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讯 近日,省煤田地质局召开2023年工作会议,明确新一年工作目标,将聚力打造“大地质、测绘地信、化验测试、科技创新”“四大高地”
——打造“大地质”高地。力争在区域矿产调查、战略性矿产资源勘查、海砂优选靶区勘查、海洋环境调查、无居民海岛岸线勘测、综合性地质调查、地质灾害监测预警等领域承揽更多项目,努力构建新时代的“大地质”格局。
在巩固地质找矿上,将主动对接国家、省级新一轮找矿突破战略行动,积极参与公益性基础性矿产资源调查,加强成矿规律和成矿预测研究,重点开展省内14种战略矿产资源项目储备与勘查。在技术支撑服务上,将为全省自然资源系统提供更加全面周到的技术支撑和保障服务;在全省自然资源大监管、系统安全检查、汛期地灾防治、自然资源调查监测、“天地网”核查处置、战略性矿产资源勘查、生态保护修复、国土空间规划编制等方面提供技术支撑,发挥更大的作用。在拓展地质领域上,将加大力度拓展地质环境调查评价、地灾防治与自然灾害风险调查评价、水工环地质、美丽乡村规划、土地综合整治、地下空间资源综合调查等领域市场业务;争取承揽场地污染调查、特色农业地质、绿色矿山建设、山水林田湖草生态保护修复等生态环境地质市场的业务;积极介入全省海域海岛生态系统调查评价、海洋环境本底调查;推进重点地区非常规能源潜力评价。在融入地方发展上,将积极拓展农业农村、林业、水利、生态环境等政府职能部门新兴业务;协助地方政府申报地质文化村、地质公园等;做好水泥用灰岩、建筑用石料、机制砂和海砂等资源的勘查工作。
——打造测绘地信高地。加强“多测合一”资格的入库和项目拓展,对接政府职能部门需求,积极为自然资源、住建、生态环境、水利、农业农村等部门提供测绘技术支撑;强化应急测绘保障服务,开展无人机航空摄影;加强应急测绘数据储备,为地方政府应急需求提供测绘地理信息数据和技术支撑服务。
主动对接各级自然资源主管部门,重点拓展自然资源调查监测、确权登记、生态保护红线划定、国土空间规划编制、新型基础测绘、海洋测绘、土地综合整治等领域业务,为自然资源“两统一”管理提供全要素技术支撑;重点拓展年度国土变更调查、国情监测、卫片执法调查、市县级的“天地网”调查业务、城市地下空间调查、城市管网检测等;推进新型基础测绘、实景三维测绘、数字城市地理信息框架建设等关键核心技术研究;积极介入海洋测绘业务领域和技术研究,持续推动卫片执法动态监测平台建设,提升“两违”执法技术支撑能力;加强测绘产品深加工和数据集成技术的应用研究,真正打通测绘地信业务全产业链的最后“一公里”。
——打造化验测试高地。加强人才队伍建设、设备更新、实验场所改造、质量安全等多方面管理,提升资质等级和检测能力,力争达到省内领先、全国一流水平。稳步扩展矿产类区域地球化学样品检测、稀土元素检测、煤质化验、矿产品检测、岩石力学试验等项目省内外市场;适时开展水质检测、环境监测资质扩项工作,大力拓展地表地下水质检测、环境监测、土壤检测及有机检测业务;积极服务现代农业生产,承接基层农户和农业企业检测业务,助力保障粮食安全。介入耕地质量等级调查、土地整治与土地复垦等业务,助力高标准农田建设、绿色农业高质量发展。
——打造科技创新高地。坚持科技兴局,继续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紧抓科技创新“牛鼻子”,以市场为导向,加大与行业发展、产业转型和生产经营密切相关的技术攻关力度。
提高科研立项水平。积极争取省科技厅、省自然资源厅的科研立项,突出新业务领域、新技术手段的研究。在重点攻关项目上,加强绿色勘查的技术研究、海洋地质领域技术研究、生态修复治理技术和施工作业标准的研究、矿产资源破坏价值鉴定技术标准研究、测绘地信产品的深加工和数据集成技术研究、实景三维测绘技术研究、海洋测绘技术研究以及三明万寿岩地质遗迹与古人类活动遗迹环境保护专题研究等。坚持借力借智,加强与高等院校、科研院所的技术交流合作。锻造高素质人才队伍,多渠道引进专业技术人才、紧缺专业人员、高职称专业人才、综合管理人才。加强年轻人才的培养使用力度,突出专业领军人才、技术工匠型人才、综合管理型人才的培养和选拔,加强新技术领域和新业务领域专业人才的培养。在提升装备和信息化水平上,积极引进新技术手段、新技术装备,超前谋划软硬件的配套升级,促进装备水平提升。
■ 特约记者 林明辉
官方二维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