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赵勤恩
连江大沧用地项目连夜签批上报,福耀科技大学(暂名)用地报批仅用2个工作日获省政府批准,厦门第三通道用地当天通过自然资源部审核…… 今年以来,全省自然资源主管部门以“三提三效”为抓手,深入开展“要素保障服务提升年”活动,强服务、聚合力、优流程,助力一个个重点项目用地、用海审批跑出“高铁速度”,为全省经济发展的“稳”与“进”提供了自然资源要素支撑。
靠前服务,审批更“快”
11月19日,福耀科技大学首栋楼——明德堂及行政楼建成封顶,其余33座建筑也将陆续封顶,创造了一个大项目在当年开工、当年封顶的新纪录。
福耀科技大学是由知名企业家曹德旺先生首期捐资100亿元创建的一所研究型大学。该大学位于福州高新区南屿镇流洲岛,总占地面积1273亩,首期规划建设34栋大楼,总建筑面积约87万平方米。
“项目去年11月选定地扯,今年5月正式动工、年底主体工程封顶,这样的建设速度离不开自然资源主管部门靠前服务、全力保障,特别是在规划选址、用地保障等方面给予的大力支持。”福耀科技大学有关项目负责人感激地说。
为了助力福耀科技大学早日开工建设,省、市、区自然资源主管部门高度重视,成立工作专班,从项目选址到成片开发方案编制、从征地到用地报批,均提供“一条龙”服务,对有关问题逐一分析研究,及时解决。同时,创新“分节点”审查机制,对项目实行用地报批分段审查,从源头上把住报件的质量关。
抓早抓细抓实每一个环节,助力项目高效获批。福耀科技大学用地于4月8日上报省政府,4月10日就获批。福耀科技大学项目建设提档加速,是我省自然资源主管部门全力保障重点项目用地、用海的一个缩影。
今年以来,省自然资源厅把要素保障工作列为头等大事抓早抓实,厅领导带队下基层、入园区、进企业,通过点对点、面对面、零距离沟通、指导,解决问题400多个,打通审批“最后一公里”,促进项目“快报、快审、快批”——漳汕高铁项目用地、用海仅用时2个工作日就通过自然资源部预审;厦门第三通道项目用地当天获得自然资源部审核;万华工业园7935亩历史围填海问题处理方案快速获得自然资源部备案……
凝聚合力,保障更“优”
打桩机轰鸣、运土机穿梭……初冬时节,泉州白濑水利枢纽工程大坝主体工程建设现场,一片热火朝天的景象。
作为我省自新中国成立以来投资最大的单体水利工程项目,白濑水利枢纽工程概算总投资142.69亿元,水库总库容5.44亿立方米,涉及移民总人口4万余人。
白濑水库用地面积大、报批层级高,存在用地指标保障和耕地占补平衡等多个难题。面对挑战,各级自然资源主管部门强化“合纵连横”,与发改、水利、农业、林业等部门横向联动,建立问题共商、信息共享、项目共推、执法共管的协作配合机制,定期会商、合力攻坚。
泉州白濑水库建设指挥部有关负责人说,在省、市自然资源主管部门积极沟通、协调下,白濑水库项目主体工程及安置地、公路铁路改线等配套设施项目均由自然资源部统筹配置用地指标,节省了新增用地指标6010亩,耕地占补平衡指标在省自然资源厅的统筹调度下得到了保障。同时,用地采取捆绑方式报批,大幅缩短了审批时间。
凝心聚力,换来一纸“通文”。今年7月,白濑水利枢纽工程项目用地获得国务院批准,总面积20.89平方千米。
加强部门联动是做好自然资源要素保障一项重要法宝。今年来,省自然资源厅不断健全工作机制,形成“上下联动、左右联合”的保障服务新格局,优化保障质量。
各地纷纷创新举措,强化联动。例如,漳州市自然资源局提请市委、市政府,将自然资源要素保障工作纳入“七比一看”竞赛,并认真研究比分设置,科学制定考评方案,压实地方责任,自然资源要素保障工作由过去的自然资源主管部门“一家担”变为地方党委、政府“共同抓”,形成全市“一盘棋”。
众人划桨开大船,助力要素保障提质提效。今年1—11月,全省共获批用地16.2万亩,同比增加60.5%,其中获批省级及以上重点项目用地210宗、面积8.6万亩,同比增加75%,各类用地需求实现应保尽保。
联办网办,效能更“高”
8月26日,晋江新智造产业园项目交地当天,项目业主从晋江市自然资源局工作人员手中一次性拿到了《国有建设用地使用权出让合同》《建设用地规划许可证》《不动产权证书》《建设工程规划许可证》等,这是该市首宗带建筑设计方案出让并实现“四证同发”的工业项目。
“在省厅的指导下,我局在地块出让前,就先通过‘多评合一模拟审批’明确了地块设计方案,并完成‘三通一平’等工作,大大节省了土地竞得人的用地成本,减轻了企业负担。”晋江市自然资源局相关负责人介绍,在地块出让后,又采取联审联办、快审快批模式,在地块完成交地手续当天,同步核发“四证”,实现“交地即交证、拿地即开工”。
“我们从竞得这块地,到拿到工程规划许可证等4个证书,前后不过5天时间,审批真是高效、便捷。”项目业主向自然资源局竖起了大拇指。
这不是个例。为了助力企业”快、优、少”报批,让一个个项目快建快产,全省自然资源主管部门持续深化“放管服”改革,着力提速增效。
省自然资源厅充分运用信息化技术和大数据分析,在全国率先实现建设用地三级联网审查、审批基础上,进一步推进用地报批系统改造升级,强化多节点、并联式、标准化自检功能,实现用地报件分节点即报即审。同时,开通网上审批系统,在疫情期间,线上系统仍正常受理审批,不受影响。
福州市自然资源和规划局持续优化用地、用海审批流程,推进不见面审批、清单化管理、项目化落实、工程化推进,推广海域使用申请报件全程网办,办理结果网上回复或邮寄送达申请人,做到“一趟不用跑”。
泉州市自然资源和规划局推行工业项目“桩基先行”和分类试行城乡规划实施公开公示制度,开启工业项目审批“线上申报、线上受理、线上评审、线上发证”的审批模式,实现“全程网办”。
强服务、聚合力、优流程,提高了审批效能。目前,全省项目用地报批平均用时为19.5天,相较以住大幅减少,有效助推项目早落地、早开工。
官方二维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