要闻目录 - 海峡资源报
加入收藏
首页 本报要闻 往期报纸 国土资讯 文化视野 大地写照 公告 交流平台
正文
当前位置: 首页 - 本报要闻 - 要闻目录 - 正文

只此“青绿”无价宝——三明林权登记、碳汇交易及绿色发展见闻

2023-09-22 10:14:51

 陈静莹

    峰峦叠嶂,碧水如镜。走进三明,一幅以绿色为底色的美好画卷在人们眼前徐徐展开。

    三明市是林深之城,全市森林覆盖率77.12%,森林蓄积量2.1亿立方米,被誉为“中国绿都”。近年来,三明市全面探索践行“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途径,交出了成绩亮眼的答卷。

积极创新,闯出林权登记“新路子”

    在福建沙县农村产权交易中心服务大厅,时常有办事群众来到沙县区不动产登记窗口。据了解,该中心每年平均发放1500本林权类不动产权证书,主要为林农的承包权证和流转的经营权证两类。

    2016年实行不动产统一登记以来,三明市先行先试,坚持以问题为导向,积极稳妥解决林权登记历史遗留问题,持续规范林权类不动产登记,着力探索建立“数据整合、权籍调查、系统优化”三位一体的林权类不动产登记工作新机制。

    针对原林业部门移交的34万宗林权登记基础数据,三明市自然资源局按照“止住新增、解决遗留、长效机制、规范优化”的工作思路,在一年多的时间内,对数据进行分析、实现档案数字化、做好数据关联,并整合形成林权类不动产登记原始数据库,实现林权类不动产登记“一个平台、一套数据、一张图”。

    针对林权地籍调查工作中的难点、堵点,三明市自然资源、林业主管部门联合组建林权纠纷调处工作小组和地籍调查小组,并充实乡(镇)自然资源所工作人员,规范地籍调查形式,明确地籍调查要求,优化地籍调查内容,运用信息技术创新开展林权登记地籍调查工作。

    为进一步明晰林地产权,提高林权不动产登记服务水平,三明市自然资源局探索实践林地所有权、承包权、经营权“三权分置”改革的登记问题,以满足林农、林企的各类登记需求。其中,“三权分置”热度较高,即在巩固集体林地所有权、稳定林农承包权的基础上,开展“三权分置”改革,将原先的“承包经营权”进行分离,林地所有权还属于村集体,承包权还属于农民,分离出来的经营权入市流转。2015年,全省第一本林地经营权证在三明“诞生”。

    自实施不动产统一登记以来,三明全市共办理林权类不动产登记3.39万本,涉及面积912.26万亩,闯出了一条颇具特色的林权类不动产登记“新路子”。

致富有道,“绿票子”变成“红票子”

    林业是林农重要的收入来源,但如何将森林资源资产更好地转化为林业发展资本,帮助林农走上致富路,是个难题。

    2015年7月,三明市首家以公益性服务为主的农村产权交易中心——福建沙县农村产权交易中心成立,农业、林业等主管部门服务窗口入驻。2022年9月26日,福建沙县农村产权交易中心有限公司揭牌,新的交易系统也于当天启动运营。该中心升级为全省首个区域性农村综合产权交易平台,进一步促进资本进山入林下田,助力乡村振兴。自揭牌至今年9月6日,该公司累计挂牌交易标的1495宗,成交1195宗,成交额达7.68亿元。

    2019年,三明市出台《林票管理办法》,沙县区在全省率先推出“林票”,以折资量化的形式明晰林农的产权。作为林农在联营山场中的收益权凭证,“林票”不仅保障林农的承包权益,还提高了林农收益。目前,全区已有29个村发行“林票”5175万元,可在村集体内部交易。

    2021年5月18日,全国首批三明林业碳票在将乐县常口村举行首发仪式,常口村村委会领到编号“0000001”的碳票,这是全国第一张林业碳票,票面上标注为常口村项目面积3197亩林地,监测期碳减排量12723吨,由三明市林业局制发。2022年,这张碳票完成交易,村委会将所得的收益14万元进行分红,村民人均分到150元,通过碳票获得经济交换和补偿。

    “这些年,村里的变化可以用翻天覆地来形容。”常口村党支部书记邓万富说。村集体年收入从20多年前不足3万元提升至目前的185万元,人均年收入从不足2000元提升至3万元以上。

    绿水青山持续释放生态红利,有了林票和碳票,手里的“绿票子”变成了“红票子”,村民们过上了好日子。

牢记嘱托,做好山水田文章

    同样在常口村,截至8月底,“两山学堂”已承接各类培训班78批次。“两山”理论如种子般富有生命力,在山水间生根发芽,为常口村指明了发展方向。

    三明市以生态优先、绿色发展为导向,坚定不移走绿色发展之路,实现高质量发展。“两山学堂”以共享经济的理念,利用省旅游发展集团智慧旅游平台优势,整合常口村供给端资源,为常口村导入客源,与村民合作经营福旅村宴、生态农业、特色民宿等多样化的旅游产品,同村民共享旅游发展成果,走出了一条生态美、产业兴、百姓富的可持续发展道路。

    常口村村民邱彩立就端上了“金饭碗”,吃上了“旅游饭”。

    “月光仔,月嬷嬷,喊你下来食擂茶……”走进邱彩立家的小院,常常能看到她一边唱着本地歌谣、一边擂茶的情景。她说,闲暇时,她会种一些配擂茶的小茶点,比如玉米、早芋、花生、毛豆等,这些都很受游客们的欢迎。在她家中,墙上挂着的“勤劳致富”牌匾格外醒目,这不仅仅是她的人生信条,更是当地村民这些年的生活写照。

休闲旅游、观光农业、特色养殖项目纷纷落地,优质企业接踵而至,村集体与企业共同投资……有了增收途径的村民不再只盯着眼前的山林,逐步发展起生态经济,在“山水田”里写出好文章。


在线联系

官方二维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