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本报记者 陈龚清
“拆了旧房子后,这里就成了我家的菜地,种点甘薯和芥菜,一家人都吃不完。”11月25日,在闽清县省璜镇横溪村,今年68岁的农民吴玉喜提起自家原来的土木结构旧屋拆除后复垦成耕地的事,满怀喜悦之情。这是闽清县旧村复垦工作的一个缩影。截至目前,该县共完成旧村复垦项目立项46宗,总规模3007.2亩,可新增耕地2888.7亩,通过实施旧村复垦,许多村落昔日破旧的房屋和废弃的宅基地已不见踪影,取而代之的是一片片农田。
近年来,随着外出务工人员的增多,以及居住高山地区,闽清县许多偏远山村村民或举家迁往城市、镇区,或异地另建新宅,大量旧屋或宅基地处于闲置状态,形成了大量空置房甚至空心村,造成土地极大浪费,复垦潜力大。
“通过拆除旧房,增加耕地,改善村居环境,群众除了获得拆旧补偿外,还利用新增的耕地发展种植业,从中受益。”说起旧村复垦的好处,闽清县国土资源局土地开发整理中心主任俞宜兴告诉笔者,闽清县委、县政府将旧村复垦作为统筹城乡发展的重要举措来实施,除了明确组织机构外,还动员多方力量参与,与实施造福搬迁工程有机结合。
搬迁安置的“玉水模式”
“搬入新居前,为了方便子女就读,许多村民只能在镇区租房住。多亏了旧村复垦,让我们也能住上自己的新房子。”在省璜镇一个名为玉水新村的小区里,玉水村村委委员刘和斯热情地向笔者介绍道。
省璜镇距闽清县城43公里,是一个偏远山区乡镇,村民长期生活在高山地区,日常看病、求学、就医等极其不便,群众搬迁重建的愿望强烈。
走进玉水新村,只见这个占地3201平方米的小区外围着一圈通透式栏杆,建有5层和6层共2栋住宅,灰色的外墙,楼底下挂着一排红灯笼,俨然是镇里的一处亮丽风景。“小区共可安置63户295人,每户单元面积120平方米,一层楼每户配备一个25平方米的储物间,既方便村民存放农机器具,也可作为车库,很实用。”提起小区的配套设施,刘和斯如数家珍,娓娓道来。“目前已搬迁入住47户,全部搬迁后,旧村将统一拆除、复垦。”他说。
随着迁入环境优美、功能完善新居的村民越来越多,旧村复垦、搬迁安置节约集约利用土地、资金,农村房变成新民居小区的建设之路越来越得到群众的认可。这种打破以往“一户一宅”建房传统,采取“公寓式套房”安置新模式,赢得了全体搬迁户的好评。如今,旧村复垦搬迁安置的“玉水模式”已在全县推广。
在距离玉水新村不远的璜兰村裡溪地块,柴岭造福小区的建设正如火如荼地进行中,村民吴书明一家正组织人手往楼顶搬运砖块。作为省璜镇最大的造福工程搬迁安置小区,柴岭造福小区也是充分利用旧村复垦资金,实现由平房到楼房,从高山到镇区搬迁的一个典型。
“我们聘请闽清县专业设计单位对小区进行统一规划设计、统一装修。同时,还规划600平方米建筑作为五保户养老院,确保村里的五保户集体搬迁,实现‘老有所居’。”柴岭村党支部书记吴毅标告诉记者,柴岭村海拔550米,交通不便,经济发展落后。去年该村被列入造福搬迁工程项目,涉及村民172户737人。目前小区主体建设已全部封顶,一个生态和谐宜居新区初具雏形。“进度快的村民春节前就可搬迁入住,搬迁完毕,下一步即可对旧村进行整理复垦。”吴毅标表示。
与此相类似的还有位于东桥镇北部山区的村后村,该村有5个自然村,2011年,充分利用造福搬迁有利条件,实施造福搬迁工程,举村迁到过洋村鹅头山。搬迁后,实施旧村宅基地复垦,新增耕地63亩,指标收益资金达1820万元,村民人均增收8000元,成为全县旧村复垦工作第一村。
“截至目前,闽清县政府结合造福工程,已经完成东桥镇高港村、山限村和竹岭村,雄江镇马池村等一些原先居住在高山、自然条件恶劣、交通闭塞、经济发展严重受阻的地区居民搬迁安置工作。通过整村搬迁后,将旧宅基地和房前屋后废弃地复垦开发出来。”俞宜兴介绍道。
交易资金反哺民生
“利用旧村复垦的指标收益资金,横溪村还修通了一条2.3公里的环村路。”省璜镇分管领导王惠光介绍说,旧村复垦的资金让村镇的财力得到增强,许多之前不敢想、不敢做的民生设施也陆续在建设当中。随后,他带记者来到镇区一处名为兜洋的地块,这里是该镇文化服务中心及广场景观工程项目建设现场,推土机正轰鸣着把地推平,10个月后,这里将矗立起一栋占地1569平方米、总建筑面积3700平方米的5层文化服务中心大楼,建成后该中心将成为集影剧场、会场、图书室、阅览室等为一体的多功能综合性文化活动场所,有效改善群众的文化需求。“项目建设所需的700多万元资金,全部来自于增减挂钩指标收益,旧村复垦让我们这个曾经靠财政吃饭的乡镇,也有能力集聚资金建设民生工程。”王惠光说。
采访中记者了解到,地处闽清西北部的桔林乡,距县城约40公里,属于边远的农业乡镇。近几年,该乡外迁人口多,废弃房屋、空置地多。在旧村复垦的浪潮中,这个偏远乡镇的许多闲置地成了“香饽饽”。3年来,通过旧村复垦的收益资金就达8430万元,其中一半用于补偿村民,另外近4000万元的资金,根据相关规定,全部投入新农村建设,整个村庄旧貌焕新颜。
注重耕地复垦质量
在横溪村一片旧村复垦项目区里,生姜、芥菜等农作物郁郁葱葱。王惠光说,该村旧房大多是土木结构,无人居住,不仅存在脏、乱、差现象,严重影响村容村貌,而且浪费了土地资源。拆迁复垦补助资金下拨到位后,村民们迅速拆除旧房,平整土地,完成了复垦工作,村委会及时组织村民用农家有机肥进行土壤改良,镇党委、政府还研究探索适宜在复垦土地上种植的农作物,经过多方比较,最终确定甘薯、油茶、生姜等品种向群众推荐。由于选择的品种切合实际,前两批复垦的耕地种植农作物都取得了可观的经济效益。
“复垦的旧宅基地中含有大量的砾石,我们特别要求施工单位清理干净,以便群众种植。”在塔庄镇上汾村一块复垦的耕地里,俞宜兴告诉记者,一些复垦的耕地地处偏远、水源不足、土层薄,需持续耕作才能熟化。为切实保障新增耕地质量,闽清县国土资源局聘请专业技术公司作为项目工程质量监理单位,并派驻技术人员现场进行质量监督,对发现的质量问题及时督促整改。今后,他们还会督促种植户对复垦后的耕地加强管护,对其使用情况进行监管,确保复垦耕地用于耕种,防止撂荒或作他用。
这块地的主人黄家林向记者坦言,他家的老屋闲置了十多年,早已成为危房,去年拆除旧宅以及周边的厕所、猪圈等,不仅获得一笔补偿金,而且复垦后,这块1.7亩的耕地仍归自家耕种。稍微收拾后种植莴笋、地瓜、生姜等作物,一年大约可增加1万多元的收入。政府花钱,自己种地,旧村复垦真是一件大好事!
官方二维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