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本报记者 齐培松
金秋是丰收的时节。日前记者走进建瓯市小松镇基本农田示范区,只见示范区里已形成了田成方、路相通、渠相连,沟、渠、桥、涵、闸配套齐全的现代田园格局。黄澄澄的稻田里,沉甸甸的稻穗压弯了腰;绿油油的菜地上,长长的豇豆挂满了枝头……千顷沃野洋溢着醉人的芬芳,万亩良田欢唱着丰收的乐曲。
小松镇湖头村、定高村、良种场等六村一场土地整理项目是建瓯市最大的一个土地整理项目区,总规模10097亩,项目总投资2120万元;项目竣工并通过验收后,共新增耕地1212亩,目前项目区土地利用率达100%。
同行的建瓯市国土资源局党组书记黄德辉介绍说:“建瓯市十分重视农村土地整理和高标准基本农田建设工作,将其作为提高农业综合生产能力、推进农村经济发展、增加农民收入的重要举措来抓。国土资源部、农业部、监察部、审计署、国家统计局等五部门组成的检查组,来建瓯市实地检查了小松镇这片万亩基本农田示范区后,对基本农田的建设和保护工作给予了充分肯定。”
沿着示范区的大路来到四星级美丽乡村、建瓯市闻名遐迩的旅游观光点——湖头村。村庄道路平坦洁净,村民住宅鳞次栉比;稻田里,金灿灿的稻谷颗颗饱满结实;菜地上,绿油油的蔬菜长势喜人;田野中,一座座白色的大棚错落有致。
小松镇国土资源所所长朱华灿指着路边白色的大棚介绍说:“以前,这里田块大小不一,高低不平,田间水利和道路配套不完善,田地向外招租,企业都不愿意来;土地整理后,耕田质量提高了,这里的田地成了抢手货,不少企业和种植大户都抢着租。这些大棚是建瓯湖头现代农业发展公司的,通过土地流转,租下100多亩地发展高效农业、现代农业。”
据了解,湖头村现有耕地4480亩,过去,农民在田里只种一季或两季水稻,种植品种单一;实施土地整理后,农民在示范区内采用“菜——菜——菜”、“菜——稻——菜”种植模式,同时还采用套种方式增加土地产出率,提高了收入。“当地农民采用豇豆套种甘蔗的种植方式,春季豇豆亩产约4000多斤,一斤能卖1元多;甘蔗每亩有3000多根,一根能卖3元多,每亩耕地一年可比土地整理前增收400多元。”朱华灿用具体数字介绍了示范区实施土地整理的成效。
在挂着大红“采摘园”横幅的大棚前,湖头村村民严荣雨笑着对记者说:“土地整理后,我从邻居流转了8亩地,加上自家的责任田,建大棚种植“夏黑”、“红提”等名优葡萄,吸引游客来观光采摘;种葡萄今年每亩利润大约五六千元。到冬天了,葡萄架下再套种花菜,现在已先买了3000棵菜苗,再过几个月,花菜还能卖些钱,增加点收入。”土地整理为湖头村发展乡村现代休闲观光农业创造了有利条件,也为当地农民增加了不少的收入。
离开湖头村,记者来到了在示范区内的建瓯市翠松现代农业开发有限公司。公司副总经理连健忠热情地领着我们边参观边介绍:“2013年,公司从定高村村民那里流转承包了400亩土地,发展设施农业,目前已建了230个现代农业大棚,主要种植绿色蔬菜、水果。去年公司经营收入1000多万元。忙时,公司要雇工人100多人,都是当地村民,男工每天工资100元,女工70元;每月有3天休息,工资照发。当地农民很愿意到公司做工。”“公司为何来这里发展设施农业呢?”“小松镇这些村庄的土地肥,水质优,又经过土地整理,交通方便,种植基础好,种的果蔬市场销路看好,所以我们公司就赶紧来这里投资建设。”连健忠笑了笑回答道。“通过土地集中流转,培育农业种植大户,引进现代农业龙头企业,示范区内已形成以“公司+合作社+农户”的生产管理模式。目前,仅湖头村就已流转土地1100多亩。”朱华灿补充说道。
据介绍,建瓯市是国家级基本农田示范区,2008年1月至2015年10月,该市在基本农田示范区共立项土地整理项目62个,总投资2.55亿元,土地整理总面积11.3万亩,共新增耕地6340亩,建设项目覆盖全市14个乡镇。同时,建瓯市创新基本农田保护机制,实行“落实耕地责任目标与提高耕地质量并重、保护耕地教育与强化耕地管控并重、国土资源部门执法监管与相关部门协同联动监管并重”的耕地保护管理模式,基本农田保护工作取得良好成效。
官方二维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