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李彩凤 刘知英
在广袤大地上,有这样一群人,他们不畏艰苦,穿梭在崇山峻岭之间,探寻着大地的奥秘。他们就是省煤田地质勘查院地质调查所的青年技术团队。“85后”林晓炎,是这支年轻队伍的“领头羊”。参加工作12年来,林晓炎始终坚守地质初心,扎根在地质找矿、自然资源监管、生态保护等工作一线,带领团队出色完成各项工作任务,在我省煤田地质事业发展历程中写下了自己灿烂的一笔。
结缘地质,梦想起航
林晓炎大学学的是地质工程专业,因为对地质科学的热爱和憧憬,毕业后他来到省煤田地质局,踏上了实现地质梦想的征程,立志要在地质事业中有所作为。“晓炎是一个爱学习、肯钻研的年轻人,碰到困难总是直面问题、迎难求变,善于从失败中汲取教训、从成功中总结经验,他的成长速度大家有目共睹。”省煤田地质勘查院院长江斌介绍。
十年如一日,林晓炎将学习融入工作,以工作促进学习,在夯实专业基础的同时积累工作经验,全方位提升知识水平与业务能力。工作中,他虚心向老一辈地勘人请教,学习他们的经验和方法;业余时间,他刻苦钻研地质理论,不断拓宽自己的知识面。随着时间的推移,勤学肯干、爱岗敬业的他逐渐成长为一名业务精湛的地勘工作者。在省煤田地质局工作的十多年里,他先后主持或参与包括区域地质调查在内的省自然资源厅地勘专项项目17项,参与编写的6项报告获得省煤田局科技成果奖,发表专业论文7篇,以单位主要参与人身份完成计算机软件著作1项;先后获评省直机关“最美青工”“青年岗位能手”“福建省直青年五四奖章”“福建省自然资源厅优秀共产党员”“福建省自然资源厅直属机关党委优秀党务工作者”“福建省煤田地质勘查院先进工作者”等荣誉称号。
面对成绩和荣誉,林晓炎谦逊地说:“这些荣誉不仅是对我个人的肯定,更是对我们团队协作成果的褒奖。荣誉只代表过去,未来我们还有更长的路要走。”
2022年,林晓炎拥有了一个新身份——省煤田地质勘查院地调所党支部书记。不管是党支部书记,还是地调所所长,不变的都是他作为一名共产党员在不断践行的使命与担当。他始终牢记“第一身份、第一职责”,在项目一线履责作为、领航赋能,主动在项目“前沿阵地”出征挂帅。同时,他还结合部门工作实际,建立支部“矿山卫士”品牌,带领支部党员积极开展各种学习和实践活动,促进党支部全面进步、全面过硬。“我希望自己是一面旗帜,在党支部这个战斗堡垒中,团结引领更多年轻的党员在地质调查中开拓进取、建功立业。”林晓炎说。
攻坚克难,砥砺奋进
2013年8月,为响应国家支援西部地质事业的号召,林晓炎主动请缨,从东部沿海福建来到千里之遥的新疆,参与北疆伊犁皮里青煤矿河东(Ⅰ、Ⅱ)井田勘查项目,负责地质填图、钻探编录、煤质分析等工作。
北疆气候条件恶劣,工作环境非常艰苦,而皮里青煤矿河东(Ⅰ、Ⅱ)井田勘查项目时间紧、任务重。为了保质保量完成项目,项目组成员不得不加班加点、争分夺秒抢进度。“有一回,班组一次性上了20多台钻机同时施工,我一个人负责5台钻机编录。当时正是严寒的冬天,风雪很大,气温零下几十度,编录时手都被冻僵了,手指长满冻疮。忙不过来时,我们就分成两班倒作业,下半夜在矿区现场守钻……”回想起在伊犁时的情形,林晓炎至今记忆犹新。最终,在项目组成员齐心协力、艰苦奋战之下,皮里青煤矿河东(Ⅰ、Ⅱ)井田勘查项目如期完成第一阶段的详查和第二阶段的勘探工作,提交煤炭资源量/储量共19.23亿吨,成功在新疆打响福建煤田品牌。
