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孙轶群
40年前,42位小姑娘从山东被派往福建永春天湖山矿区,他们中年龄最大的23岁,最小的只有16岁。42人挤在一个大厂房里,屋内的地面泥泞湿滑,没有风扇、没有蚊帐,有的只是用砖头垒起来的发霉的木板床。夜里,不知是谁传出哭泣声,于是整个厂房便都响起了女孩们的哭声······
打开尘封的记忆,岁月像奔涌的潮水在她们胸中翻起阵阵波涛。
1976年11月,山东淄博的一个小火车站,天刚蒙蒙亮,一群花样年华的女孩,带着母亲的嘱托,兄弟姐妹的叮咛,她们依依不舍地告别亲人、故土,怀着希望,憧憬着未来,从北方各地辗转踏上南下的列车。
为了解决福建缺煤造成的经济发展制约,响应中央“开发江南煤田”的号召,煤炭部从山东地质队抽调一批职工支援福建。1975年,福建省197煤田地质勘探队正式成立,在筹建初期,经上级批准,第一批“三八”钻井队成立,成为一支为祖国寻找煤田宝藏的地质队伍。“是那山谷的风,吹动了我们的红旗……”这是成立第一天誓师时教给她们的第一首歌《勘探队员之歌》。
筹建初期的生活和工作是异常艰苦。1976年冬天的天湖山奇冷无比,那时“三八”钻机的姑娘们几乎忘记了太阳的模样,整天下雨阴天,阴天下雨,生活中充斥着泥泞和寒冷。到三中队后,42个女孩全部安排住在一个大厂房里。屋内的地面泥泞湿滑,床上是发霉返潮的床板,被褥冰冷潮湿,屋外房檐上挂满了长长的冰棱。雨天,女孩们穿上厚一点的棉衣和雨衣去简易公路的泥里拉车,晴天背着土箕去修公路。记得42个女孩中的庆玲,当时最爱唱的歌曲是《洪湖赤卫队》插曲“娘啊!儿死后你要把儿埋在山坡上······”但每每唱起,一群女孩便哭得稀里哗啦的,想家!女孩们想家!
钻机工作繁重,艰苦寂寞,常年转战在荒无人烟的崇山峻岭之中。大铁锤、大管钳、大牙钳、钻头、钻杆、水泵、泥浆、封孔······晴天一身汗,雨天一身泥,女孩们和男同志一样,干着钻工最平常的活儿。
庆玲说:“‘三八’钻机成立头尾5年,我们总是引以为豪地给新来的女孩介绍说,为了祖国的建设,我们添砖加瓦,做出了自己的贡献;其实不是时代选择了我们,而是我们选择了时代。”“三八”钻机的成立与存在是那个特殊年代的特殊产物,也正是这样特殊的经历造就了这群女孩火红的青春。
人生天地之间,若白驹过隙,忽然而已。5月7日这天,这群女孩重聚在省197地质大队宽敞明亮的大会议室,回首1976年至2016年的这40年,仿佛就在昨天。从前花样年华的女孩们,如今早已为人妇、为人母、为人祖母、为人外祖母。今天为了那失去的青春,为了那火红的年代,女孩们从加拿大,从祖国各地来到泉州市洛江区,来到女孩们年轻时曾经生活工作过的地方。
时光荏苒,生活的磨砺和积淀,使她们的心智更加厚重而勃发。省197地质大队,女孩们心中永远的老单位,当看到建队四十周年专题片时,当看到“三八”钻机女孩们的合影时,当看到如今197队发展成就时,女孩们抑制不住内心的激动齐声鼓掌感叹“非常棒”!她们从心底为单位的成就感到高兴,更为曾经参与并见证197队的成长而感到无比荣幸!
如今,这群昔日的钻机女孩,经历特殊年代走来的一群普通人,经过“三八”钻机工作的磨炼与洗礼,让她们更加热爱生活。这群老姐妹们都已经退休,有的在家含饴弄孙,有的还在发挥余热……
官方二维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