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本报记者 郑与国 通讯员 叶学文 陈 轮 曾婷艳
重大活动现场,最新编制的省情地图、政务工作用图(省委及省政府版)及各类定制化政务地图,为决策部署提供着坚实的地理信息支撑;矿山遥感监测成果三维展示平台上,露天矿山的具体位置、历史遗留矿山图斑的分布情况清晰可辨;乡村院落中,镇村干部围在要素详尽的“一乡一图”地图前,为产业布局规划热烈讨论;“福建省标准地图服务系统”里,一幅幅规范地图正被广大企业与公众下载使用,国家版图意识在指尖流转中悄然传递……这些鲜活场景,正是省制图院以专业之力服务我省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的生动写照。
省制图院承担我省基础测绘和“数字福建”地理信息工作用图的制作,编制各种基本比例尺地形图、正射影像图、行政区划图等,建立地图数据库,开发电子地图等公益性服务工作。
近年来,该院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引,立足“两支撑、两服务”工作定位,坚守“品格、品质、品位、品牌”的管理方针,持续埋头苦干、主动担当,为各级政府、社会团体和公众提供优质的服务,赢得了社会各界的广泛赞誉。
1.精准服务 提供决策“参谋”
“省自然资源厅:2025年1月12日至16日,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第十三届福建省委员会第三次会议胜利召开。贵厅下属省制图院作为会议活动的服务保障单位,紧紧围绕全省工作大局,充分发挥职能作用,以专业、严谨、高效、细致的工作作风,支持提供《福建省省情地图》(2025版)、《省市政务用图》……感谢贵单位对省政协工作的支持!”
今年省两会后,省政协办公厅向省自然资源厅发来感谢信,感谢该厅提供的地理信息保障服务。
每到召开省两会或举办“数字中国建设峰会”等关键节点,省制图院内常常灯火通明,工作人员加班加点,做好做细定制地图制作工作。凭借直观的图面表达、详实的要素标注和专业的版面设计,该院总能及时提供专用地图,彰显出高效的服务保障能力。
在省制图院,地图早已超越单纯地理信息载体的范畴,成为服务全省发展大局的关键工具。“省委、省政府作出重要决策或开展重大政务活动时,往往需要我们提供定制地图服务。”省制图院院长陈盛银介绍,相较于文字材料,地图能提供更直观的信息。
2021年以来,省制图院累计为省委、省政府及相关部门提供政务用图保障服务950余批次,提供各类地图25000余幅(册)。其中,为省领导调研等重要政务活动供图390幅(册);为省发改委、省水利厅等省直部门提供定制政务地图9385幅(册);并连续16年为省两会专项提供《福建省情地图》等参考资料。
地图服务于决策关键在于其现势性与准确性。为此,省制图院系统推进政务用图修编,每年更新涵盖省、市、县三级行政区的93幅地图(包括省级图1幅、设区市图9幅、平潭综合实验区图1幅及县级图82幅),以及按需定制的《福建省情地图》等。
2023年,《福建省情地图》的修编工作在省委主要领导的亲自指导下完成,权威性与实用性显著提升,成为省委、省政府科学决策,省两会代表委员高效履职,各省直部门精准施策的重要参考。
顺应政务服务精细化的趋势,省制图院的服务模式也在持续升级,其更加精准聚焦不同部门、不同场景的差异化需求:为省发改委定制《福建省能源发展规划图》,为省水利厅制作《福建省大中型水库分布图》,为省三调办制作三调系列图件……服务内容深度覆盖国土空间规划、生态环境保护、重大工程建设等重要领域,支撑各部门科学决策。
高效的响应、精准的服务赢得了全省上下的广泛认可,来自省委办公厅、省政协办公厅以及地方党委、政府等的12封感谢信,便是对省制图院服务政务工作的最佳褒奖。
2.数字赋能 辅助资源管理
实地踏勘废弃矿山现场,对历史遗留矿山图斑合理拆分、规范拍照举证等情况进行现场指导和解答……近日,省自然资源厅国土空间生态修复处、省制图院联合组成调研组,下沉一线赴三明、漳州、泉州等地开展在册矿山、废弃矿山地质环境治理恢复遥感变化监测,就历史遗留矿山图斑变更核查工作开展实地调研与业务指导。
矿产资源被誉为“工业的粮食”,耕地是粮食生产的根本,如何能辅助自然资源主管部门更高效地守护好这些宝贵资源?
