要闻目录 - 海峡资源报
加入收藏
首页 本报要闻 往期报纸 国土资讯 文化视野 大地写照 公告 交流平台
正文
当前位置: 首页 - 本报要闻 - 要闻目录 - 正文

农民杨桂兰开荒记

2015-07-02 09:17:52

一个冬季,一个女农民,硬是把百余亩的荒草地开垦成耕地,这个人就是建宁县均口镇官常村农民杨桂兰。她是建宁县女性中开荒造田第一人,也是一次性开荒造田数量最多的人。

5月21日,笔者来到建宁县均口镇官常村培头小组,远远就看到杨桂兰正在把从各地购买来的鸡粪、猪粪堆在新开垦出来的农田边。

连日来的大雨打乱了杨桂兰的种植计划,新开发出来的近百亩农田暂时还没有种植农作物。“已经起好垄了,就等雨停了,把紫薯种下去。”杨桂兰说,荒地刚开发出来,肥力不够,种植紫薯最合适。

说起杨桂兰,她曾利用冬闲田种植过黑木耳,用莲田养殖过大闸蟹,还在全国农业观光旅游示范点――修竹荷苑创办了农家乐。常年与农业打交道,杨桂兰对土地有着深厚的感情。

“种黑木耳、养大闸蟹,都需要流转土地。”杨桂兰说,随着越来越多农业致富项目的落地,均口的农田流转接近饱和。

于是,杨桂兰萌发了一个开荒造地的想法。通过考察,她在均口镇官常、隆下等地发现几块荒草地,可以用来开垦成农田。去年,她与村里签订了为期15年的土地流转协议,前3年免田租,3年之后每亩租金330元。

知道杨桂兰要以一己之力开垦荒地时,建宁县国土资源局和均口镇政府伸出了援助之手。国土局为杨桂兰争取了耕地开发项目资金,每亩补助6000元;均口镇政府为她联系了专业的设计部门,哪里修路,哪里建渠,哪里砌边坡,全都给设计好了。

去年冬天,杨桂兰请来机械,正式动工。但,梦想是宏伟的,现实却是残酷的。“一动工,哪里都要钱,钱花得跟流水一样。”杨桂兰算了一笔账:机械和人工费用高就不说了,但是沙石料,一立方米进价才60元,运费也要60元,一车就是一千多块,卸车后,看上去根本没多少。

一道道难题摆在了杨桂兰面前,但她没有气馁,天天往工地跑,协调各种事项,人都瘦了一大圈。经过几个月的努力,今年春天,工程终于完工,经过测算,她开垦出来的耕地共有99亩。为缓解她的资金压力,国土部门立即组织人手进行验收,并马上下拨了项目资金53万元。

去年,杨桂兰引进莲田养殖大闸蟹,获得成功,今年推广面积达到100多亩。为解决种苗问题,她急需有一片自己的繁育基地,培头组这边新开发的耕地有70亩,再加上原先流转的30多亩土地,正好让杨桂兰可以在这里打造一个闽江源头大闸蟹繁育基地。

由于今年是耕地开发后的第一年,土地肥力较差,为此,杨桂兰一方面从各地养鸡场、养猪场买来50多吨有机肥,掺杂到土壤中;另一方面,在农作物的种植上,她选择了比较适合在沙包土种植的紫薯。

“去年,烟田种植紫薯,一亩利润达到2000元,这里虽然地力不足,但一半的收入应该达得到。”杨桂兰说,早期,她并不指望有多少的收入,主要是为今后长远作打算。■ 阮晓平 王华耀


在线联系

官方二维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