要闻目录 - 海峡资源报
加入收藏
首页 本报要闻 往期报纸 国土资讯 文化视野 大地写照 公告 交流平台
正文
当前位置: 首页 - 本报要闻 - 要闻目录 - 正文

推进国家和省部级科技项目35个,在国际期刊发表高水平论文224篇自然资源部一重点实验室成果丰硕

2025-05-29 10:22:22

本报讯 日前,笔者从自然资源部东南沿海海洋信息智能感知与应用重点实验室获悉,该重点实验室在海岸带跨域要素智能数字化、海洋损伤监测信息化评估和海洋要素信息化反演技术与数字孪生系统构建等方向上,取得一系列丰硕成果。

自成立以来,该重点实验室成功推进国家和省部级科技项目35个,部门科技项目11个,横向应用项目36个;在国际期刊发表高水平论文224篇。获得国家发明专利授权59项、实用新型专利48项,制定国家标准1项、省级标准1项、行业标准2项,撰写专著1本,软件著作权登记24项;培养硕士130人、博士45人、博士后5人、技术骨干22人,引进高层次人才4名;设立开放课题12项,开展科普宣传活动25场次;在3个研究方向上,取得漳州陆海一体时空大数据平台建设、基于声电互调的探测系统、陆海一体化多要素遥感系统研发与产业化等代表性成果。

据悉,该重点实验室由省自然资源厅主管,依托漳州市测绘设计研究院,与厦门大学和科比特创新科技股份有限公司共建。2021年7月以来,重点实验室高效结合三家共建单位优势,瞄准海洋信息感知与应用领域,立足于东南沿海区位优势,围绕“海洋强省”“海上福建”建设需求,以东南沿海海洋要素信息为主要研究对象,开展海岸带跨域要素智能数字化、海洋损伤监测信息化评估、海洋要素反演的理论应用研究,提出海洋要素信息化反演技术与数字孪生系统构建方法,实现海洋立体化信息构建。目前,实现海洋信息智能感知与预测、海洋要素数字孪生系统构建技术突破,推进区域级、精细化、高精度“数字海洋”建设;以实验室为平台,打造海洋科技创新和人才聚集双高地,服务自然资源主责主业,助力国家海洋安全。

该重点实验室还设立开放课题12项,其中,重点课题6项、青年课题6项。主要围绕智能水声通信、海岸带智能识别、海洋信息检测等研究方向,与实验室的主要研究方向相契合。在此期间,实验室严格对照相关管理办法加强开放课题管理,按期对开放课题开展情况检查。截至目前,已发表论文34篇,其中SCI论文21篇,申请专利1项、软著3项。

■ 蔡亚群 张 震


在线联系

官方二维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