作为技术支撑单位,近年来,省制图院全面掌握我省矿山治理恢复总体态势,历年监测成果已应用于九龙江流域山水林田湖草生态保护修复、自然资源部历史遗留废弃矿山生态修复示范工程项目申报清单审核、矿山生态修复“双随机、一公开”监督检查、外业核查等工作。
为坚决落实最严格的耕地保护制度,省制图院严格按照省自然资源厅工作部署,开展“天地网•福建”动态监测。综合运用中高分辨率卫星遥感影像、人工智能解译等技术手段,在田野间精准“扫描”。无论是违规建房、挖湖造景,还是其他侵占耕地的“大图斑”,都难逃“火眼金睛”,推动耕地违法行为“早发现、早处置”,为牢牢守住耕地保护红线提供了坚实技术保障。
“守护资源,不仅要看地面,还要深入矿山。”省制图院副院长陈崇武介绍,面对矿山环境复杂、传统监管方式效率低等挑战,省制图院推动监管手段向三维立体升级,建立了矿山遥感监测成果三维展示平台。
该平台整合基础底图、矿政管理专题、矿产监测成果等数据,提供多项重要三维技术服务:三维地图上,露天矿山的位置、矿产图斑分布一目了然;通过对比不同时期的影像,矿山开采变化脉络清晰呈现,涉矿流域的保护范围得以更科学、精准地划定,甚至能客观估算剩余砂石土方量…… 为全省涉矿自然资源监测和监管工作提供了平台化支持。
近年来,针对稀土盗采、工程剩余砂石土处置等问题线索,以及第三轮环保督察涉及的饰面石材问题图斑,省制图院技术团队还逐宗“解剖麻雀”,梳理分析地方上报典型问题及整改措施,辅助省级监管全面掌握情况。同时,按照驻厅纪检监察组有关工作要求,建立了问题综合评分体系,对违法违规行为的严重程度进行分级打分,辅助后续依法依规分级处置。此外,技术队伍深入全省各地进行省级实地核查,为准确落实监管责任、推动问题整改提供技术支持。
3.指尖传递 服务千家万户
如今,获取一张权威、精准的福建地图,只需轻点屏幕。自2020年3月“福建省标准地图服务系统”上线以来,这份便捷已惠及超63万浏览者、33万下载用户。从专业测绘单位到普通百姓,标准地图服务正帮助公众获取正确地理信息、强化国家版图意识。
“编制标准地图的一个重要初衷,就是解决国家版图意识宣传中常见的‘问题地图’现象。”省制图院副院长周伟表示。
4年多来,省制图院累计发布标准地图953幅、参考地图502幅,还面向社会公开发布了提供GDB矢量数据的福建省地图“基本要素版”和“示意图版”。福建成为继西藏后第二个公开发布制图矢量数据的省份。
“这项开放大大便利了专业用户。”周伟解释,“例如文章配图送审时,用户可直接采用我们的标准地图作为底图,再叠加自身数据。虽然叠加后仍需审核,但确保了底图准确,提升了制图效率。”
为了让地图服务更加便捷,2023年3月,“福建标准地图”微信小程序正式上线,实现服务从“桌面”到“掌心”的跨越。无论身处何地,通过这个小程序,用户都能实时查询、浏览、下载与网页版同步更新的标准地图。省制图院真正将权威服务“装进”了公众口袋,大大提升了服务的便捷性。
仅有便捷还不够,优质服务是用户满意的基础。“福建省标准地图服务系统”每年在更新地理要素的基础上,不断丰富版本类型,升级系统界面和功能,满足公众多元化的服务需求,持续稳定地为政府、行业和社会公众提供优质的地图服务,进一步扩大我省标准地图服务平台的影响力。
系统自上线以来,获得了社会各界的高度认可。截至目前,标准地图总浏览量已超过63.4万人次,总下载量突破33.3万人次;月均浏览量超9800人次,月均下载量超5000人次。自助制图平台也吸引了超过3.8万人次访问,月均访问量超过640人次。
4.“一乡一图” 助力乡村振兴
“省制图院编制的‘一乡一图’准确反映村庄现状,地图易于携带、便于现场指挥,在我县乡村管理、招商引资、工程建设、区域规划、抗灾减灾,以及不动产登记等多项行政管理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为我县实施乡村振兴战略提供了有力的测绘地理信息保障服务。”谈起“一乡一图”,永泰县自然资源和规划局相关负责人高兴地说。
过去,我省许多乡(镇)缺乏详细、准确的地图资料,给发展规划、社会管理和应急保障等工作带来不便。为此,省自然资源厅实施“一乡一图”工程,具体实施工作由省制图院承担。
该工程整合现有地理信息数据资源,为每个乡(镇)量身定制政务用图。这些地图特色鲜明,不仅清晰反映地形、交通、水系、界线等地理要素,还详细标注了水利、矿产、旅游等社会经济要素,以及农村产业分布、城乡建设现状等信息。其精细程度尤为突出,交通信息细化到了每一条乡村道路,地名则详尽到每一个自然村落。这使其成为目前覆盖各乡(镇)最全面、信息最准确、内容最详细的地图,填补了我省乡(镇)一级基础地图的空白。
这些详尽的乡(镇)地图为乡(镇)开展招商引资、国土规划、抗灾减灾、应急预警等工作提供了基础地图保障,为宜居宜业和美乡村建设提供了坚实的地理信息数据支撑。
自2018年启动以来,“一乡一图”工程累计编制完成了786幅乡(镇)级政务用图。当前,2025年的工作正在推进中,计划为16个县(市、区)的乡(镇)编制218幅新图。截至目前,该工程覆盖全省70个县(市、区)的1000多个乡(镇)。
“永福镇樱花文化旅游地图”“明溪县‘雄鹰’版生态观鸟旅游指南地图”……除了“一乡一图”,近年来,省制图院还积极为帮扶地区制作专题地图,为乡村振兴提供有力的地理信息服务,实现更好的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
疫情期间,省制图院还为我省部分地区及时提供疫情防控作战挂图,在各乡(镇)落实精准防控工作中发挥了重要作用,受到地方的高度肯定。
使命如炬,初心如磐。“未来,我院将继续秉持初心,深耕专业,以更优质的测绘地理信息服务,为我省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提供更加坚实的保障。”陈盛银表示。
官方二维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