要闻目录 - 海峡资源报
加入收藏
首页 本报要闻 往期报纸 国土资讯 文化视野 大地写照 公告 交流平台
正文
当前位置: 首页 - 本报要闻 - 要闻目录 - 正文

牢记地质初心 奋战找矿一线——记省196地质大队将乐解放桥矿区钨多金属矿勘查项目组

2024-12-17 17:03:06

■ 蓝希涵  谭贵州

 

为进一步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保障国家能源资源安全重要指示批示精神,近年来,省196地质大队找准公益服务职能定位,积极融入国家新一轮找矿突破战略行动大局,抽调精干技术力量,成立勘查项目组,奔赴将乐县开展钨多金属矿勘查,凭借坚定之念、担当之志和卓绝之能,在“八闽大地”上书写了钨矿勘查的新篇章,为奋力推进中国式现代化福建实践展现了新担当。

牢记嘱托 勇毅前行

2022年5月,省196地质大队地质勘查研究院从前期矿产地质调查项目中优选靶区,成功申报将乐县解放桥矿区钨多金属矿勘查项目。省自然资源厅、省煤田地质局、省196地质大队各级领导高度重视,多次研究部署工作,深入项目一线,协调解决问题。

解放桥矿区钨多金属矿勘查项目组由省196地质大队地质勘查研究院院长杨树亮担任组长,组员均为90后。项目工作区地处武夷山脉,地形陡峭,最大落差达到800多米,且勘查施工期间正值雨季,山路崎岖,困难重重,给组员们带来严峻挑战和身心考验。在杨树亮的带领下,大家身着工作服,手持地质“三宝”,迎着朝霞爬山涉水,拿着砍刀丛林开路,撞着溪流以树为桥。短短一周的时间,组员们跑遍了整个工作区,对整座山体了如指掌,个个都成了“活地图”。

在前期物探工作完成后,项目组第一时间圈定了物探异常区,并分头行动进行逐个查证。然而,经过近一个月的野外踏勘,大家还是没有在异常区域发现矿体出露线索,这让组员们着了急,“我们每天这样漫山遍野地找,是不是方法不对?”“下一步该怎么找,往哪个方向找?”各种疑惑萦绕在大家心头。省196地质大队党委书记、项目总指挥刘复焜了解情况后,第一时间来到项目一线,和小伙子们重走爬山路线,传授找矿经验方法,以自身经历鼓励他们:“你们不要着急,找矿不是件容易的事情,在没见矿之前谁也无法保证能找到什么矿、找到多少矿,要学会在过程中去感受、去提升。”终于,在组员们的不懈努力下,项目组在CT-1磁异常范围内发现了地表矿化露头,经过测试分析,品位达到工业指标要求,这极大提振了大家下一步找矿的信心。

“矿产资源是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物质基础,矿产资源勘查开发事关国计民生和国家安全。”2022年10月,习近平总书记给山东省地矿局第六地质大队全体地质工作者回信,一时间在项目组引起热烈反响。“总书记回信为我们指明了方向!在迷茫的时候读完这封回信,我现在干劲十足!”“读完回信,我心潮澎湃,久久不能平静,这是我们地质队员的荣幸!”项目组全员在读完习近平总书记重要回信后纷纷表示,一定牢记嘱托厚望,不负使命职责,弘扬地质好传统,勇立潮头开新篇,在新时代新征程上为助力保障国家能源资源安全不懈奋斗。

扎根一线 攻坚克难

组员们时常自我调侃:“我们每天的工作说简单也简单,就是爬山、找矿。”看似寻常最奇崛,成如容易却艰辛。随着项目开展的不断深入和各个钻孔的布设实施,组员们每天要翻山越岭近两小时到钻机现场,山路陡峭、植被茂密、蚊虫繁多,每一步攀登伴随艰辛,每一次呼吸夹杂喘息。“上山伤肺,下山伤膝盖,经常性挂彩”在组员们身上成了真实写照。但一心找矿,专注地质编录和样品采集的他们,又怎会顾得上这些?

