要闻目录 - 海峡资源报
加入收藏
首页 本报要闻 往期报纸 国土资讯 文化视野 大地写照 公告 交流平台
正文
当前位置: 首页 - 本报要闻 - 要闻目录 - 正文

建宁:抛荒地变身增收田

2016-05-19 09:16:42

本报讯 日前,笔者在建宁县伊家乡沙洲村看到,一处平整好的大田里,村民何水生正在指导农户种植紫玉淮山。

沙洲村地处丘陵,山垅地、沙质地大多荒废。眼下种植淮山的这块地,原来是一片果园,由于土质原因,种果树效益差,农户不愿管理,所以长期以来一直荒废着。今年初,伊家乡每周组织干部开展“夜访”工作。一次乡工作人员走进村民何水生家,谈到能否利用闲置的沙质地搞些特色种养。这给了何水生极大的启发,他通过上网查阅资料,发现紫玉淮山特别适合在当地种植。找准方向后说干就干,何水生找了几个合作伙伴,外出考察项目、学习淮山种植技术。回来后,他牵头把原来荒废的60亩沙质地以每亩400元的价格流转承包,改造成紫玉淮山种植基地。

何水生在自己致富的同时,还帮扶、带动村里的贫困户种植紫玉淮山。他帮助特困户熊河清种植2亩淮山,还聘请熊河清的儿子管理基地。“每亩4000元的种植成本,村财补助500元、我个人垫付3500元,贫困户不拿一分钱,就能把紫玉淮山种上。”他说。

经测算,熊河清种植的淮山亩产能有4000斤左右,按照公司回收保底价2.5元/斤,抛除成本,2亩纯利润可达1.2万元,外加他儿子平时的田间管理工资,一年下来家里能有3万元左右的收入。

“这块地先种植紫玉淮山,今年乡里已经向国土资源部门申请对废弃果园进行开发整理,把果园变成耕地后,大有可为,到时再研究怎样更好地推进生态种植项目。”该乡包村干部黄强说,我们还鼓励其他村,利用闲置的山陇田、山坡地发展特色种植、养殖业,让抛荒地助力百姓增收。  阮晓平 王华耀


在线联系

官方二维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