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刘永良
云霞,雾海,阳光,蓝天,青山,绿水……在国家水利风景区龙湖岸边,有一个环境优美、空气清新的移民村——龙岩市永定区峰市镇河头村。河头村,俗称“河头城”,是“未有峰市先有两城(抚馆城、河头城)”中的一城,建于明朝万历四年(1576年)。1999年,因棉花滩水力发电厂建设的需要,“河头城”举村往高处的鸭嫲坑搬迁,村庄与棉电枢纽工程仅一墙之隔。
走进河头村,只见满目青山延绵苍翠,鸟啼蝉鸣。村民休闲有园亭,村中水流清澈见底,村道两旁绿树成阴。一排排黄墙红顶的楼房整齐规范,清新雅致……仿佛进入一幅美丽的山水图画之中,令人心旷神怡!
河头村的如此美景,令城里人非常向往。每逢节假日、双休日,不时有些散客和自驾游客到河头休闲小憩、观光游玩。游客说,他们喜欢村里真实而宁静的生活。随同采访的镇党委书记廖选庆告诉笔者:“有这么好的环境,得感谢各级各部门的关心支持。”
据说,移民伊始,村里居住环境“脏、乱、差”,想出门走走都觉得糟心。2013年,河头村被列为全省首批20个省级库区移民村环境综合整治试点之一。村里开始以环境整治为突破口,着重实施清理村庄环境、梳理规范管线、修缮房屋立面、配套基础设施等六项措施,改善村容村貌。村干部告诉笔者,立面改造就是这两年来的重点工作之一。“改造工程由区库区移民局牵头实施,投入300多万元资金,以补贴的方式鼓励村民对住宅外观进行立面改造。楼房的黄墙红顶外观就是统一进行立面改造装修形成的。”据廖选庆介绍,全村目前完成屋顶“平改坡”11609平方米,立面修缮30695平方米。“现在,河头村环境变好了,我每天都带着孙子在村里到处转悠。”一位阿婆的喜悦心情溢于言表。
“河头村基础设施不断完善,环境优美了,村容变好了,发展前景会更加美好。”村干部告诉笔者,河头村以环境整治的契机,充分利用龙湖的湖光山色、优美的村庄环境,以村民创办的龙湖湾休闲农业有限公司的50亩台湾莲雾种植基地为龙头,以“公司+农户”的模式带动村民发展休闲水果采摘产业,今年莲雾产量约5000公斤,龙眼、枇杷、脐橙等水果都有,四个季节都可采摘,经济效益初显。同时,村里用好300万元移民生产扶持资金,计划发展光伏发电等清洁能源产业,增强村集体造血功能。下一步,村里还筹划发展自驾游目的地,发展乡村旅游产业,使之成为河头村长远发展的阳光产业。
建设新农村和谐文化,培育新农民文明风尚。河头村投资160万元兴建了移民文化公园,项目占地面积6000多平方米。同时,在省移民局的支持下,新建了库区文化活动中心大楼,项目占地200平方米,总建筑面积360平方米。一楼平时用于村民健身房;二楼用于村图书室,摆放科技兴农相关资料,供村民学习。村里成立了老年协会和妇女腰鼓队,老协会在老人生病住院时会去慰问、老人去世时会去吊唁,在群众中有一定的威望。镇村协助他们向上争取了5000元工作经费,保障老协会的正常运转,成为市级“居家养老”示范村。支持妇女腰鼓队添置了腰鼓、服装和VCD机、电视机、音响等器材,搭建了专门的活动场所。河头小学退休教师林宜禄主动请缨,义务指导妇女腰鼓队创作歌词、排演节目。如今,队员们已掌握了11个基本花式和多种演出形式。上至古稀的阿婆,下至三四十岁的媳妇,经常欢聚一起尽情歌舞。
家乡的巨变,促使退休教师林宜禄拿起笔来,用自己的语言,写下一首首赞美歌词、诗句。林宜禄在自己收获快乐的同时,也记录了时代和家乡日新月异的变化。在一首《河头新貌》歌词中,林宜禄深情地写道:花篮花儿香,乡亲听我唱唱河头村,来到河头村,河头好地方,到处好风光,龙湖映寿山,高楼轿车多;过去河头村,残城卵石路土墙瓦屋,如今河头村,最美小山村,如今河头村,全省示范村,花果来飘香……
官方二维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