要闻目录 - 海峡资源报
加入收藏
首页 本报要闻 往期报纸 国土资讯 文化视野 大地写照 公告 交流平台
正文
当前位置: 首页 - 本报要闻 - 要闻目录 - 正文

科学防灾不懈怠——德化县开展地质灾害防治工作侧记

2015-03-19 15:22:05

德化县“地处万山丛中”,“山高坡陡路险”,先民们只能依山而居,在这里打造出了“坡上村庄、坡上耕地、坡上小道”。这样的居住环境伴随的往往是地灾多发、易发的问题,每年汛期,塌方、泥石流、地陷等险情、灾情时有发生,摧毁房屋、田园、道路、山体,当地群众的生命财产安全受到威胁。

进入21世纪以来,德化人打响了防治地质灾害的攻坚战。通过科学预警、工程治理和搬迁安置等,使群众远离地质灾害威胁,实现了地质灾害“零伤亡”。

宣传教育提高防灾意识

早在1999年,省国土资源厅就把德化县作为地灾防治的典型来抓,派出省地质环境监测中心的工程师,到该县192个行政村开展地灾点和地灾隐患点的调查摸底工作。经过一年多的详细调查,发现该县有地灾点500多处、地灾隐患点2800多处。

怎样让当地群众知道这些地灾点和隐患点的存在并加以防范呢?省地质环境监测中心的工程师们以最快的速度完成了地灾点和地灾隐患点的分布情况报告,德化县国土资源部门马上将这份报告向全县各个行政村的群众公布,增进了当地群众对地灾险情的了解,提早打上了“预防针”。

为了让全县群众能够提高自我防范意识,德化县国土资源局请来省国土资源厅地灾防治的工程师到各个乡镇开展地灾防治宣传教育;还专门编写防灾宣传材料,印制《防灾明白卡》和《避险明白卡》;同时利用动态巡查、“4.22”地球日、“6.25”土地日及农村赶集、庙会等契机,开展地灾防治知识宣传普及活动。经过10多年坚持不懈的宣传教育工作,德化县广大山区群众对怎样防灾避险有了全面了解,对地灾防范能够做到科学有效。

科学预警防患于未然

如何让广大人民群众有充足的时间来防灾避险?德化县着重从科学预警上赢得防范准备的先机。为此,该县国土资源部门主动对接气象部门,与之建立气象信息共享机制。只要是台风暴雨天气,县国土资源局立即启动地灾防治预案,并派出人员深入防灾抗灾第一线,做好地灾防治巡查工作。

为进一步提高地灾防治水平,德化县主动争取省国土资源厅的技术支持,并投入大量人力、物力、财力,在浔中镇、龙浔镇、上涌镇、雷峰镇、水口镇、国宝乡等地的重大地灾点上布设台风暴雨地质灾害预警预报系统24处,并建立了我省首个县级突发性地质灾害预警预报室内科学观测系统。这些地灾预警系统的建立,其主要功能是能够对野外滑坡点雨量,滑坡点位移、规模、危险等级及地灾发生的时间进行实时监测,从而能极大地减少人民群众生命财产的损失。

工程治理彻底消除隐患

2006年以来,德化县每年都对受威胁人口较多的重大地灾点实行工程治理。对于治理项目,德化县国土资源局邀请有资质的技术单位进行工程设计,对设计方案进行科学论证,然后进行公示、投标,做到阳光操作。为了使治理工程达到技术要求,还对施工过程实行全程跟踪监管。

该县对地灾点的治理采取多种措施,有降险处理、砌筑挡土墙、在滑坡体上修筑排洪沟、植树种草等,工程完工后适时组织技术力量做好工程验收和项目验收。通过这些方式,先后完成了泉州工艺美术学院、龙门滩中学、赤水街、盖德镇三福村、三班镇龙阙村等14处重大地灾点的工程治理工作。昔日伤痕累累的地灾点,如今都变成了靓丽的绿色风景线。

搬迁安置从根本上保证安全

南埕镇枣坑村距镇区20多公里,是一个山高坡陡的半坡村。2007年8月,“圣帕”超强台风给枣坑村撕出一道长300米、宽0.6米的地表裂缝,山坡上的房屋因而下沉倾斜,严重威胁着该村400多名村民和200多亩农田的安全。灾情发生后,德化县委、县政府立即启动应急预案,连夜组织群众转移,安置在安全的场所,确保受灾群众的生活不受影响。

灾情过后,德化县政府决定在位于城郊的三班镇蔡径村建设“枣兴小区”,作为该村地灾点居民的搬迁安置区。县国土资源、住建、交通、电力等部门及三班镇政府立即组织施工建设,在不到一年的时间里,就再造了一个“新枣坑”,使枣坑村地灾点居民拥有安全舒适的新住所。

据统计,自2007年以来,德化县先后投入9000多万元,在地势平坦、交通便利、就业容易的城关周边地带建成了阳馨新村、枣兴小区、丘埕小区等多个地灾点居民集中搬迁安置区,先后有800多户3000多人搬迁入住,从根本上保证了地灾点群众的生命财产安全。  林星焕


在线联系

官方二维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