要闻目录 - 海峡资源报
加入收藏
首页 本报要闻 往期报纸 国土资讯 文化视野 大地写照 公告 交流平台
正文
当前位置: 首页 - 本报要闻 - 要闻目录 - 正文

建好的是新村 温暖的是民心——宁化县治平畲族乡地质灾害搬迁集中安置点见闻

2016-06-23 09:15:03

齐培松 郑志鑫 吴立水 伊晶元

 

5月25日,记者专程到宁化县采访地质灾害隐患点群众搬迁、集中安置点新村建设情况。跟随宁化县国土资源局治平国土资源所所长曹兴旺,我们前往该县治平畲族乡地质灾害搬迁集中安置点现场采访。

从治平畲族乡政府沿着平坦的781县级公路,一会儿我们就来到了治平畲族乡地质灾害搬迁集中安置点——治平畲族村下林排安置点新村前。站在新村口举目望去,只见沿公路的右边已建起了两排新房,具有民族风情的楼房错落有致,远处有座6层高的楼房特别显眼。“下林排安置点新村主要安置地质灾害点搬迁村民及住在高陡边坡受地质灾害威胁的群众。2012年,我们乡开始建设这个安置点,共安置35户171人。截至去年12月底,35户村民全部入住新居。你们看,每一家窗户的窗花都雕刻有畲字,保留着客家元素和民族风情。”治平畲族乡干部、原治平畲族村党支部书记刘耀滨指着前面的楼房的窗花介绍说。

我们边听介绍边往前走。来到名叫陈添申村民的住宅前,他笑呵呵地邀请我们进屋坐一坐。听介绍,陈添申是治平畲族乡高峰村开子山自然村的村民,原来是住在离下林排安置点新村有10多公里的山上。高峰村有72个自然村,村民居住点非常分散,而且房子都是盖在山边,紧靠陡坡。村民存在出行难、子女入学难、患病就医难,而且还时常担心屋后会发生滑坡、崩塌等地质灾害。“一下大雨,我们全家都睡不着,不敢睡着,总害怕后山坡的泥土滑进房子里来!如果没有搬迁,我们真的很苦!”说到以前居住环境,陈添申的脸上还露出忧愁:“现在搬迁到乡政府所在地,我们居住环境、生活质量明显改善了,年轻人找对象也容易多了。真心感谢政府和国土部门为我们办了件实事、大好事!”谈起现在的生活情况,陈添申满脸笑容,说的由衷。

“这一排村民住宅楼,每户占地70平方米,统一建3层半。这里的安置点建房,是采取统一规划,自主建设的方式,房屋外墙是统一进行装修的。”同行的治平国土资源所所长曹兴旺补充介绍道。离开时,陈添申对来访的县国土资源局和乡政府干部连声说道:“谢谢,谢谢你们!”

在搬迁安置点现场采访,看到村民安居的喜悦,听到他们发自肺腑的心声,我们深切地感到:实施地质灾害搬迁确实是项为民工程,建好集中安置点新村,让受地质灾害威胁的群众亲身感受到了党和政府惠民政策的温暖。“建起的是新村,温暖的是民心!”记者从心里赞叹道,又不由地脱口而出。“你们说的好,这也是我们集中安置点群众的心里话!”刘耀滨说道。

在刘耀滨的领路下,我们沿着新村前的公路来到了建在治平畲族村江下坝的那座6层高的楼房前。“我们乡地处宁化西南部,有12个村委会,其中9个为民族村,畲族人口占全乡总人口的30.58%。由于地处山区,很多村民的房屋都建造在高陡边坡旁,地质灾害隐患点多。乡党委、政府高度重视地质灾害防治工作,千方百计地做好地质灾害搬迁和群众安置工作。但由于集体建设用地存量不多,需要搬迁安置的户数多,因此就探索统一规划、集中建设高层村民住宅楼。”刘耀滨边介绍边领着我们走上3楼。闻声打开房门相迎的主人热情地招呼:“请进来坐!”走进大门,客厅宽敞明亮,室内装修简洁明快,让人感觉很舒适。听介绍,他名叫刘良华,是治平畲族村陈公坑自然村的村民,也是因为地质灾害搬迁来的。从陈公坑自然村到治平畲族乡有五六公里,山高坡陡,没有小学和卫生所,小孩读书都是寄宿在学校。 “搬迁前,我们家住的是30多年前盖的土木结构的旧房子,还紧挨着陡坡,有一年屋后的山体还发生了小滑坡。以前,每当下雨,乡政府和国土所的干部都到村里巡查,叮嘱我们要注意防范地质灾害。搬迁到江下坝后,不仅远离了地质灾害的威胁,而且居住的环境是大大改善了,生活的质量也提高了好多。真的感谢党和政府的好政策,感谢国土部门的关心,让我们搬迁住上了新楼房!”刘良华由衷地说。采访结束时,刘良华在门口与我们一一握手送别,记者感到,他那有力的双手传递着感激的心情,传导着心中的温暖。

“这栋住宅楼共安排22户搬迁户,经有关部门批准,按统一规划设计,搬迁村民集资建设的;每户一套,面积124平方米左右。盖高层的村民安置住宅楼,可以节省农村集体建设用地。”刘耀滨边走下楼梯边介绍说。记者在心里估算一下,如按每户村民住宅占地100平方米计算, 22户就可节约2亩多地。这也是农村节约集约用地的好举措。

走出大楼时,曹兴旺指着前方两栋已封顶的楼房介绍说:“那是治平畲族村农场坝地质灾害搬迁集中安置点,也是建6层高住宅楼。”听介绍。去年,受“5.19”超强降雨影响,治平畲族乡发生了几十处滑坡、崩塌等地质灾害,造成许多房屋倒塌或受损,不少村民急需搬迁安置。农场坝安置点列为灾后重建项目,主要安置地质灾害(隐患)点群众,采取多层安置方式,共可安置58户、308人。

离开治平畲族村地质灾害搬迁集中安置点,我们回眸安置新村,从心里祝愿受地质灾害威胁的群众早日喜圆安居梦!


在线联系

官方二维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