要闻目录 - 海峡资源报
加入收藏
首页 本报要闻 往期报纸 国土资讯 文化视野 大地写照 公告 交流平台
正文
当前位置: 首页 - 本报要闻 - 要闻目录 - 正文

“我想当一个有理想的职业农民”

2015-08-21 09:03:18

吕洪荣 陈益民

从漳平市区前往新桥镇产盂村,小车得沿着陡峭的山谷小心翼翼地行驶36公里。记者原本是去这个村拍摄高标准基本农田建设项目竣工验收图片的。拍摄中,却被农田里一辆大型旋耕机吸引住了,只见旋耕机在一丘丘杂草丛生的田块中跑得又快又稳,越垄、转向灵活自如,两亩多的田块几分钟就打了个来回,机器所过之处地面既平整、土块碎得又细,田块边角处也不留“死角”。记者一打听,跟在旋耕机后面指挥的那个人就是租赁这片150亩高标准基本农田,立志要做一名职业农民的陈福星。这一下激起了记者想采访这位农民的浓厚兴趣。乘着他在村委会主任林亨洪家歇息的空档,记者对他进行了近一个小时的采访。

站在记者眼前的陈福星,由于常年与土地打交道,肤色黝黑, 43岁的他与实际年龄相差较大。

作为土生土长的农民,陈福星有着一段艰辛的创业史。他告诉记者,他是南洋镇党口村人,2007年他和妻子曾去北京和青岛推销漳平水仙茶,但由于人生地不熟,加上当地人对水仙茶不了解,所以生意惨淡,为此亏了不少钱。

2008年5月的一天,他陪同身患癌症的妹夫前往福州治疗,医生推荐他到福州郊区的一个休闲农场去亲近大自然,说是对他妹夫的治疗有好处。正是这次不经意之行,让陈福星看到了大规模种植蔬菜的广阔前景。

他告诉记者,儿子上小学三年级的时候,他和妻子就离开家乡,来到泉州、晋江、石狮等地,从当初租赁3亩到后来发展到30多亩,夫妻俩起早贪黑,种植各种时令蔬菜,获得不菲的效益,腰包也渐渐鼓了起来。但是,这么多年,远离家乡在外打拼,孩子却成为留守儿童,夫妻俩总觉得亏欠孩子太多。去年下半年,为了照顾进入高三学习的儿子,夫妻俩毅然放弃泉州的生意回到家乡,妻子每天负责照顾儿子的饮食起居,而他则穿行在龙岩市范围内的几十个乡镇寻求合作商机。他说:“自开始从事农业种植以来,我就没有欠账了。以前在泉州干的就是这个,回来考虑一番后,觉得还是干这档老本行比较好。”

他告诉记者,今年5月他来到新桥镇产盂村走访亲戚时,看到国土资源部门正在该村实施110多亩的土地整理项目,他的眼前突然一亮。

 “你为什么会感觉眼前突然一亮呢?国土资源部门实施的土地整理项目对你租赁这片土地有没有好处?”记者问他。

“那当然有啦,如果没有进行土地整理,没有配套的路、沟、渠等设施,我肯定不会来租这块地。国土资源部门把这个基础做得非常扎实,我去过长汀、上杭、武平、诏安、莆田参观过上百个休闲农场,但要找像产盂村这样一片四周都是森林,既具备高山自然条件,又具备无公害种植条件的土地很难。现在我已经把这里的150亩土地全部租赁下来了。”陈福星答道。

“我准备投资一百万元,目前还没有贷款,全部靠自己的资金。我要把这里做成休闲农业或者叫袖珍版农场,开展多元化经营。计划70%土地种植蔬菜,10%种植葡萄和藤蔓类瓜果,20%种植水稻,并搞秧下鲤鱼养殖;这几年先把蔬菜种好,然后附加进行一些养殖,比如田螺、泥鳅、黄鳝。这里有非常多的本地黄鳝没有受到任何污染。”说起即将实施的计划,陈福星胸有成竹。

