要闻目录 - 海峡资源报
加入收藏
首页 本报要闻 往期报纸 国土资讯 文化视野 大地写照 公告 交流平台
正文
当前位置: 首页 - 本报要闻 - 要闻目录 - 正文

奋勇争先担当作为 强化责任护航发展——2024年全省自然资源工作会议典型交流发言摘编

2024-02-27 10:32:52

编者按:130日,2024年全省自然资源工作会议在福州召开。会上,漳州市、泉州市、龙岩市,福州市仓山区、莆田市涵江区、三明市将乐县等地自然资源主管部门负责同志分别作典型交流发言。本期摘编这6家单位典型交流发言,以飨读者。

 

漳州:搭建亲商亲民的“风雨连廊”

    2023年,漳州市自然资源局着力从干部作风转变、审批流程创新、解决群众诉求等方面优化营商环境,搭建起亲商亲民的“风雨连廊”。该典型做法被省政府办公厅、省营商办推广。

    ——以转变作风为根本,在审批上提速做到最快。在用地报批方面,高效破解重点片区和重点项目建设用地报批难题,全年报批土地27017亩,供地37417亩,其中工业用地出让12118亩,供应量全省第一;处置批而未供土地26807亩,处置率38%,排名全省第一。在用海报批方面,全年获批用海20598175亩,完成围填海历史遗留问题图斑处置面积8991亩,东山县海岸建筑后退线划定方案成为全省首个获批的海岸建筑后退线划定方案。在工程审批方面,着力构建工程建设项目“全生命周期一体化”审批模式,将涉及工程审批的62大项104子项精简优化到29大项72子项。

    ——以守正创新为灵魂,在服务上提质做到最优。推行拿地即开工、验收即办证、竣工即投产服务模式,存量用地审批可缩短50个工作日,最短总用时52个工作日;增量用地审批可缩短180个工作日,最短总用时161个工作日,两项工作缩短近一半的审批时间,在全省率先实现土地出让金缴清后5日内交地,交地后7日内多证齐发的目标。推行标准地、双信地、定制地出让模式,全市省级及以上开发区批准红线范围内工业用地“标准地”供应面积占工业用地总供应面积达96%。东山县率先开展“标准地+双信地+定制地”改革,项目从拿地到开工仅用时46天。推行一次办、就近办、网上办登记模式,率先实现不动产登记线下“全市通办”,全面推行存量房交易登记全流程网办、不动产“一件事”集成套餐服务等创新举措。

    ——以问题导向为指引,在民生上提效做到最好。

全力化解市区城建领域不动产权证办理历史遗留问题,牵头梳理第二批20909宗不动产办证历史遗留问题,全年化解17个民生问题项目12563宗。探索历史类建筑确权登记路径办法,完成土楼办证43本,漳州古城办证51幢。全力破解工业企业补办不动产权证及权属分割问题,全年办理工业企业不动产权属分割登记24宗、转移登记138宗、抵押登记1161宗,抵押金额297.98亿元。华安县“创新工业厂房产权分割制度,推动低效用地盘活,促进产业高质量发展”做法被自然资源部纳入自然资源节约集约示范县(市)第一批创新典型案例。全力解决群众关注的生态环境问题,争取中央专项资金3.7亿元,完成八尺门退堤还海,建成护岸7.2公里,清淤139万立方米;修复重要湿地1745亩,惠及数万群众。

 

泉州:全面加强耕地保护

    2023年,泉州市严格落实耕地保护党政同责,上下协同发力,耕地保护工作取得明显成效。

    去年泉州市下达耕地恢复任务6.14万亩,各县(市、区)均已初步完成,目前通过省级日常变更检查2.31万亩。全市耕地保有量147.78万亩,超过目标数1.19万亩。全市增划永久基本农田1.99万亩。各县(市、区)均超额完成2023年度补充耕地任务,按期完成年度20%省级周转指标的归还任务,连续三年实现耕地进出平衡。全面完成2023年度国土变更调查遥感监测35115个图斑外业举证工作,省级审核通过率达100%。同时,结合全域土地综合整治试点工作,开展试点单元13个、子项目95宗,产生新增补充耕地指标2547亩,惠安“政企银”等全域土地综合整治模式得到自然资源部、省政府领导肯定。

    ——强化组织领导。市委、市政府将耕地保护相关工作纳入全市重点工作调度内容,组织召开市委常委会、耕地保护和粮食安全工作会议、每周专题调度会议,研究推进耕地保护工作。全市各县(市、区)均成立耕地保护工作领导小组及工作专班,形成各相关部门相互配合、齐抓共管的工作氛围。

    ——凝心聚力联动。将耕地保护工作纳入党委、政府考核的重要内容,分解下达目标任务,建立考核指标体系,全面落实属地主体责任。成立耕地保护专项督导组,开展专项督导,以《效能督查》专报形式督促落实耕保各项工作任务。

    ——科学统筹谋划。盯紧“加分”项、抓牢“扣分点”,逐一分析查摆短板问题。将市对县(市、区)党政领导耕地保护目标责任考核结果抄报市委市政府及相关部门,对得分较高的县(市、区)予以资金奖励,对未完成耕地恢复任务的提高处罚标准。

    ——务实笃行尽责。实行变更调查数据成果质量红黄牌制度,指定专人全程把控年度变更调查内外业工作的各个环节,及时跟踪内外业阶段性成果,严厉督促图斑整改。严格执行“两级检查”工作机制,在落实县级数据100%自查的基础上,采取全覆盖逐图斑核查的方式,加强对县(市、区)提交成果的质量把关。

