要闻目录 - 海峡资源报
加入收藏
首页 本报要闻 往期报纸 国土资讯 文化视野 大地写照 公告 交流平台
正文
当前位置: 首页 - 本报要闻 - 要闻目录 - 正文

定量 定权 定价 定责——我省积极维护自然资源资产权益纪略

2023-03-02 13:10:21

■ 赵勤恩 谢延旺

    “维护资源资产权益,更好发挥产权制度的激励约束作用,实现好、维护好、发展好各类自然资源资产产权主体合法权益。”日前,全国自然资源工作会议就维护资源资产权益作了深入阐释和部署。

    近年来,作为全国首个生态文明试验区,我省围绕统一行使全民所有自然资源资产所有者职责,着力在自然资源资产“有什么、有多少、谁所有”等关键环节积极探索,率先开展全民所有自然资源资产管理体制、产权制度、所有权委托代理机制等多项试点改革,推进自然资源资产所有者权益管理取得积极成效。

定量:摸清资源“家底”

    日前,我省向自然资源部报送全民所有自然资源资产清查第二批试点成果,标志着这项工作取得了阶段性成果。

    如果把自然资源看成一个大家庭,那么家庭成员除了山、水、林、田、湖、草,还有海域、无居民海岛等。多彩福建,山海相连,自然资源类型齐全。

    要行使好自然资源所有者权益,首先要搞清楚自然资源“有什么、有多少”。过去,由于存在多头管理、数据重叠等问题,自然资源家底是笔“糊涂账”。为了摸清家底,2020年,我省选择福州市、厦门市全域以及晋江、南安、浦城等县(市、区),开展全民所有自然资源资产清查试点工作。

    经过2年多的努力,省自然资源厅建立了自然资产清查省级价格体系,不仅推动试点地区摸清土地、矿产、森林、湿地、海洋、草原等6类全民所有自然资源实物量,估算经济价值量,还进一步验证并优化了清查技术路径与方法,形成了可复制、可推广的自然资源资产清查经验。

    近年来,我省还组织开展国土“三调”、年度国土变更调查、海岸线修测、地质灾害隐患排查等基础调查工作,统筹推进矿产、森林、湿地等专项调查。目前,基本查清了全省土地、森林、矿产、湿地、海岛等资源的种类、数量、质量、结构,以及保护与利用情况。

    为了让数据更好懂、更好用,我省把分散的各类调查成果统一到“三调”底图上来,构建全省自然资源家底“一张图”。“在这‘一张图’上,既能清晰展示自然资源的分布、种类、数量等情况,还可看到项目合规性分析、数据叠加分析等场景。”省自然资源厅地理信息中心负责人说,以往要确定一个项目的选址,企业要挨个部门跑,如今图上一查便知。

定权:给山水找到“主人”

    一溪贯群山,清浅萦九曲。春日里的武夷山层峦叠翠、云海排空,分外迷人。

    武夷山国家公园是目前我国唯一一个在世界双遗产地建立的国家公园。这里,也曾由于自然资源所有权人不到位、所有者权益不落实,导致一些过度开发利用现象,影响生态安全。

    为了给山水找到“主人”,明确所有者权责,几年前,武夷山国家公园被列入我国自然资源统一确权登记试点地区。

    “自然资源统一确权登记就是对水流、森林、山岭、草原、荒地、滩涂、海域等自然资源‘上户口’。”省自然资源厅不动产登记局工作人员说,“上户口”之前,关键要划清四条“边界”,即全民所有和集体所有之间的边界、全民所有和不同层级政府行使所有权的边界、不同集体所有者的边界、不同自然资源类型的边界,以此清晰界定全部国土空间内各类自然资源资产的所有权主体,着力解决自然资源所有权人不到位、所有权边界模糊等问题。

    我省将自然资源统一确权登记纳入了重点改革任务,大胆探索,成效突出——在全国率先开展试点,对水流、森林、山岭、荒地、滩涂以及探明储量的矿产资源等自然资源的所有权统一进行确权登记;制定全国首部地方性自然资源统一确权登记办法……

    目前,全省范围内有明确批准界线的36个自然保护区、26个风景名胜区,以及闽江等8条河流的干流和主要支流、40个无居民海岛的权籍调查等工作已经完成,待相关政策出台后,即可办理登记,完成确权登记工作。

    针对自然资源分散管理和登记,导致资源界线不清、权利归属不明等问题,我省完成了两项标志性的改革:一是建立和实施不动产统一登记制度改革,实现了多部门登记到一个部门登记的转变;二是实行自然资源统一确权登记制度改革,实现了从不动产登记到自然资源全要素登记的转变。