他告诉记者:“由于土地整理时挖掘机和钩机所平整的土地不均匀,有的地方客土太深,加上碰到上个月雨季时间长,因而导致所租赁的土地肥力不足。目前,已经联系好五、六车的农家肥,力争所生产的蔬菜100%用上农家肥,并做成无公害示范区,农药全部使用生物制剂。龙岩、漳平目前都没地方买生物制剂,而且价格比较贵,一般农户小打小闹舍不得买。我在泉州呆了8年,知道蔬菜如果使用化肥和农药;药检不过关,还会造成土地污染。”说起蔬菜种植来,陈福星满脸的自信。

“你预计什么时候能够把这150亩土地打理好?”记者接着问道。

他回答说:“今年先种植80多亩蔬菜,接下来,还要上一条微喷灌溉线。现在还有一段水泥路面没有铺设好,还要做环保天然的竹架子。今年先种植两季花菜,因为无公害花菜比较有特色,加之这里海拔高,气候得天独厚,气温也比泉州低好几度,农历九月半收成一批,然后次年四月份再收成一批,正好与泉州一带的错开来。五六月份我这里什么菜都可以种。因为是无公害蔬菜,供不应求,销路也不愁。今年计划回收总投资的20%—30%,明年就不一样了,一亩地一年就是一万块钱,扣除50%的成本,每亩土地可以收成5000元。”

“目前我主要使用大型拖拉机进行耕种,这样不仅可以节约成本,而且提高了效率。如果明年你们再来参观我的这块地,将不再是这样难看。我与股东们讲,农业就是慢车赚大钱,你不能急。因为农业项目前三年基本上不怎么赚钱。比如第一年里需投资各种机械、维护设备、搭建库房等,前期基础设施投入大,成本高。”

“我现在的理想就是做一个职业农民,做一个肯吃苦能实干的职业农民。如果有政府的支持,我可以带动当地农民一起把这个项目做大做强。我想通过自己的努力,解决一部分当地农民的就业问题,打造一个科技化农业产业园。”

陈福星信心满满,介绍着他心中设想的规划图。“我要坚持自己的绿色无污染理念,打造自己的无公害绿色品牌,虽然目前存在蔬菜产量少、周期长等不利因素,但我们要看长远,我要把蔬菜批发变成蔬菜零售,让大家自己来采摘。我最终目标是要把农场周边的土地全部利用起来,让那些身患重疾的中老年人能够在这里调养身心,安心养病,我们应该做好这方面的服务。”

说到儿子今年的高考成绩,陈福星一脸得意:“儿子平时成绩一般都在450分上下,这次我也没想到,考了549分。这成了我经营好这些土地最大的动力。”

 

  

采访手记:现代特色农业的蓬勃发展,是土地流转工作的重要“助推器”。近年来,龙岩市按照“统一规划、突出特色、壮大规模、助农增收”的原则,科学制订农业产业化规划,优化外商投资政策环境,整合财政支农项目资金,加大高标准基本农田、水利、道路等基础设施建设投入,强化农业招商引资,以较好的基础条件和优惠政策吸引更多像陈福星这样的种养大户以及产业化龙头企业、外资企业,通过承包由国土资源部门投资,当地政府实施的土地整理、旧村复垦项目,租赁农民的责任田,推进粮食、蔬菜、水果等特色产业集约化生产、规模化经营。而高效、便利的耕作条件以及创新的经营理念,又实实在在为农民带来了良好的效益。

据了解,近年来,龙岩市土地流转进程加快,农业结构调整不断优化;土地流转主体多元,农业经营机制不断创新;土地流转形式多样,农业综合生产能力不断提高;土地流转日趋规范,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不断加快;土地流转效益凸显,农民收入增长进一步提速。截至2014年,全市耕地流转面积86.2万亩,流转比例达46.5%,涉及农户29万户,占农户总数44.6%。流转的耕地主要用于发展粮食及经济作物,全市耕地流转呈现流转增幅趋稳、流转形式多样、受让主体多元、经营规模扩大等喜人趋势。


在线联系

官方二维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