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本报综合报道
7月25日,台风“格美”在莆田市秀屿区登陆。受台风影响,我省沿海多地经历了持续的强降雨天气。26日至27日,福州、莆田、泉州、宁德等地部分区域地质灾害气象风险为红色预警,地灾发生可能性很大。
全省自然资源系统闻“汛”而动,周密部署、精心组织、科学应对,主动筑牢“防风墙”、夯实“防汛堤”,以实际行动把“人民至上”四个字写在八闽大地上。截至7月25日17时,全省共转移受地灾威胁群众98888人,其中福州市10434人、宁德市12382人、泉州市20398人、三明市30411人、南平市22715人、莆田市852人、平潭综合实验区318人、龙岩市1135人、厦门市173人、漳州市70人。
严密部署 周到安排
在省自然资源厅的指导下,多地自然资源主管部门积极行动,周密部署。
福州市形成省、市、县、镇、村五级联动,充分发挥地灾防治技术支撑队伍力量,利用地灾风险调查和风险普查等前期工作成果,通过现场勘查、无人机巡查等进行综合研判,全面摸清隐患情况。福州市各县(市、区)积极按照部署要求,开展各项地灾防范工作:仓山区自然资源和规划局领导班子成员分组带队到辖区内15个在册地灾隐患点现场,督导相关镇(街)做好巡排查及应急处置工作;福清市自然资源和规划局要求各乡(镇)加大各地灾隐患点排查力度,尽早转移危险区域群众;罗源县自然资源和规划局加强洪洋、西兰等乡(镇)的矿山、丘陵地带以及中房镇洋里村等地灾隐患点的巡查力度,派出人员深入一线督促乡(镇)加强值班值守,切实将各项防灾制度落实到位。
平潭综合实验区自然资源与生态环境局召集各片区和区自然资源中心召开地灾防御工作部署会,对台风期间地灾防御工作进行再安排。会后,该局领导即带队至龙头村、金井片区东昆村等地灾隐患点,督导地灾防御工作。
厦门市自然资源和规划局翔安分局、翔安第一自然资源所以及寿宁县自然资源局、云霄县自然资源局等单位,也分别召开会议对地灾防范工作进行部署,对辖区内地灾隐患点、高陡边坡等进行排查研判、分类处置,确保险情及时发现、及时预警、及时处置。
人技双防 全员备“战”
“您好,这里发现一处边坡可能有危险!”26日下午,三明市三元区中村乡防汛抗旱指挥部接到杜水村灾害风险隐患网格巡查员邓尔智的报告,称发现邓尔灿等村民房后边坡有一处体积约10立方米的岩石松动,且坡脚有少量泥砂堆积,存在山体崩塌风险。该乡立即调度,于当日傍晚组织转移该地灾隐患区域受威胁群众3户6人。27日凌晨,该处地灾隐患点发生山体崩塌,土方量约15立方米,大量石块和泥沙涌入村民厨房内,造成房屋主体结构严重受损,但因转移及时,没有造成人员伤亡。
连日来,在柘荣县楮坪乡洋坪村陆家庄自然村、福鼎市前岐镇柯湾村、东山县铜陵镇演武社区等地,群测群防人员通过巡查,及时发现地灾隐患,甚至是非在册地灾隐患点存在的地灾风险,并果断转移群众,将损失降到最低,守护了群众的生命安全。
无人机航飞巡查、绘好地灾全域“一张图”……台风“格美”登陆前,多地即开展地灾隐患点的巡排查;同时,强化“技防”措施,为地灾隐患点“把脉开方”。
厦门市自然资源和规划局开展厦门市地灾防御指挥平台检查,重点排查平台人员信息更新、数据传输、监测设备在线率等问题,目前平台已完成信息更新,设备在线率100%。诏安县自然资源局利用普适性地灾监测设备,实现对较危险的地灾隐患点实时自动监测和预警。邵武市自然资源局利用“掌上南平”APP,联合技术支撑单位,指导镇、村干部对全市91个地灾隐患点和322个高陡边坡进行全覆盖排查,并在危险地段拉好警戒线。
转移人员 严防回流
“要克服麻痹思想,深刻认识到地质灾害‘延迟性’特点,指导督促风险区域所在乡(镇)、村严防已转移群众擅自回流,必须待安全预警响应结束后安全、有序返回。”24日,宁德市蕉城区自然资源局党组书记、局长陈晓在防台部署会议上说。
那么,如何做到应转尽转、严防回流呢?各地亮出了各自的答案。
龙岩市各级自然资源主管部门会同技术支撑单位专家加密研判,加强点对点指导,在强降雨时、地灾隐患点和高风险点发生异常险情时以及对险情不能准确判断时,都采取紧急撤离的措施,重点严防“群死群伤”事件。在转移过程中,乡(镇)政府、街道办事处和村民委员会、居民委员会对人员已经全部转移的危险区域,采取设置警戒线等措施,并实行24小时动态巡查;“台风”险情解除前,严禁转移避险人员擅自返回撤出区域或者其他危险区域;“台风”险情解除后,乡(镇)政府、街道办事处和村民委员会、居民委员会对村庄及房屋受损情况进行核查,在确保安全的前提下,有序组织被转移人员返回,并做好灾后安置工作。
宁德市自然资源局将各类风险点,分为在册地灾隐患点、群发性地灾高风险区、高易发泥石流沟、高陡边坡、“天上看”识别到的切坡建房风险点评价等级为高风险和极高风险的区域等,通过开展精准地灾防御,高效开展“应转尽转”工作。
莆田市荔城区自然资源局工作人员前往东甲渔港等地,现场巡查检查渔民撤离情况,严防已转移人员回流。全区共有渔船72艘,乡镇船舶286艘,全部回港避风,人员全部撤离上岸,实现“船进港、人上岸”。
厦门市翔安第一自然资源所工作人员在入户检查时,发现未及时转移的群众,进行耐心劝导,并协助将其转移至避险场所。
此外,福州市晋安区、马尾区、长乐区、连江县、闽清县,厦门市集美区、同安区,莆田市涵江区,宁德市福安市、霞浦县、周宁县,三明市宁化县,泉州市洛江区、晋江市、惠安县、安溪县、永春县等地自然资源主管部门,压紧压实防灾责任,做好雨前巡查、雨中排查、雨后复查工作,及时转移受地灾威胁人员,并以电话抽查等形式,严防人员回流;古田县、永安市要求所有矿山及地灾治理项目在台风过境前停工、停产、停业,组织人员撤离现场,确保人员安全,并在台风过境之后,适时复工复产。
随着台风“格美”西行北上,群众生活陆续恢复。但台风离境并不意味着地灾防御工作结束,后续抢险救灾、恢复重建的任务依然繁重,对于各级为防灾而奋战的工作人员来说,人民群众的安全一直在心上,扎实织密地灾防护网的工作一直在路上。
官方二维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