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本报记者 齐培松 郑志鑫
安溪县在推进矿山地质环境治理中,积极引导、鼓励当地群众利用废弃矿山开垦茶园、修建养殖场,扩建文化旅游公益性项目,建设山坡“农庄园”。该县官桥镇官桥村村民陈亚飞的“农庄园”就是其中的一个。
11月1日,记者慕名专程前往陈亚飞的农庄园采访。雨后天晴,我们乘坐越野车从安溪县风城镇出发,不到40分钟就来到官桥镇官桥村,沿着山路前行,抬头望山,一块块墨绿色的茶园特别显眼,山路边新开垦地里种植的茶树散发出阵阵茶香。一会儿,我们就来到了盖在山坡上的水泥瓦顶的一层房子前。同行的安溪县国土资源局副局长苏提高笑着说:“这房子是陈亚飞“农庄园”的“别墅。”闻讯从山边菜园回来的陈亚飞,见到苏提高显得十分高兴,边打招呼边领着我们参观他的“农庄园”。
陈亚飞今年58岁,是安溪县官桥镇官桥村的村民,2011年开始,他们夫妻投工投劳,利用这里的花岗岩矿山迹地开垦茶园,共种植茶树40多亩,种树、花、藤1万多株,桂花、芒果200多棵;建了一座养猪场,饲养了200多头瘦肉型生态猪,每年可以出栏100头;利用2000多平方米的采矿坑,修建成一个集养多种鱼类6000多尾的鱼塘,还养了几百只的鸭子。据了解,陈亚飞夫妻俩一年下来,纯收入可达10多万元,真是勤劳能致富。
在房后山坡的茶园前,陈亚飞指着面前的绿油油的茶园说:“以前这里因多年开采花岗岩石材,留下了六七个采矿坑(采石窟),深的有五六米,还有好多堆的废石、废渣,原先这山上光秃秃的,连草都不长了。我们前前后后花了将近一年的时间进行清理废石、废渣,回填平整采矿坑,表层土都是从山下运上来的,那期间,每天都要雇用10多人来做工帮忙。先后共投资160多万元,清理利用废石场废石、废土达1万多立方米,利用地形开垦出了50多亩的地。”语气虽显沉重,但也充满了自豪。“今年茶叶能采多少?”记者轻声问道。“今年共采摘了200多担茶叶,采摘秋茶时,每天要雇40多人。”陈亚飞笑了笑,也轻声回答。
参观了山坡的茶园,我们来到养猪场。陈亚飞介绍说:“这养猪场是2012年盖的,面积有1000多平方米。你们看,我在这里还建了口沼气池,利用猪粪作原料生产沼气,用沼气作燃料做饭、煮饲料。沼液是很好的生态肥料,用沼液浇出的菜是绿色食品。我在住房旁边平整了1亩多菜园,种了白菜、花菜、豆子等各种蔬菜,都是施用沼液肥料,种的菜都不用打虫药,从城里买的菜真不如我这里种的菜好吃。”说着,陈亚飞开心地笑了。“沼气池安全吗?”“沼气池是县农业部门派技术人员来免费设计和施工建好的,我只出了材料钱。沼气池的质量真的可以放心、安全使用。现在我还感到沼气不够用了,主要是猪粪量的问题。”
“亚飞,带记者参观一下你的鱼塘和养鸭子的地方。”苏提高建议说。“好喔,好喔。”陈亚飞回答道。记者环顾四周,怎么也瞧不见鱼塘和鸭子。正纳闷时,陈亚飞打开猪舍旁的一间房子的木门,走进一看,房子的后面、两山石壁之间是一个面积约2000多平方米的大水塘,水深见不到底。水塘旁系着一艘铁皮小船,船上存放着捕鱼的工具;水塘的前方10多米处有个依山的小半岛,岛上有上百只鸭子,有的伏在水边休息,有的在伸脖子展翅……“这个鱼塘原来是深五六米、高低不平的采石窟,是用沙石填成2米至3米深的水塘,现在水塘里的鱼有1万多尾,大的有六七斤重;鸭子大约还有300只。”陈亚飞说道。“鱼塘里的水是从哪里引来的?”“是山泉水,原来采石窟里就有个小泉眼,后来我在山上建了两个储水池,可存200多立方米的自流山泉水,再用水管引下来,既可当饮用水,还能用于养鱼,也能满足养猪场清洗用。这项目也花了10多万的钱。”陈亚飞笑着对记者说:“我现在是从官桥村搬到在这里安家了。”
这真是名不虚传的立体农庄园!记者不由得在心里赞叹道。“在这里开垦茶园,养猪、养鱼、养鸭,得到省、市、县、镇有关部门的大力支持,市国土资源局矿管科的李科长就来了好几次,县国土资源局的苏副局长十分关心我,经常来山里看望我,心里很感激他们!”憨厚的陈亚飞说得由衷,讲得真切。
陈亚飞的“农庄园”给记者留下很深印象。回城的路上,同行的安溪县国土资源局地矿股工作人员苏吾成介绍说:“我们县发动、鼓励当地群众自行投工投劳利用矿山迹地开垦茶园、建设养殖场等取得明显成效,现已开垦茶园1000多亩,建设养殖场8座。通过治理,矿山环境得到绿化、美化,提升了治理区及其周边地区人居条件,还能有效增加当地农民就业机会,提高劳动收入。”据介绍,安溪县的这一成功做法得到了省国土资源厅的充分肯定和推广。
官方二维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