为提高项目工作效率,组员们自发挤时间、赶进度,压缩三餐时长、休息时间。正午时分,大家在树下从地质包中掏出干粮,席地而坐,边吃边谈工作。困倦袭来时,就地而卧,以包为枕、以地为床,在脚边随处可见树叶、泥土、石块甚至爬虫的环境中快速休憩,为后续工作养精蓄锐。夜幕低垂,组员们拖着疲惫的脚步返回,简单用餐后又投入内业工作。怀着科学严谨、精益求精的工作态度,他们利用专业设备对新取岩芯进行详细的编录与分析,从中探寻地质研究的依据和后续勘探、开发的支撑。在设备紫外光照射下,矿化迹象泛着点点荧光,他们敬业、专注的身影在夜色中显得格外耀眼。

将乐解放桥地区地形复杂、气候多变,项目组在野外作业时偶尔会遇上突如其来的暴雨,作业组长黄伟带着大家寻地躲雨,叮嘱大家小心行动、注意安全。待雨势转小,组员们又争分夺秒继续工作,及时掌握新提取岩芯情况,了解钻孔中矿体的分布。一幕幕相似的场景在工作中时有重现,无论天气阴晴、工作难易,认真细致的匠心永存、团结友爱的氛围不变。

与此同时,上级的坚强领导、支持关爱,激励着项目组成员迎难而上、奋勇争先。省煤田地质局局长伍青云高度关注项目进展,多次深入野外一线为项目组答疑、鼓劲,叮嘱大家“要强化思想认识,充分了解实施新一轮找矿突破战略行动对保障国家能源资源安全的重要意义,严格按照时间节点,稳步推进项目实施,有力有序开展工作,保质保量完成各项工作任务,以优异找矿成效交出新时代地质人的精彩答卷”。省煤田地质局副局长兼总工程师陈泉霖也多次赴项目现场,对成矿模式研究、找矿方向等进行细致指导,并强调要高效有序推进工作,发挥地质专业优势、强化科技创新引领,大力推动找矿突破,以实干实效展现地质担当。

针对项目开展中遇到的棘手问题,省196地质大队各级领导、有关部门高效联动,“请进来”“走出去”双向发力,邀请中国地质大学(北京)原校长、俄罗斯工程院院士吴淦国等多位矿产勘查领域的专家学者到项目一线指导,并组织技术人员前往江西省朱溪钨矿学习交流,组员们的专业技能显著提高,找矿思路越发开阔。

找矿突破 成果喜人

解放桥矿区的矿床勘探工作涉及复杂的岩层构造、多变的地质条件以及矿体分布的不确定性。矿体的地质构造多种多样,涵盖了脆性断层、褶皱、推覆断层等复杂地质构造,导致矿体埋藏深度和走向难以预测,这正是项目组在找矿技术上面临的最大挑战。

在矿区地势险恶、山体陡峭的地方,项目组发现了近30米的矿体露头,但因风化严重,无法准确判断矿体的产状和规模。当工作推进缓慢难以取得突破时,项目总指挥刘复焜请来多位老专家老前辈集体会诊、综合研究,要求“不要就矿找矿,要注意开展与同类型矿床对比研究”。拨开云雾见月明。经过一番讨论和抉择,省196地质大队领导班子再次深入项目一线实地调研,作出“在海拔最高、地势最陡峭的地方,施工钻探验证矿体产状”的部署安排。

2024年,ZK115-1钻孔布设施工,累计见矿厚度近40米,在此基础上,沿矿体走向施工ZK111-1钻孔,见矿情况与预想基本一致。省196地质大队领导班子审时度势、乘胜追击,立即决定施工二排孔、三排孔,见矿情况更为可喜,矿区预估资源储量得到了极大增加。经此一役,解放桥矿区初步估算三氧化钨资源储量可达大型规模。

2023年5月,将乐解放桥矿区钨多金属矿勘查项目作为我省新一轮找矿突破战略行动示范项目上报自然资源部。2024年10月,省196地质大队和福州大学依托该项目联合开展的省自然资源厅科技创新项目“闽西北地区钨矿成矿规律研究”成果报告顺利通过省煤田地质局(受省自然资源厅委托)评审验收。专家组一致认为,解放桥矿区发现的矽卡岩+石英脉型新类型钨矿床,拓宽了全省钨矿勘查空间;首次建立的解放桥式“上层下脉”钨矿床成矿模式的研究成果达到国内先进水平,对区域找矿具有重要指导意义。

事非经过不知难。省196地质大队全体地质工作者们始终坚守地质报国初心,传承弘扬地质精神,奋战找矿一线,笑对艰苦、坚韧前行,将青春华章写在山林旷野。日复一日勘测、记录、分析,为的是揭示大自然深处的秘密,为的是提高矿产资源保障能力,为的是以地质力量助力中国式现代化建设。


在线联系

官方二维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