要闻目录 - 海峡资源报
加入收藏
首页 本报要闻 往期报纸 国土资讯 文化视野 大地写照 公告 交流平台
正文
当前位置: 首页 - 本报要闻 - 要闻目录 - 正文

复兴古辋城旧梦——惠安县辋川镇推进低效用地再开发工作纪略

2024-10-24 14:45:44

■ 黄 莹

    辋城临古渡,落日满青山。走进惠安县辋川镇辋川村二里古街,明、清、民国时期留下的房屋置于山海之间,错落的屋舍炊烟袅袅,辋川古村的自然肌理和群众生活状态映入眼帘。从房屋危旧空置、公共服务品质较差、交通设施落后、风貌品质不佳的村落,蜕变成如今干净整洁、具有浓厚闽南特色的省级历史文化名村,这和惠安县一体化推进低效用地再开发工作是分不开的。

    20229月,经国务院同意,自然资源部联合省政府部署开展泉州市盘活利用低效用地试点工作。惠安县紧抓机遇,摸排所属12个镇及经济开发区低效用地分布与开发诉求,划定综合型、工业主导型与文旅型三类低效用地盘活重点片区,以大统筹、小切口的理念,针对性引导发展,从而唤醒沉睡的土地,提高土地利用率,为经济社会发展再添新动力。辋川镇就是其中一个鲜活的案例。

兼顾保护与利用

释放历史文化资源空间价值

    古辋城始建于明初,历史文化底蕴浓厚。经历岁月浮沉,如今,在辋川镇党委、政府的指导下,镇村两级汇集各方力量,持续推动历史街区低效用地盘活工作,古辋城的魅力逐渐复苏,辋川集镇片区的发展迈上新台阶。

    辋川镇统筹历史资源保护活化、惠民服务功能提质、镇区风貌品质提升等多元目标,广泛探索改造运营方式、成本平衡机制、共同缔造模式等,以绣花工夫推动城镇低效片区再开发快速见效。

    以历史资源保护修缮工作为先,辋川村两委针对历史建筑、倒塌危旧房屋开展逐户摸底,与房屋产权人共同商定修缮方案。

    我们与原业主谈判签订修缮运营协议,统一设计、出资修缮危旧历史建筑,修缮完成后村集体拥有20年运营权,在此期间,根据整体策划盘活用作文化展示、文旅服务等功能,期满后无偿移交原业主。辋川村委工作人员林璐介绍,通过探索修缮运营移交的盘活改造模式,与30多户原业主签订房屋托管修缮运营服务协议,既有效保障了相关方的利益,又能保证历史街区文化功能的完好与后续整体运营的顺利开展。

    在有序推进保护工作的基础上,修缮后的古建筑被赋予一系列本土文化体验功能,辋婆女民俗体验馆、辋川村农博馆、老旧照相馆、豆腐作坊体验馆、红色记忆展示馆以及童年记忆展示馆等8栋特色场馆,搭配与布局相互呼应的墙绘,逐步串联成一条辋川文化展示的旅游精品路线,吸引大批游客研学体验、拍照打卡。目前,辋川镇正大力引进非遗文化体验、摄影服务、餐饮消费等多元文旅业态,对租金、装修费用等启动成本进行减免补贴,以激发市场主体参与活力,保障历史街区长期发展。

    截至今年10月中旬,该镇已修缮历史建筑与传统民居100座、新建微景观10处、提升改造惠民服务设施12处、整治滨海岸线4千米、拓宽改造道路路面2.6千米。片区改造完成后,预计可带动增加游客人数约30万人次/年,增加文旅产值2000万元。

做好惠民文章

盘活低效用地发展公共服务

    随着生活水平的提升,辋川集镇服务功能与环境品质逐渐难以满足居民需求,而新增建设用地的紧张又成为新建设施的掣肘。辋川镇政府一手抓惠民服务设施品质提升,一手抓闲置低效空间资源盘活利用,以适应群众对美好生活的需要。

    辋川镇政府系统地诊断目前公共服务设施存在的问题,针对性开展品质提升工作。我们计划通过建设百姓大舞台、优化景观小品设计、增加绿色本土植物造景等一揽子措施,更好地发挥文化广场的惠民服务功能。该镇相关负责人介绍,去年以来,该镇投入资金3500多万元,对辋川集镇片区实施了文化广场景观提升、中心小学博学楼扩建、辋川卫生院综合楼改造以及公共场所无障碍设施改造、镇级农贸市场搬迁改造、主干道白改黑等工程。

    同时,对闲置低效的公共服务设施、传统古建筑等进行盘活利用,打造图书室、展览馆、体验馆和南音培训基地等文化场所,并推行长者食堂、老年课堂等服务,让文化底蕴添新味,提升群众获得感和幸福感。

整治沿海堤岸

打造靓丽滨海游憩空间

    辋川集镇片区山海相映,自然景观基础优越,沿海堤岸周边更是集古码头、辋川古桥等一批具有代表性文化景观。随着人口迁徙、道路改造影响,海岸线周边地区建设空间、养殖空间、农业与生态空间混杂,严重阻碍经济发展。

为此,辋川镇依托林辋溪、锦阳溪等生态水系,对辋川至后任海堤入海口进行堤岸生态整治,以提升辋川古码头公园的景观风貌,打造集生态保护、市民休闲、研学科普等功能于一体的滨水生态走廊带。同时,考虑景观兼顾使用的功能,以闽南文化元素为主,增设海蛎壳堆场地、闽南文化景墙展示点、休闲景观空间等。


在线联系

官方二维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