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讯 “久旱逢甘霖”。霞浦县东冲半岛群众的“水梦”在省地质矿产勘查开发局的帮助下正在一步步成为现实。该局所属的省第四地质大队继无偿移交单井日出水量达500多吨的供水井后,日前又为当地打出一口单井日出水量120吨的供水井。
霞浦县的东冲半岛是典型旱区,区域内降雨少,长年平均降雨量只有1300毫米,多年平均径流量600毫米,97%的年份平均径流深只有200-250毫米。区内地表水分布不均且不发育,以溪流、冲沟为主,冲沟多为暂时性、季节性流水沟谷,且河系短,流域面积小,最大的长春本溪洋流域只有1.35平方千米,地表水资源贫乏,为严重缺水区。进入枯水期,东冲半岛的下浒镇、北壁乡和长春镇的武曲、积石等村庄常出现生产、生活用水困难,部分群众靠引取山涧水源解决日常生活用水。当地政府领导为此专门到省地矿局求助,要求在当地钻探水井,解决群众用水问题。
省地矿局为了解决闽东滨海缺水地区的生产、生活用水问题,在开展闽东主要城镇区应急地下水源地调查评价工作中,将霞浦县的东冲半岛列为重点工作区,组织省第四地质大队于2014年6月在重点工作区内开展了野外水文地质调查工作,并在搜集水文地质资料的基础上开展综合研究,具体部署水文地质钻探工作。2014年11月,省第四地质大队在长春镇区和长春镇积石村等地实施了水文地质钻探、野外水文地质试验以及取样分析等工作,并取得突破性进展,在长春镇实施的抗旱找水打井工程首战告捷,该供水井单井日出水量达500多吨,水质优良(偏硅酸含量达72.8毫克/升,高于国家饮用天然矿泉水命名界限指标25毫克/升),应急情况下可解决1万人的饮水问题。2015年2月,该供水井作为福建省应急供水井示范工程,无偿移交当地政府。此次又在霞浦县长春镇渔家地村钻探一口单井日出水量120吨的供水井,并取水样送往测试单位检验。
此外,该局还组织省厦门地质工程勘察院,在漳州一些缺水海岛实施地下水资源勘查工程,其中在海门岛实施5口钻井(日出水量累计达270吨),基本可解决海门岛常住人口的饮水难题。在水资源极为贫乏,岛内居民用水大多从陆上船运进岛的浯屿岛,实施了一口钻井(日出水量32吨),有效缓解了该岛屿群众的饮用水紧缺问题。
今年7月以来,该局又针对闽东、闽南的滨海缺水地区供水现状,从缓解地方旱情的需要出发,分别实施了“闽东滨海缺水地区地下水调查评价”、“闽东滨海缺水地区地下水调查评价”,选择具有供水意义的远景区开展地下水资源勘查,评价缺水地区地下水资源量及水质状况,优选找水靶区开展水文地质勘探,查找具有供水意义的饮用水源地并评价其可采资源量,为滨海缺水地区合理开发利用地下水资源提供依据,并将为缺水地区提供若干口应急供水井作为项目的主要成果之一。
据悉,该局今后将继续关注民生工程,在闽东、闽南沿海地区开展应急地下水源地调查,以缓解缺水地区群众的生产生活用水问题。 ■ 张瑞利

官方二维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