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本报记者 郑与国 周海铢 通讯员 曾丽苹
“轰隆轰隆轰隆……”8月底,在光泽县西关叉口(三里亭)至环城西路叉口公路新建工程工地上,记者看到挖掘机正在作业,渣土车往来穿梭,一派繁忙的施工景象。该工程是光泽县推进县城西片区区域发展、打造闽赣省际区域性商贸服务中心的一部分。
据了解,该项目仅用时5天就完成用地报批,跑出报批“光泽速度”。这背后,离不开光泽县土地报批专班3位工作人员的辛勤付出。
成立专班 从零开始
在光泽县委、县政府的大力支持下,土地报批专班于2022年5月13日成立,由来自李坊乡的叶衍珍、鸾凤乡的李艳玲、寨里镇的邱丽君3人组成,配合县自然资源局国土空间用途管制股共同推进项目用地报批工作。
专班似桥梁,既要与省自然资源厅、南平市自然资源局对接,又要紧密联系项目业主、县直有关部门。她们主动服务,放弃休息时间加班加点,做到“报件到哪里,专人就跟踪到哪里”;积极与各相关部门沟通,并按照省自然资源厅审查意见现场整改、补正材料,确保项目用地能第一时间获批。
“正因为有县委、县政府的高度重视和大力支持,我们土地报批专班的工作才能如此迅速顺利地开展。”光泽县自然资源局局长龚武平感慨道。
“由于之前从未接触过这项工作,加上项目用地报批工作专业性强、时效性强、程序繁琐,所以我们要一步一步开始学,在试错中成长。”叶衍珍说。
专班成立初期,之前负责鸾凤乡建设项目征地报批工作的李艳玲,带着没有土地报批工作经验的叶衍珍、邱丽君从零开始,学习工作流程:跑去乡(镇)找领导会签,跑回局里找领导会签,再跑去县里找领导会签,还要跑去林业局、林业站、人社局、测绘公司对接工作……项目用地报批材料准备也容不得半点马虎,材料的拟稿、会签、数据核对等每一步都需要打起十二分精神,认真细心地对待。
面对二人的困惑与问题,李艳玲总是耐心解答、倾囊相授,在共同完成两个项目后,她们已能独当一面。
铆足干劲 猛抓进度
“用地报批的速度关系着项目能否按时落地、开工,所以我们每天都是高压状态。”叶衍珍说。
在接到“光泽县西关叉口(三里亭)至武林北路交叉口公路新建工程项目”的用地报批任务后,叶衍珍立即按下“加速键”。据她回忆,该项目5月24日上报省自然资源厅审查,5月25日省自然资源厅提出审查意见。26日一早,她就与项目业主前往省自然资源厅对接,对接后晚饭都顾不上,便立马返程。抵达光泽县已是晚上10点,她继续在办公室补正材料,直到第二天凌晨1点才回家。5月31日,项目通过省自然资源厅审查。
“这是我印象最深的土地报批项目,最复杂但是报批速度最快!”叶衍珍坦言。“加速度”的成果,是对她披星戴月、尽责坚守的回报。
“回家后,孩子们早已熟睡。他们经常发消息问我什么时候回家,但我有时候都忙到没时间回复。”叶衍珍很是愧疚。在连续几天的高强度加班后,她病倒了。但她并不后悔这样的付出。
“我相信只有耐得住性子、经得起挫折,永远激情满溢、乐此不疲地工作,才能看到开花结果。”这不仅是她的工作信条,也是专班人员的真实写照。
不畏困难 全力以赴
在专班人员当中,一位挺着孕肚的工作人员显得格外显眼,她就是邱丽君。为了项目用地报批能按时完成,她各种工作照常干,也不要求特殊照顾,一直兢兢业业。
“今年的项目用地报批工作和生活都有了各自的进展。工作迎来了‘多节点审查’‘年度数据变更’,生活上则迎来了我的宝宝。”邱丽君笑着说。
但生活总不会一帆风顺。
由于政策变动,报批审核条件越来越严格。今年批前材料完成后,需要再将材料上传至“多节点系统”进行初步审查,经审查后向市里申请用地指标,才可组卷上报省自然资源厅审查。同时,今年8月启用2021年国土变更数据,加上部分项目红线优化原因,土地利用现状数据不断调整,之前做的批前材料全部需要修改,这在增加工作量的同时,也加大了工作难度。
“就在这关键时刻,我怀孕反应加重,还生病,家人都很担心。但因不想影响项目进度和用地指标申请,还是挺着大肚子迎着高温天气撸起袖子干。”邱丽君不顾身体上的不适,依旧奔走于相关部门之间,与他们解释修改原因,希望能得到理解。“我们不能停下脚步,项目用地报批工作是连续的、环环相扣的,一旦停下,项目进度就会受影响。”通过几天的努力,最终完成了材料的修改。
“三位专班同志的辛勤付出,为光泽县的经济社会发展添上精彩的一笔。”光泽县自然资源局副局长翁夏青表示,“通过专班牵头推进、专人挂钩负责、专题协调会商以及倒排工期、挂图作战的方式,我们实现了‘三大攻坚’重点项目应保尽保。”今年以来,该局已完成用地报批12宗,面积383.17亩。
官方二维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