要闻目录 - 海峡资源报
加入收藏
首页 本报要闻 往期报纸 国土资讯 文化视野 大地写照 公告 交流平台
正文
当前位置: 首页 - 本报要闻 - 要闻目录 - 正文

圆烟农增收致富梦——上杭县高标准基本烟田整理工作侧记

2014-11-20 10:04:22

日前,笔者来到上杭县中都镇瑞香村、黄店村采访,看到土地整理后的农田整齐划一,灌溉设施齐全,田间道路畅通,大田里,随时可见正在辛勤劳作的农民,好一派美丽的田园风光。“以前这片低洼田没办法排水,种的烟病虫害严重,产量低,建了这条排水渠,今年种植的烤烟优质高产。”瑞香村烟农何德祥高兴地告诉笔者。

这一变化得益于上杭县2012—2013年实施的高标准基本烟田土地整理项目。项目涉及庐丰、中都、稔田、白砂4个乡镇12个行政村,整理面积6330亩,预算投入资金3285.8万元,受益农户2020户。目前该县已全面完成2013年度烟田土地整理配套设施建设,并顺利通过龙岩市烟草公司高标准基本烟田土地整理验收。

土地整理是一项系统工程,涉及到水、路、渠、地等各个方面,关乎当地群众的切身利益。上杭县把高标准基本烟田土地整理项目作为新农村建设和为民办实事重点项目来抓,精心组织、周密安排、部门协调,全力推进。

为打消群众由土地整理而产生的自家田地增减、土地肥力是否丧失的疑虑,上杭县烟草、国土资源部门和镇、村两级协同配合,通过召开各种会议,大力宣传烟田土地整理的意义和重要性,并制定土地分配流转实施方案,协助填写流转和权属登记表,签订流转协议,确保高标准烟田土地整理项目内业资料真实可靠。同时严格按照龙岩市土地整理相关工作要求,派出6名驻点人员和2名工程师负责全县烟田土地整理工作。

上杭县烟草、国土资源部门按“土地平整化、设施配套化、种植科学化、管理规范化、效益规模化”要求,以提高土地综合利用率为目标,在项目区内全面实现田网、渠网、路网配套率100%,努力把低产地、低洼地改造成“田成方、渠成网、路相通、旱能灌、涝能排、机能耕”的高标准农田,为农民增收提供保障。

为确保工程质量,上杭县烟草、国土资源部门严格执行《高标准基本烟田土地整理施工合同》,要求施工单位根据本标段工程量,以旬为单位,制定详细施工计划,上足劳力、机械,确保工程进度,不误农时、限期完成。项目业主、项目所在村、监理单位加强监管,确保文明施工、科学施工,真正使田块满足机械化耕作条件。2012年12月18日,龙岩市高标准基本烟田土地整理现场会在上杭召开,该县成为全市烟田土地整理工作的标杆典范。我省南平、三明及湖南郴州等地先后派人到上杭学习烟田土地整理经验,国家、省、市烟草部门领导也莅临上杭参观指导,并对上杭烟田整理工作给予高度评价。

整理好的烟田交付后,庐丰、稔田、中都、白砂4个乡镇项目村积极引进和培养规模种烟户,保证耕地全部用于种植烤烟,高标准基本烟田土地整理实现了“当年建设,当年使用,当年见效”目标,项目实施乡镇种植烤烟面积比上年大大增加。

“中都镇瑞香、黄店、仙村三个村通过烟田土地整理,小丘变大丘,田成块、地成方,田间还修建了可通行农业机械的机耕道,田块之间和周边修建了防洪排洪沟及排灌系统,沿溪沟砌筑了防洪堤岸,确保旱能灌、涝能排、机能耕、旱涝保收。”中都烟草站站长丘开勇说。“平整后的土地便于机械化作业,实现了减工降本、提质增效目标。”中都镇瑞香村党支部书记钟春兴给我们算了一笔账:原来种一亩烟叶需用工日30个左右,如今起垄、培土都能实现机械化,减少了8个工日。

中都镇政府分管烟叶生产的副镇长钟杭星对烟田整理给予充分肯定:“去年新建的烟田配套设施,今年就发挥了大作用。一是沟渠发挥排灌作用,改变了以往窜灌、漫灌的耕种情况,对于烂泥田起到了较好的排渍作用,保证了田块的用水平衡。二是道路桥梁提供了交通便利,田间道路拓宽、生产路修筑、桥涵建设为烟农运输肥料、烟叶提供了便利,改变了以往因交通不便,烟农肩挑手提的生产运输模式。三是水患易发地段建设防洪堤,避免了水流淹没农田造成烟农经济损失和水土流失。四是田块平整方便机械耕种,小丘整成大丘,田埂修筑顺直稳固,耕地成块连片,扩大了耕地面积,提高了耕地利用率和机械化耕作水平。”

“通过土地整理,在项目区打造以机械化、规模化、标准化、集约化为标志的现代烟草农业示范区,让山区通过发展现代化烟草农业,圆烟农增收致富的梦想。” 上杭烟草专卖局局长郑开强说道。   郭子雄


在线联系

官方二维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