要闻目录 - 海峡资源报
加入收藏
首页 本报要闻 往期报纸 国土资讯 文化视野 大地写照 公告 交流平台
正文
当前位置: 首页 - 本报要闻 - 要闻目录 - 正文

走,去看看治愈系田园风光——惠安县黄塘—紫山全域土地综合整治项目区见闻

2025-02-13 09:45:17

■ 本报记者 周 玥

 

大年初二,天气晴好、惠风和畅。走进惠安县黄塘溪田园风光走廊,柏油小道平坦整洁,路灯上悬挂的红灯笼随风摆动,洋溢着过年的喜庆气氛。从笔架山到洛阳桥,青山连着良田,沿岸村居齐整,“河畅、水清、岸绿”的连片美景,让人觉得十分“治愈”。

2022年9月,惠安县抓住泉州市盘活利用低效用地试点机遇,开启黄塘—紫山跨乡镇全域土地综合整治项目。该项目通过优化农业空间布局,逐步把永久基本农田全部建设成为高标准农田,不断完善黄塘溪沿线周边农田灌溉引水、生态补水系统,打造规模化经营现代农业示范片区。

记者站在村道上抬眼望去,货框在菜地旁的小路上垒成小小的“山包”,村民们在田间摘好小油菜装进货框,再将货框搬进货车。村民老蔡告诉记者,这些小油菜将运往县城里的各大超市。

“去年以来,黄塘溪沿线土地承包经营权实行集中流转,目前已流转3300多亩,引进盛丰、沃田两家农业种植大户进行规模化经营,并在该片区率先试行粮菜轮作模式,亩产均值可达2万元。”惠安县自然资源局相关负责人告诉记者。

沿着村道继续往前走,便是米粉工坊和月湖公园。近年来,惠安县统筹推进林地修复、废弃矿山整治修复、岸线景观提升、绿道体系完善,并通过建设沿线村居道路、亲水平台、生态微景观等,系统构建笔架山—文笔山—科山生态屏障,形成资源平衡、环境改善、生态优化、安全保障的生态格局。

在月湖公园,记者遇到从西安回惠安省亲的苏宁一家。“许久没有回来看看了,听说现在黄塘变了个样,我就带着家人一起过来散散心,没想到风景这么好!”她连连点赞,“前面还有很大一片地,你们也可以去看看。”

顺着她指的方向,向前步行30米,便能俯瞰松溪村的蔬菜基地,阡陌交错,青翠欲滴。惠安局相关负责人介绍,目前,黄塘溪田园综合体提升项目已经进入二期建设阶段,包括黄塘溪安全水系建设(二期)、田园风光建设、智能温控大棚改造提升、农业公园景观提升改造等。项目建成后,将把黄塘溪沿线打造成集农业观光、休闲度假、文化传承、游学体验于一体的田园综合体。

据统计,在“农企+村集体+农户”集约流转模式之下,惠安县已累计流转林地10万亩、农田1.5万亩,连片打造高标准农田4000亩,规模化经营比例比一般农田高出40%,机械化水平提升20%,亩均粮食产能提升25%。


在线联系

官方二维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