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讯 近日,南平市出台《南平市进一步从严加强耕地保护的若干措施》,要求进一步压实各级党委和政府责任,落实“长牙齿”的耕地保护硬措施,建立健全“党政同责、部门协调、公众参与、上下联动”的耕地保护监管机制,坚决遏制耕地“非农化”。
《措施》围绕从严加强规划管控和用途管制、从严依法管控耕地、从严规范补充耕地项目管理、从严强化执法监察和监督管理、从严落实耕地保护共同责任机制等5个方面提出20条措施。
——从严加强规划管控和用途管制。严格国土空间用途管制,严禁擅自通过规划修编或局部调整增加非农建设占用耕地规模;严格耕地用途管制,建设项目选址应自觉避让耕地和永久基本农田,严禁占用永久基本农田。
——从严依法管控耕地。落实永久基本农田保护目标,严禁占用永久基本农田发展林果业、挖塘养鱼等;落实耕地利用优先序,耕地、永久基本农田、高标准农田按要求落实生产;落实耕地“占补平衡”和“进出平衡”,按计划逐步推进;加强临时用地审批,不得修建永久性建(构)筑物,不得占用永久基本农田;做好设施农业用地管理,严禁占用永久基本农田,不得改变农业性质和农业用途。
——从严规范补充耕地项目管理。强化选址论证,科学规划设计,严格实施验收,加强后期管护,防止新增耕地出现抛荒、水田旱作、非法占用等情况。
——从严强化执法监察和监督管理。建立“网格化”执法巡查制度和限期整改制度;强化破坏耕地查处,实行案件三级查处机制、案件限时办结机制、案件限时移送机制和案件执行工作专班机制;强化违法预警,加强执法监察队伍建设,严肃问责问效。
——从严落实耕地保护共同责任机制。实行党政同责,一票否决、终身追责;落实部门共同责任,自然资源、农业农村、林业、发改等部门协作配合,共同落实耕地保护责任;推动齐抓共管,进一步加大耕地保护宣传力度,发挥舆论监督作用,并建立举报奖励机制,努力推动全社会齐抓共管。
■ 廖孟轩
官方二维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