要闻目录 - 海峡资源报
加入收藏
首页 本报要闻 往期报纸 国土资讯 文化视野 大地写照 公告 交流平台
正文
当前位置: 首页 - 本报要闻 - 要闻目录 - 正文

筑牢粮食生产“耕”基——看南平市如何实现耕地数量质量双提升

2025-04-03 07:35:36

■ 廖孟轩 周祖香

 

新春伊始,南平市处处洋溢着勃勃生机。整齐划一的田垄间,种植玉米的新农人驾驶着农机往来劳作;绿意盎然的蔬畦上,种植户正忙碌地采收冬菜……

近年来,南平市自然资源局始终把守牢耕地红线作为头等大事,通过开展全域土地综合整治、强化耕地后期管护、引入科技手段加持,实现耕地数量质量双提升,切实筑牢“耕”基,让“闽北粮仓”更加殷实丰盈。

老村结出复兴果

在松溪县湛卢山西南方向,阡陌纵横的稻田里,残剩的稻茎冒出新绿,早春的紫云英花开如烟,大地正在蓄积能量准备迎接新一年的耕耘。坐落于松溪河畔、湛卢山麓的郑墩镇万前村和梅口村,山色氤氲,游人如织。很难想象,几年前,这里还是萧条闭塞的村落。 

万前村、梅口村地处松溪河下游,曾是闽北最繁华的货运码头之一。随着陆路交通的高速发展,往日因货船繁荣、靠水吃水的村庄日渐式微。

“是全域土地综合整治让村庄重现生机。”郑墩镇政法委员张昌华指着眼前一片耕地表示,这里以前是七八户人家的零散田地,地势高低错落、形状极不规则;如今,经过整治,田地成片,种植、灌溉和收获都方便了很多。

松溪县以国土空间规划为引领,综合运用城乡建设用地增减挂钩、耕地占补平衡、建设占用耕地耕作层剥离再利用等政策,对低效耕地、荒滩、废弃采砂场等进行连片集中整治,实现小田变大田,过去的荒野滩涂摇身一变,成了如今的“溪上粮仓”。得益于全域土地综合整治,两个村整理农用地500余亩,新增耕地超过300亩。

与此同时,南平市自然资源局还会同松溪县自然资源局积极探索推动乡村“全域整治+”,让生态和发展成为郑墩镇的闪亮名片。

万前、梅口两个老村原有不少工矿用地,环境被污染、生态恶化,到处坑坑洼洼。针对这一情况,郑墩镇在全面摸清山、水、林、田、河、村居等资源禀赋基础上,综合运用历史遗留损毁采矿用地复垦、乡村生态修复保护等手段,推动全要素、全区域生态修复,进一步优化美化村容村貌,打造了集农业生产、文化体验、旅游观光、度假康养等于一体的农文旅融合区。

“我们充分发挥农文旅融合的乘数效应,积极探索‘全域整治+农文旅’模式,在坚守底线的前提下,合理优化空间布局,谋划建设棕榈房车、亲水观光步道、古渡遗址、溪面漂流等项目。”松溪局副局长黄鑫说。

“全域土地综合整治是自然资源部门助力乡村全面振兴、助推城乡融合发展的重要举措。”南平局副局长游文平表示,新的一年,要全面开展全域土地综合整治工作,引导城、乡共融,助力南平市乡村振兴与绿色高质量发展,打造具有闽北特色的乡村国土空间新格局。

地有人耕,田有人护

在顺昌县埔上镇口前村,巡林员肖淞操控无人机掠过广袤的山野,从空中察看一草一木。他的关注点不仅仅是山头成片的密林,还有山林边丰沃的农田。

春日乍暖还寒,忙碌着的远不止肖淞一个人,他的队友们也正奔忙在顺昌的各个地方,认真察看各块耕地的基本情况。

为提升耕地后期管护效能,顺昌县依托县国有林场人手充足、经验丰富的优势,委托县国有林场统一开展全县土地整治项目新增耕地的后期管护工作。在强化制度、技术、资金等要素保障基础上,8个林场共24支劳务作业队伍,会同当地村民一起组成超500人的团队,有效提高新增耕地的数量质量,确保水田稻浪翻涌、旱地五谷丰登。 

“我们对新增耕地实行统一管理。在项目验收后,由县自然资源局、土地整治专班、国有林场签订《新增耕地后期管护合同》,明确各方权利义务,确保后期管护到位。”顺昌县自然资源局局务会成员张铭海介绍。在完成统一交付管理后,由该局牵头制定新增耕地后期管护实施方案,逐地块明确种植要求;国有林场组织人员落实种植责任,确保在每年7月底前完成种植。

“‘巡田交地’也是我们加强耕地后期管护的硬措施。”张铭海说。顺昌局对新增耕地实行“一地一档”,由县国有林场建立管护及巡查台账,严格用途管制;每年组织专业队伍通过无人机对已验收入库项目种植情况进行核查,确保新增耕地不减少。

顺昌县还在提升地力上下功夫。近年来,顺昌局会同农业农村部门推行“一季水稻一季紫云英(油菜)”的种植模式,既保障粮食产出,还有效改善土壤结构,增加土壤肥力。据统计,近年来,该县新增耕地面积超6800亩;在强化耕地管护后,每年新增耕地的数量质量都在稳步提升,2024年,粮食产能超510万千克。

科技守护“希望田”

近日,在光泽县李坊乡,该乡国土资源所所长江镇堂正在进行日常巡查。这时,他手机上收到一条警示信息,有两台推土机正在稻田边施工作业,疑似破坏耕地。他当即赶赴现场调查核实,由于预警及时、处置得当,一起破坏耕地的违法行为被扼制在萌芽阶段。

“这主要得益于光泽县自然资源局建设的耕地保护监测监管平台。”江镇堂说,通过这个平台,基层管理人员可以实时监测辖区范围内各类非法占用耕地行为。

 光泽局以“线上巡查、网格巡田、移动监管”为突破口,打造耕地保护监测监管平台。该平台由项目监管、耕地巡查、网格管理、工作台账和“光泽耕保”APP等模块组成,强化全过程监管,形成“县级负主责、乡镇具体负责、村负责落地”的耕地保护工作模式。该平台还集成全县耕地保护“一张图”数据库,使用者点击任意一块耕地,就能看到相关基础信息和关联的各阶段业务信息,实现耕地“图、属、数”一键查询,为准确反映耕地实际情况、提升耕地管理效率提供重要路径。

为确保耕地保护工作落实,光泽县以村为网格单元,实行村级网格员全覆盖的耕地保护网格化监管,网格员发现违法违规行为或疑似问题,即可通过APP取证上传;县、乡工作人员实时收到d的消息推送后,第一时间赶赴现场及时制止违法行为,做到早发现、早制止。此外,耕地保护监测监管平台还可以通过全球卫星导航系统、电子围栏等技术,为耕地实地巡查提供精准定位,确保巡田到位。

“我们在建设平台的基础上,还通过叠加多时相的年度或月度影像图、生态保护红线、保护区等空间数据,分析形成网格化的耕地分布图,结合铁塔装载的高清摄像头,实现了耕地线上巡查,有效提升了多级巡查质效。”光泽局副局长叶青介绍。


在线联系

官方二维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