    ——筑牢耕保底线。全面落实补充耕地的新增耕地数量、水田规模、粮食产能三类指标储备核销机制,补充耕地的平均质量不低于占用耕地平均质量。完善机制建设,出台《泉州市耕地保护责任落实年工作方案》等文件,全面加强耕地保护项目核查监管。建立耕地进出平衡工作联席会议机制和耕地恢复补助机制,按照5000/-20000/亩的标准进行补助。

 

龙岩:保护优先 保障为要

2023年,龙岩市深化“一清单三保障”机制,坚持“项目跟着规划走、要素跟着项目走”,突出精准要素保障,重大项目用地保障取得较好成效。

    去年全市用地报批100个项目9652亩,涉及占用耕地1316亩,耕地占用比例仅13.6%,低于全省平均水平14.4个百分点,连续4年建设项目占用耕地比例全省最低,典型经验被省政府办公厅《今日要讯》刊发。全市用地预审中38个项目通过优化选址核减耕地1067亩,避让永久基本农田237亩。为57个民营企业提供“用地一件事”集成服务,项目用地面积4810亩,报批组卷平均用时比全省平均用时缩短25%、规划许可审批时间缩短18%

    ——突出“少”,“三项管控”着力项目减占耕地。强化“选址避让”管控,提前介入新增建设项目用地选址,做好方案比选论证,将不占或少占耕地特别是永久基本农田作为重要比选因素,引导项目避让。强化“预审选优”管控,按照一般耕地“圈内批次用地占用耕地比例不超过30%,圈外单独选址用地原则上不超过20%”的要求,科学比选最优方案。强化“存量优先”管控,建立低效盘活减占耕地机制,将规划管控、资源保护和合理利用相结合,纳入城镇开发边界内的低丘缓坡地集中连片开发利用范围。

    ——突出“新”,“三项创新”解决用地保障难题。创新实施集体土地联营(入股),制定《龙岩市保障农村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用地促进乡村振兴六条措施》《龙岩市城镇开发边界外采矿项目用地保障试点方案》,在全省率先细化农村集体建设用地联营(入股)模式,创新解决联营(入股)方式的不动产登记问题。创新实施民营经济用地“一件事”改革,制定《用地集成服务清单》,内容涵盖用地前、用地中、用地后3个阶段九大类别48项服务,帮助企业建立清晰的办理流程。创新实施重点项目用地市级跟踪服务,建立市、县两级分工明确的用地服务保障机制,每年确定100个省、市以上重点项目列入市级服务清单,指定专人全程跟踪,促进项目快速落地。

    ——突出“合”,“三项机制”实现部门保护保障协同。构建项目用地和耕地保护共同责任机制,建立“党政同责、部门协同、上下联动”的共同责任机制,推进耕地保护和项目用地网格化管理工作,并纳入年度目标考核。构建项目用地信息共享机制,市、县两级自然资源和发改部门建立信息共享机制,每月专题对接,及时协同解决项目用地保障中难点堵点问题。构建项目用地共推共管机制,龙岩市自然资源局联合发改委、工信局、交通运输局等部门出台《强化项目用地要素保障合力 精准推动重大项目落地若干措施》,形成工作合力。

 

将乐:拧紧治理责任链 织密地灾防护网

2023年,将乐县自然资源局认真抓好地质灾害防治工作,辅助决策系统中地灾威胁对象信息采集率100%、地灾按期报告率100%、地灾治理工程完成率96.92%、专项补助资金执行率99.11%,各项数据均排在全省前列。2023525日,通过群测群防员有效隐患排查,在滑坡发生前及时转移黄潭镇泰村肖坊自然村村民25人,实现成功避险,获得自然资源部、应急管理部通报表扬。

——坚持高站位精准项目储备。高位推动抓申报,县主要领导亲自挂帅,积极向上沟通,并多次召开专题会议,协调解决项目申报过程中存在的难点堵点问题。专业运作抓谋划,发挥地灾应急支撑队伍的技术优势,充分利用15万和11万地灾风险调查成果,筛选出一批立足民生且可实施的地灾隐患点工程治理项目,建立“县级项目储备库”,力争开工一批、替补一批、储备一批。常态更新抓储备,指导各乡(镇)做好地灾工程治理项目申报工作,精准列出年度计划治理项目清单,确保必要时拿得出、用得上。

——坚持高标准推进项目建设。建立指挥体系,强化项目全生命周期管理,在地灾综合治理项目推进上严格实行“一个项目、一个专班、一套方案、一抓到底”的“四个一”工作机制,定期会商、现场协调,形成收集、反馈、协调、处置闭环管理,确保项目建设指挥调度有力有序。建立督查体系,实行“一周一通报、一月一分析、一季一检查、一年一考核”工作机制,常态化开展现场督查,将乐局联合县政府督查室组建地灾治理项目专项督查组,到治理点现场督查47次,召开问题督促会3次,及时解决问题,推动项目加快建设。建立服务体系,逐个项目制定工作导图,细化工作清单,明确申报、开工、验收、销号流程,定期对建设单位管理人员进行培训,建立微信“将乐县地质灾害项目联络群”,及时共享信息,第一时间协调解决项目建设存在问题,通过构建线上线下相融合的灵活服务形态,有效提高工作效率。

上一条:近日,福州市长乐区自然资源和规划局相关工
下一条:省自然资源厅部署开展“作风建设年”活动

在线联系

官方二维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