新疆皮里青煤矿河东(Ⅰ、Ⅱ)井田勘查项目的经历让林晓炎深切地体会到了地质事业的艰辛,地质工作从来不是采几颗石头样、画几张剖面图那么简单,但是,他没有打退堂鼓,反而用更大的热情来迎接新的项目。之后在南疆叶城,林晓炎参与了斯尔亚特矿区、普萨矿区详查项目的地质填图工作。斯尔亚特矿区地势起伏大,沟谷交错,常有沙尘暴天气,给项目工作开展带来了巨大困难。“由于沟谷地形落差大,为了追索煤炭露头,大家都化身特技演员。”林晓炎风趣地打了个比方,“把安全绳绑在身上,几个同伴在高处做好安全措施,拉着绳子往下放,身子下到落差4米多的沟底去定点然后再爬上来。这对我们来说是家常便饭。”面对种种困难,林晓炎迎难而上,圆满完成了工作任务。
2015-2016年,林晓炎负责的1:5万漳州市幅、程溪幅区域地质调查项目是省煤田地质局承接的首个区域地质调查项目。尽管面对的是陌生的领域,但林晓炎始终斗志昂扬、信心不减,带领团队边学边干,每天工作十多个小时。最终,项目如期完成,查明区内地层、岩石、构造以及其它各类地质体的时空分布特征,系统厘定测区地层层序和岩浆活动序列,建立构造格架。“我很荣幸能成为漳州区调项目组一员,漳州每个山头我都到过!”林晓炎自豪地说。
践行初心,挺膺担当
监督指导矿产资源合理利用和保护,是促进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举措。近年来,省煤田地质局在履行地勘管理职责、提供矿产资源勘查服务的同时,发挥多种地质调查方法手段优势,担起了服务全省自然资源管理工作的新使命,为维护全省矿产资源管理秩序提供有力技术支撑。作为服务自然资源监管的排头兵,林晓炎带领地质调查所严格按照要求,认真负责做好各项事务性工作,牵头完成我省矿产资源国情调查,通过对全省所有查明矿产资源共117个矿种1918个矿区进行全面调查,全面摸清我省已查明矿产资源现状,为我省合力配置矿产资源、推进产业结构调整、推动区域经济发展打下重要基础。
为更精准、更高效地服务自然资源监管工作,林晓炎还带领团队积极探索创新工作方法,将无人机倾斜摄影三维建模融入日常检查全过程,成功实现方案二维平面图纸向立体三维套核转化,实现最大限度反映各个矿山开展工作进度、质量。
2023年,林晓炎牵头申报自然资源部开放课题《实景三维在土地整治项目监管中的应用》,通过研究实景三维在补充耕地项目监管中的应用,为保障矿山复垦项目的高质量实施和有效运行提供技术支持,项目成果一次性通过自然资源部东南生态脆弱区监测修复工程技术创新中心验收。“相比传统的监管手段,实景三维通过综合利用遥感测绘、云计算、大数据和智能感知等新技术,实现了地形地貌、地表覆盖、建(构)筑物等物理世界的数字重建,具有直观好、精度高、可量测、信息丰富和沉浸感强等优势。”林晓炎介绍道。
在我省闽江流域山水林田湖生态保护修复项目中,林晓炎带领团队承担了172处废弃矿山核查任务。他亲自带队扎根检查现场,结合试点项目现场实际情况,提出从生态修复系统性、安全性、稳定性等方面入手,开展172处废弃矿山修复成效评价,并多次与省内生态修复知名专家学者交流座谈,最终制定了闽江流域山水林田湖草,以及废弃矿山复核及成效评价指标体系,圆满完成了工作任务。在此基础上,又承接了九龙江山水林田湖草沙废弃矿山修复项目一体化核查项目。
初心如炬,使命如磐。对林晓炎而言,每一个项目都是一场艰苦的战斗,也是一次成长与磨砺的机遇。他始终秉持地质人“三光荣”“四特别”精神,以“拉满弓、上满弦”的拼搏姿态全力以赴。他说:“生逢这个伟大的时代,我愿把小我融入大我,用脚步丈量祖国的大好河山,用青春和热血铸就人生理想,继续在磨砺中成长、在历练中前行,带领团队迎接一个又一个挑战。”

官方二维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