要闻目录 - 海峡资源报
加入收藏
首页 本报要闻 往期报纸 国土资讯 文化视野 大地写照 公告 交流平台
正文
当前位置: 首页 - 本报要闻 - 要闻目录 - 正文

拓宽“两山”转化路径 助力打造美丽中国示范省

2024-03-28 15:06:22

■ 陈科灶 林 叠

 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是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推进美丽中国建设、实现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现代化的根本遵循。20231227日,中共中央国务院印发了《关于全面推进美丽中国建设的意见》,对全面推进美丽中国建设,加快推进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现代化做出部署。生态资源是福建最宝贵的资源,生态优势是福建最具竞争力的优势。

绿色是福建一张亮丽名片。习近平总书记在福建工作17年半,提出了森林是水库、钱库、粮库”“青山绿水是无价之宝等一系列重大理念,亲自推动了厦门筼筜湖治理、福州西湖和内河治理、莆田木兰溪治理、长汀水土流失治理、林权制度改革、生态省建设等一系列重大实践,为我们留下了宝贵的思想财富、精神财富。福建是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的重要孕育地和实践地,也是全国首个国家生态文明试验区,更应传承弘扬习近平总书记在闽工作期间关于推进生态文明建设的重要理念和重大实践,持之以恒实施生态省建设战略,共同推动学习贯彻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走深走实。

——坚持保护优先,厚植资源基础。牢固树立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的新发展理念,坚持保护优先、绿色发展,尊重自然、顺应自然、保护自然,厚植我省生态优势,让绿水青山永远成为福建的骄傲。一要严格生态保护。严格落实河湖长制、林长制等制度,持续深入打好蓝天、碧水、碧海、净土保卫战,进一步强化土地、森林、水等自然资源的保护和建设,巩固和拓展我省生态建设成果。二要统筹保护发展。优化国土空间开发保护格局,坚守生态保护红线,加快生态环境分区域管控,协同推进降碳、减污、扩绿、增长。加快构建以国家公园为主体的自然保护地体系,提升生态系统的多样性、稳定性、持续性。三要强化系统治理。牢固树立山水林田湖草沙统一治理的系统观,统筹环境治理与生态修复、生物多样性保护与造林育林、水土流失治理及生态功能提升、废弃矿山生态修复和地质灾害防治、蓝色海湾治理等项目,整合实施一批重要生态系统保护和修复重大工程。

——持续深化改革,健全产权制度。深入总结推广习近平总书记在福建工作时,亲手抓起、亲自推动的福建林改经验,持续深化自然资源产权制度改革,完善生态资源权益保护机制。一要统一确权登记。2016年后,福建省已对水流、森林、草原、滩涂等自然资源的所有权统一进行确权登记,取得明显成效。要深化产权制度改革,加快形成权属清晰、责权统一、保护严格、流转有序、监管有效的产权保护制度,赋予更加充分的财产权益。二要统一调查监测。加快建立部门协同的生态产品统一调查监测机制,明确相关自然资源资产的数量、质量及权属状况,建立信息共享的平台。三要统一统计核算。统筹利用已有的自然资源调查成果,建立资产清查台账和数据库,形成年度统计更新制度,并促进结果应用。

——合理开发利用,发展绿色经济。习近平总书记强调:良好生态环境既是自然财富,也是经济财富,关系经济社会发展潜力和后劲。牢固树立和践行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理念,按照建设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现代化的要求,聚焦发展新质生产力,集约节约、科学合理开发利用自然资源,促进可持续发展,壮大绿色产业,更好实现生态美、百姓富有机统一。一要壮大绿色产业。按照产业生态化,生态产业化的要求,引导各地根据资源禀赋、产业基础等,合理开发利用土地、水、森林、矿产等自然资源,加快发展生物医药、生物材料、生物能源、生物育种、旅游康养等新产业、新业态,培育新增长点。同时,加快相关传统产业与生物技术、信息技术、新材料、新能源、生物医药等新兴行业的跨界融合,促进绿色产业高端化、智能化、绿色化。二要强化品牌建设。结合各地特色产业发展,积极打造特色鲜明的生态产品区域公用品牌,健全完善生态产品标志认证管理体系、产品追溯管理体系,提升带动力、影响力、竞争力,不断提升知名度、美誉度,以品牌赋能生态产品溢价,促进增值。三要强化科技支撑。强化科技支撑和数字赋能,深入推行科技特派员制度,依靠现代化科技合理开发利用各种自然资源,鼓励产地初加工和园区精深加工,发展高附加值产品,实现综合利用和多次增值,提高经营收益。

——创新实现机制,促进权益增值。深入贯彻落实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关于建立健全生态产品价值实现机制的意见》和我省《实施方案》,努力打造生态产品价值实现机制先行示范区。积极探索完善政府主导、企业和社会各界参与、市场化运作、可持续的生态产品价值实现路径,完善生态补偿和投融资机制,着力构建绿水青山转化为金山银山的政策制度体系,进一步把我省生态优势、资源优势转化为经济优势。一要完善补偿机制。按照权责统一、合理补偿,政府主导、社会参与的原则,建立多元资金投入渠道,建立健全森林、草原、湿地、荒漠、海洋、水流、耕地等重点领域生态保护补偿机制,完善重点生态功能区转移支付制度,探索实行差异化补偿,争取逐步提高补偿标准,维护权利人的合法权益,有效调动各方参与生态保护建设的积极性。二要创新投融资机制。深化投融资机制改革,完善风险保障机制,充分发挥绿色金融引领作用,吸引更多“真金白银”投入生态产品开发。通过省财政贷款贴息等措施,鼓励和引导金融机构积极开发符合水利、林业等生产特点的普惠金融产品。支持符合条件的发行人以自然资源资产产权作为担保发行绿色债券。三要完善价值实现机制。借鉴推广三明、漳州等地开展的林权资产折资量化的林票、地票等改革试点,以及实施林业碳票制度等经验,按照“资源资产化、资产资本化、资本票证化”的思路,创新可被量化、核算以及交易等产品,促进分散资源的整合、收储,引入社会资本合作开发经营。充分发挥海峡股权交易中心、沙县农村产权交易中心等作用,加快推进排污权、用能权、碳排放权、水权等权益交易,促进生态资产产权交易、生态产品交易、生态资源权益交易。

(作者系省委党校第66期中青年干部培训1班学员)


在线联系

官方二维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