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讯 日前评审通过的由省地质调查研究院承担的“福州城市地质调查”,取得了丰富的成果,其中13项成果经查属创新性成果。
福州城市地质调查,是国土资源部中国地调局与福州市合作开展的大型综合性地质调查。调查范围为福州市城市规划区,总面积6131平方公里,其中重点工作区面积1587平方公里。该项调查采用水文地质、工程地质、环境地质综合调查和专题研究相结合的方法,着力解决福州市建设与发展急需重点解决的地质问题,开展了3个专项调查、8个专题研究,以及地质数据库建设和地质信息管理服务系统的研发。
该院在充分收集区内水文地质、工程地质、环境地质资料的基础上,进行了综合分析研究。通过3年多认真细致的工作,厘定了工作区第四纪地层结构,阐明了长乐滨海平原、福州盆地地层充填序列及其沉积环境等特征,统一了福州盆地、长乐滨海平原的地层划分对比标准,建立了49个工程地质标准层,编制了岩相古地理图;揭示了福州盆地、长乐滨海地区的发展演变过程,基本查明了古河道、暗滨及弧石、砂土层、淤泥层等岩土体的空间分布规律,分析了区内岩土工程存在的主要地质问题;对区内主要断裂构造进行了地表追索和物探、钻探验证,推断了主要断裂构造的空间展布和活动时代,对区域地壳稳定性进行了评价;在调查分析区内地下空间开发利用现状的基础上,采用层次分析法对地下空间开发利用的适宜性进行了评价;对地铁规划沿线进行了工程地质调查,分析了地铁规划沿线场地的地貌特征、各类岩土体分布规律及其工程地质性能,提出了地铁施工过程中应当注意的工程地质问题;计算了区内地下水天然补给资源总量、可开采资源量,提出了地下水、地表水两类战略应急供水方案,提交了地下水集中式应急供水水源地3处、地下水分散式应急供水点97处,地表水应急供水点8处;调查了闽江、乌龙江及其两岸水文地质、工程地质特征,对各条岸线进行了工程建设适宜性评价,编制了闽江、乌龙江及其两岸埋深20米以浅可利用河沙资源分布图;获取了滩涂变化、海岸线变化、地下水咸化、闽江咸潮上溯的数据,取得了对地下水咸化、海水入侵的认识;对区内垃圾处理现状进行了调查,研究了区内场地地质条件,提供了8片9处垃圾处置备选场址;对地表水质量、地下水质量、土壤中砷镉铬铜汞镍铅锌等8种重金属元素及农业土壤环境进行了调查评价,并进行了分区;对地热、地质遗迹、河沙等地质资源进行了调查评价;建立了地质信息数据库,研发了具有视效逼真、直观的三维可视化功能的地质信息管理服务系统。
通过福州城市地质调查,显著提高了区内的地质研究程度。省地调院从本次工作取得的新认识、新发现中,选送了13项成果,经国土资源部地学科技查新站进行查新,认定“除本次的课题成果外,国内均未见相同的文献报道”。 ■ 叶笃盛
官方二维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