    产权登记是涉及国计民生的大事,产权明,则要素活、市场活。我省坚持城乡统筹,一体推进确权登记,年均办理各类不动产登记约280万宗,不动产抵押权登记年融资超1万亿元。同时,在全国首创“外网申请、内网办理”“二手房转移登记一件事”集成套餐服务等模式,不动产登记服务更加便民高效。

定价: “青山”变“金山”

    “我家3口人,领到450元。”“我家5口人,领到750元。”日前,将乐县常口村村民收到了全村首次出售“空气”的收益红包。

    去年,常口村领取了编号为0000001”的全国第一张林业碳票,成为中国“碳票”第一村。林业碳票是林地林木的碳减排量收益权的凭证,相当于每片林子的固碳释氧功能可以作为资产、进行交易的“身份证”。而常口村这张碳票共涉及全村3197亩生态公益林,被折算成碳减排量12723吨,卖出14万多元。如今,以现金的方式发放给全体村民,每人分红150元,实现了“碳票”变“钞票”。

    这是“青山”变“金山”的生动一例。自然资源资产价值是多元的,包括经济价值、生态价值和社会价值。由于自然资源种类繁多、用途广泛、因素复杂,资产权益价值实现极其复杂,尤其是如何建立生态产品价值实现机制,更是新时代一个重大课题。

    近年来,我省深入开展生态产品价值实现机制试点,拓宽“两山”转化路径,形成多项可复制、可推广的“福建经验”,“生态银行”“水美经济”等被自然资源部纳入典型案例,向全国推广。

    ——做大“生态银行”,让资源变资产。在顺昌县、建阳区等地深化提升“森林生态银行”建设,将交通条件、生态环境良好的林场、基地作为旅游休闲区,运营权整体出租给专业化运营公司,以“三个一”实现“三个变”,即以“一村一平台”实现分散变集中、以“一户一股权”实现林农变股民、以“一年一分红”实现资源变资产。通过“生态银行”模式创新,盘活了森林资源资产,增加了村集体和林农收益。

    ——培育“水美经济”,引来发展活水。在光泽县、建阳区等水资源富集地区,通过搭建运营平台,对水资源生产要素进行市场化配置,引入社会化资本,积极发展包装水、绿色养殖和康养等生态产业,形成了多个年产值超百亿元的水生态产品产业集群,为当地经济发展注入了“活水”。

定责:当好资源“管家”

    时下,行走在闽江流域,随处可见流水潺潺、碧草青青、百花飘香,鱼翔浅底、白鹭纷飞……如诗如画的美景令人沉醉。

    闽江流域是我国东南地区重要的水源涵养地、水土保持地和生物多样性保护地。但这里曾因自然资源资产所有权不明、职责不清,导致一些地方资源被过度开发,生态环境遭到破坏,河流受污染、生物物种减少。

    为了重现一江春水,2017年,闽江流域山水林田湖草生态保护修复工程被列入全国第二批试点工程,项目总投资121亿元,经过5年综合治理,有了如今的“岸绿、水清”。

    如何避免类似“先破坏后治理”的老路?目前,一项名为全民所有自然资源资产所有权委托代理机制的试点工作正在我省蹄疾步稳开展。

    以前,各级政府对自然资源资产同时履行所有者职责和监管者职责,既当“运动员”,又当“裁判员”,所有者权利与监管者权力混淆不清,造成权力缺乏有效规范、监管责任难以落实等问题。

    据介绍,这项试点工作,重点是解决全民所有的自然资源资产所有权人不到位和管理权责不清两个突出问题,建立一套“统一行使、分类实施、分级代理、权责对等”的国家所有权管理模式,落实和维护国家所有者权益,实现资源资产的有效保护和合理利用,促进自然资源资产高效配置和保值增值。

    2022年,我省印发全民所有自然资源资产所有权委托代理机制试点实施总体方案、自然资源清单等多个文件,明确改革的“路线图”“时间表”和责任分工。

    在这项试点改革中,有两方面内容为我省创新:一是增加具体承担部门。在明确省政府作为履职主体的同时,将省自然资源厅、国资委、税务局等相关单位增设为具体承担部门,使部门职责分工更加明晰。二是增加所有者职责分类。按照“主张所有、行使权利、履行义务、承担责任、落实权益”5个方面所有者职责内涵,对所有者职责具体内容逐条进行梳理,使职责逻辑与分类更加清晰。

    维护资源资产权益是一道崭新时代考题。省自然资源厅有关负责人表示,将牢牢把握“两统一”的职责定位,着力创新自然资源资产所有权的实现形式,逐步建立分类科学、权利明晰、权能丰富的自然资源资产产权体系,促进资源资产高效配置和保值增值。

 


在线联系

官方二维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