要闻目录 - 海峡资源报
加入收藏
首页 本报要闻 往期报纸 国土资讯 文化视野 大地写照 公告 交流平台
正文
当前位置: 首页 - 本报要闻 - 要闻目录 - 正文

百年文脉的守护密码——看厦门市集美区如何保护和传承好嘉庚建筑风貌

2025-05-23 08:44:30

■ 周海铢 庄昭龙 张冠兰 陈艳秋

 

嘉庚瓦、燕尾脊、红砖墙、坡屋顶,巍峨俊秀、端庄典雅。在华侨领袖陈嘉庚先生创办的集美学村里,处处可见中西合璧风格的“嘉庚建筑”。这种建筑最大的特色就是把闽南式大屋顶和西洋式屋身结合起来,俗称“身穿西装,头戴斗笠”。嘉庚建筑既是闽南华侨家国情怀的见证,也是中西文化交融的典范,2016年入选“首批中国20世纪建筑遗产”名录。

保护和传承好嘉庚建筑,对于“嘉庚精神”的传承传播和凝聚社会共识具有重要意义。近年来,厦门市自然资源和规划局集美分局会同集美区相关部门,通过保护规划编制、管控体系构建、信息手段运用等,不断推进嘉庚建筑保护与传承工作,让嘉庚精神在新时代焕发出夺目光彩。

规划引领 筑牢保护根基

尚忠楼红砖砌筑,南薰楼庄重雄伟,福南堂西体中冠……漫步在厦门市集美学村,一景一物都蕴含着丰厚的历史底蕴,彰显着嘉庚精神历久弥新的时代价值。

集美学村保留着嘉庚建筑完整的空间形态和功能结构。早在2015年,厦门市就着手开展集美学村历史文化街区申报工作,编制《厦门市集美学村历史文化街区保护规划》(以下简称《保护规划》),为学村的保护和发展提供科学指引。

《保护规划》梳理、评估历史文化街区的保护价值,结合集美学村历史资源特色,明确整体保护原则和对各类要素的保护与控制要求,对集美学村历史文化街区当前及将来可能遇到的各种建设活动,提出针对性保护预防措施,建立保障管理机制,指导后续历史文化街区保护工作的具体实施。2017年,经省政府批准,集美学村被列入我省第二批省级历史文化街区名录。2021年,《保护规划》正式获省政府批复。

根据《保护规划》,集美区持续加强集美学村历史文化街区整体保护,延续闽南侨乡的空间格局和建筑风格特征。在核心保护范围内,注重风貌整体性的保持和延续,整治与历史风貌不协调的建(构)筑物,改善街区人居环境。在建设控制地带内,保护传统景观视廊,延续山海城相融的历史环境特色。

如今,集美学村历史文化街区在巷内细微空间见缝插针地丰富绿化景观;在居民建筑裸露在外的水电表箱上“创意涂鸦”,扮靓街头风景。集美大社进一步提升历史文化街区周边“软环境”和市政配套水平,策划设计嘉庚兴学记、嘉庚廉政文化等主题沉浸式文化墙,努力讲好嘉庚故事和学村故事。

要素管控 守护建筑基因

今年3月,厦门市第五中学集美校区项目顺利取得建设工程规划许可证。该项目位于集美新城,属新嘉庚建筑风貌核心区。从项目效果图中可以看出,该校区的建筑风格契合片区整体风貌,展现出典型的嘉庚建筑特色,并融入新时代设计理念。目前,该项目已开工建设,预计2027年建成并投入使用。

“我们在指导厦门市第五中学集美校区项目建筑方案设计的过程中,根据风貌管控方案,对该项目建筑的色彩、屋顶、墙身及基座等要素设计予以引导,让嘉庚文化内涵得以传承。”厦门市自然资源和规划局集美分局相关负责人介绍。不仅如此,集美分局还先后指导集美新城公共建筑群、软件园三期等项目建筑方案设计,使项目均能较好呈现新嘉庚建筑的风格特点。

去年10月,厦门局与集美区政府联合印发《集美区嘉庚建筑风貌管控方案》。这本承载着嘉庚建筑风格的“教科书”根据集美区主要传统建筑风貌特征,界定“嘉庚建筑风格”,并构建嘉庚建筑风貌传承发展的“分区、分类、分级”总体管控体系,提出相应的风貌管控要求和遵循规范。

今年4月,为凝聚社会各界智慧,进一步保护和传承嘉庚建筑风貌,集美分局组织召开建筑风貌分区指引听证会,广泛听取人大代表、政协委员和相关单位的意见与建议。由集美分局编制的《集美区嘉庚建筑设计导则与风貌管控方案》经集美区政府研究同意并印发。

该方案是对《集美区嘉庚建筑风貌管控方案》的细化,为集美区嘉庚建筑风貌管控提供系统性指导。相关工作人员可依托嘉庚建筑设计导则“一张表”,根据不同建筑风貌分区、不同建筑功能和相应的要素管控强度,对项目进行引导,在集美区范围内合理控制嘉庚建筑风貌的浓郁度,塑造更加和谐统一的城市风貌。

数字赋能 打造“活档案”

“1954年由陈嘉庚先生亲自主持兴建,2002年翻建,局部五层,框架结构,嘉庚建筑风格……”在福南堂门前,市民、游客只需轻扫保护标志牌上的二维码,建筑的前世今生便跃然眼前。 

随着嘉庚历史风貌建筑认定数量的逐渐增加,集美区对已公布的嘉庚历史风貌建筑进行挂牌保护。目前,集美学村历史文化街区范围内34栋嘉庚历史风貌建筑均已挂牌,市民、游客通过扫码,实现“建筑可阅读”。

为持续夯实保护基础,近年来,集美历史风貌建筑三维数字化测绘建档、保护方案(保护图则)编制工作正在按公布批次逐步开展,做到“一栋一档”,为针对性地保护、利用历史风貌建筑,以及后续修缮工作提供依据。

“综合运用无人机倾斜摄影测量和三维激光扫描测绘技术,能够很好地对历史风貌建筑进行三维数字化测绘建档与实景三维重建工作。”厦门局城市设计处相关负责人介绍,“历史风貌建筑的历史信息、艺术特征、能反映其特色的结构等都能被记录下来。”

相较于传统的建筑测绘,三维数字化测绘只需花费其四分之一的时间,采集数据精确至毫米,几乎可以做到不重不漏,极大地提升工作效率和数据准确性。同时,数字保存为后续历史风貌建筑的保护修缮、活化利用及历史价值的展示奠定较好的工作基础。目前,集美区嘉庚历史风貌建筑均已完成三维数字化测绘建档,为历史文化资源管理提供了翔实可靠的数据支撑。


在线联系

官方二维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