要闻目录 - 海峡资源报
加入收藏
首页 本报要闻 往期报纸 国土资讯 文化视野 大地写照 公告 交流平台
正文
当前位置: 首页 - 本报要闻 - 要闻目录 - 正文

盘活“沉睡资产”——厦门市自然资源和规划局创新储备地分库管理机制工作纪略

2025-07-10 10:27:01

■ 颜 妍 李桂明

 

“此前,若想策划生成新的供应项目,需从数量庞大的储备地数据库里逐宗筛选,不仅耗时耗力,且筛选后的地块的各类关联手续获取也十分不便。现在,有了新的分库管理模式,策划项目时可以直接在储备库中筛选条件成熟的地块,快速推进土地出让流程,不仅效率得到了提升,操作也更加方便了!”日前,厦门市自然资源和规划局土地出让业务相关工作人员表示。这是厦门市践行储备地分库管理,充分激活存量土地资源潜力的生动诠释。

一直以来,厦门市储备地依据不同的实施阶段进行分段式管理,土地储备各实施环节清晰可控,但无法直观地区分已入库地块是否已完成相关手续,管理内容不够清晰,难以推动地块后续的收储、供应工作。为进一步提升资源配置效率,2024年以来,厦门市自然资源和规划局与厦门市自然资源资产发展中心强化全市“征收—收储—储备—供应”全链条管理,开展全市收储土地管理专项提升工作。在全面摸清家底、对收储土地精细化分类的基础上,将收储土地分为前期库、储备库和沉淀库进行管理,详细梳理储备库中不规整地块,因地制宜制定“一地一策”提升方案,为土地收储工作提供指导,构建了储备土地“清查分析—分库管理—梳理落库—应用指导”的完整路径,实现储备土地资产的高效盘活利用。

创新分库标准

提升土地供应效率

“以往,土地储备工作注重收储流程的监管,未充分统筹考虑收储环节与地块后续供应利用的衔接,导致部分地块因形状不规整、边界不合规等无法达到供应条件。因此,建立收储土地分类标准,指导收储土地分库管理,进而推动储备地形成有效供应,服务经济民生发展,显得尤为重要。”厦门市自然资源资产发展中心相关负责人说。为推动盘活存量土地,厦门市自然资源和规划局启动收储土地的分类梳理工作,聚焦开发利用视角,根据收储土地可形成供应的实施条件的完成度,将在库土地划分为前期库、储备库、沉淀库(前期库:指已启动征收或收储工作,库中的土地仍处于前期阶段;储备库:指已完成征收转用手续并补偿交地的地块,库中的土地具备可利用前提;沉淀库:指供地后剩余的无法利用或难以利用的地块),并根据地块的实施进展情况动态更新其在库类别,即前期库中的正在实施的用地完成征收转用手续后,流转至储备库;储备库中的储备土地供应后若剩余边角地,该边角地将流转至沉淀库。

自此,将原有流程监管驱动型的分段管理模式,优化提升为开发利用驱动型的分库管理模式,使得土地储备工作从面向管理转变为面向利用,更适配后续的土地供应工作。

为保障各类土地的管理更加精准有序,厦门市自然资源资产发展中心针对不同库别内的土地制定了相应的管理目标,如:对前期库土地主要推动手续办理,对储备库土地聚焦招商引资,对沉淀库土地着力盘活利用或复耕还林。针对招商引资需求,项目用地筛选范围由原先约4000宗地块大幅缩减至约2000宗的成熟地块,大幅提升了地块品质和筛选效率,有效保障了优质项目快速精准落地。

梳理地块信息

夯实空间底数支撑

此前,厦门市采取成片土地开发模式,用地收储“应收尽收”。在实际推进土地收储工作中,因受片区开发进度、市政公建项目生成、供地时序、资金拨付等因素影响,落实执行土地收储计划时存在偏差,导致在已完成征收转用手续并补偿交地的地块中不规整用地不断累加。自2024年初开展新的储备地分库管理工作以来,厦门市自然资源资产发展中心对储备库内约48平方千米土地进行全面梳理,全面摸清可供开发利用的储备地家底。

该中心依托“厦门市国土空间一张图”“厦门市土地收储让平台”“厦门市土地收储让图形管理系统”等,利用控制性详细规划图、卫星影像、第三次全国国土调查数据等多种图层叠加分析方法,对库内不规整地块进行分类,精准掌握地块位置、地块面积、规划用途,可利用情况等核心要素,分类厘清工业、商业服务、公建配套等用地规模与布局信息,为后续“一地一策”专项提升工作提供了数据支撑。截至目前,该中心共储存地块信息约2000宗。通过分库管理机制梳理出的成熟可供储备地,为全市各区产业招商提供了精准的底数支撑,产业项目的快速落地有了坚实的土地要素保障。 

推行“一地一策”

促进资源合理利用

为破解储备库内不规整地块占比较高、无法高效盘活利用的局面,厦门市自然资源资产发展中心对储备库中约1300宗不规整地块进行精细化分类,分析研究具体情况,制定处置方案,全力提升储备库中规整土地规模,提升土地利用效率。

因不规整地块成因多样,为实现精准分类施策,该中心联合厦门市城投公司、规划院、厦门土地房产研究中心等多家技术单位,通过多次沟通协调,形成项目清单,明确地块详细信息和盘活计划,并针对每宗不规整地块的不同成因,研究制定补齐手续、补充征收、收储范围勘误、规划调整、结合周边项目统筹等多样化的分类处置措施,形成储备地盘活“工具箱”,以“一地一策”专项优化推动存量储备地盘活利用,为收储、供应工作提供相关参考和指引,促进土地资源高效配置和合理利用。

截至目前,厦门市结合“一地一策”方式,推动地块出让30宗、面积约885亩,保障了同翔高新城专精特新产业园高精密金属弹性件研发与制造基地和锂电池精密结构件生产基地、厦门国家火炬高新区同安片区智能化产业园等多个高科技项目落地;另有7宗“一地一策”项目已纳入2025年厦门市土地收储计划,用地面积780亩,将通过加快推进项目收储,落实滨北超级总部、同翔高新城、厦门新机场等重点建设新城片区的项目用地保障,持续推动产业结构优化升级,助力城市能级提升。


在线联系

官方二维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