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林宏坤
晶莹剔透的莲花瓣状保护外罩缓缓张开,伴随着一阵轻微的嗡鸣声,一架无人机从宝莲灯基座上悄然腾飞,开始执行森林巡查监测任务。
同一时刻,在东山县云圣智能运营中心巨大的显示屏上,无人机实时传回的森林、湿地等全景动态图像清晰可见,林木采伐、破坏森林、病枯死木等都逃不过它的“天眼”。
这是东山县构建空地一体化监管网络,实现森林资源管理可视化、智能化、信息化,筑牢绿水青山生态屏障的一个缩影。
建设守护绿水青山的“超级大脑”
上世纪五十年代,东山军民成功引种了能抗风沙的木麻黄,至1972年,全县共造林8.2万亩,400多座山丘和3万多亩沙滩基本绿化,筑起141千米的海岸“绿色长城”,将一座饱受风沙侵蚀的荒岛改造成生机勃勃的生态绿洲。
但由于气候、地理和人类活动等因素影响,东山森林资源在保护和发展上,仍然面临巨大压力和挑战。如何更好地维护绿色防护屏障成了东山森林资源保护的新课题。
2024年,东山县全面部署空地一体化系统——宝莲灯全自主无人机巡检系统,着力提升森林防护能力和效率。该系统构建了“空中无人机+地面全自动机场+云端智能分析”的三维立体防护网,为林区装上了“天眼”。部署的36台宝莲灯机场如同36个“空中卫士”,每个覆盖5千米作业半径,形成无缝衔接的监测网络。支持7×24小时不间断巡检作业,通过高频次、常态化飞行,彻底改变了传统林业巡查“人海战术”的局限。
“通过将现代科技与森林生态保护需求精准对接,改变了以往‘巡山靠双腿、发现靠双眼’的森林巡护方式,有效解决了传统巡查方式时间长、效率低、精度差等问题,实现了林业资源管理从‘人防’转向‘技防’,从‘粗放’走向‘精准’的转变,开创了‘智慧林业’的治理新范式。”东山县自然资源局分管领导李怀远告诉笔者。
自今年初启用以来,该系统已在林区烟火AI识别、林业病虫害防治、盗采滥伐林木监察等方面发挥重要作用,实现森林巡查监管事件“自动识别上报—智能受理派件—快速反应处置”全流程闭环管理。
科技赋能全方位立体守护绿色屏障
今年清明节期间,面对全县41个村同时进行的祭扫活动,该系统精准锁定100多个墓群点位,规划50条巡检航线,执行任务125架次。东山县自然资源局与应急局通过指挥大厅,利用无人机AI智能识别,共发现并处置早期火情12起,实现了“打早、打小、打了”的防火目标。
在森林健康监测方面,该系统通过网格化管理,将全县划分为18个巡检点,规划25条航线,今年已累计执行枯死木监测任务700多架次。在7月份的一次巡检中,该系统发现疑似枯死木后,经人工二次复核确认,随即通过小程序将包含位置信息的预警报告发送至东山县自然资源局。该局随即落细落实防控措施,及时清除了死亡松树,实现“即死即清、动态清零”目标。
针对沿海防护林毁林事件高发区域,该系统通过增加巡防频率,构建“空中法网”。在一次例行巡检中,无人机捕捉到一宗疑似非法毁林事件,东山县自然资源局立即启动“发现—审核—预警—处置”全流程响应机制。工作人员接到预警信息后,直接通过该系统导航至事发地点,大大缩短了响应时间。
“今后,我局将着力促进数字技术与林长制的深度融合,进一步完善无人机巡检系统和林长制智慧管理平台,并充分利用空地一体化系统的溢出效应,加强与其他领域系统平台的联接共享,多元拓展系统监测功能,推动该系统在建设用地批后监管、批而未供与闲置土地处置等方面的应用。”东山县自然资源局局长朱聪敏说。
官方二维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