柱、海蚀林、海蚀蘑菇、风动石等,有的像海豚戏水、有的像火炬、有的像黑熊……怪石丛生,千姿百态,使人流连忘返。

在三十六脚湖湖滨一带,层状海蚀地貌很发育,大致可以分为六级蚀阶地,第一级海拔约15米,第二级30米,第三级约55米,第四级70米左右,第五级约90米,第六级约110米。以上所谈的海蚀穴、海蚀柱、海蚀林、海蚀蘑菇等多分布在各级海蚀阶地面上,也有分布在阶地陡坎部位的。这反映了平潭岛在第四纪期间处于多次的间歇性抬升之中。

青峰的海蚀沟与海蚀拱桥

位于青峰西北的海蚀沟和海蚀拱桥,又别具一格,它们是在击岸浪强大冲击力作用下沿着两组构造线方向发育的。海蚀沟的方向为北北东(接近南北向),沟长约30米,沟宽约2米多。站在海蚀沟的沟底,可以看到海蚀拱桥的全景,从桥洞中可遥望渔船南来北往,穿梭不息。如此壮丽景观,犹如置身于仙境一般,使人赞叹不止。

当涨潮时,海浪从海蚀沟和海蚀拱桥桥洞猛烈冲向沟壁、洞壁,拍岸浪激起的浪花能飞溅到10多米高的沟顶,其景也很壮观。

东尾仙人井

东尾的仙人井,又称“仙井吼涛”,位于王爷山南麓海滨,海拔约30米的丘顶。井的直径约30米,井壁近于直立,井深30多米,井底东壁有两个洞口与海相通,井底南壁有一洞口与海相通。当波浪从洞口涌进,拍击洞壁和井壁时,浪花飞溅,并发出有节奏的拍击声,响声如钟,形成一曲大自然的交响乐声。

仙人井所在地的王爷山是由白垩纪火山岩组成的,即由石英闪长岩质的火山角砾岩或火山熔岩组成,另外还受到后期基性岩脉的侵入,沿破碎带侵入的岩脉,受到了强烈的风化作用,在击岸浪的作用下被掏蚀,形成了海蚀洞,由于洞顶垮塌而演变为井。

另外,王爷山两侧均为断层,山体沿断层上升,而东侧海洋与西侧流水平原相对下降,这是一组北北东方向的构造线,另一组为北西西方向构造线很明显,仙人井及其底壁3个洞均受这两组构造及岩脉的控制。

位于平潭岛最南端的大福海滩岩

海滩岩是形成在热带、亚热带海岸或现在海滩附近所特有的已初具胶结成岩的第四纪沉积物。在潮间带或高潮线附近,由于波浪的进流速度大于退流,这样就发生泥沙横向移动,粗粒移向海岸,细粒移向海洋,久而久之,在海滩上便形成了海滩砂堤。

大福的海滩岩,就是形成在高潮线附近,相当于海滩砂堤。其海滩岩可分为上、下两层。下层为具斜层理的海滩岩,反映了砂咀形成阶段泥沙纵向移动的产物;上层为水平层理的海滩岩,为海滩砂堤发展阶段泥沙横向移动的产物。海滩岩的组成物质为生物碎屑、贝壳等与粗砂、小砾石,由钙质胶结而成。

大福海滩岩在外貌上,现在成为海岸砂坝,高出高潮面约2—3米。海滩岩体长10多米,宽20—30米,出露高约2米(现被小沟切割约2米深)。这说明这一地区相对抬升了,抬升约2—3米,经北大毕福志采样作C14年龄测定为3015土80年,大致为中全新世(2500年—8000年)晚期。

平潭岛供旅游地质观赏的地方还很多,如位于岛西北约1公里多的海坛海峡中的海上奇观——石牌洋,即耸立在海中礁石上的海蚀拄;在青峰具有代表性的不可多得的老红砂剖面——青峰组;在流水平原的西楼有晚更新世发育较好的剖面——西楼组;在伯塘海滩边有胶结较好的海滩岩零星出露,在平潭岛的东南部(去潭东的途中和去东昆的途中)海蚀阶地、海蚀穴、海蚀柱、海蚀蘑菇,几乎比比皆是,到处可见。因此,有的人在参观了平潭岛的海蚀地貌后赞不绝口:“平潭岛的海蚀地貌甲天下。”

分享到:0

在线联系

官方二维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