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房永雯
当新时代的阳光照耀着省121地质大队的升旗台,一面简约而不简单的旗帜赤金相衬、镰锤相交,在心之所向、目之所及中徐徐升起。一路“旗”迹,承载着中国共产党铸就百年辉煌、实现伟大复兴的荣光与梦想,亦见证着121队——这支被四部委联合授予“全国地质勘查功勋单位”的队伍用近70年的坚守,追随“旗”迹、对党忠诚、创造奇迹、为民服务的信念与担当。
追随“旗”迹,是坚持“人民至上、生命至上”的逆行奋迹
1968年,为响应党中央扭转“北煤南运”号召,121队果断割舍扎根山东15年的基业,整建制南迁闽西革命圣地。2008年,选派专家第一时间赶赴汶川抗震救灾。2010年,作为全国煤田地质系统首批支援云南抗旱找水突击打井唯一一家施工单位——福建省煤田地质局的主力,连夜出征,接连刷新西南地区高海拔红层下找水大涌水量记录,被原国土资源部授予“国土资源系统西南抗旱找水打井工作先进集体”荣誉称号。
新时代下,121队赓续追随“旗”迹的红色血脉,始终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做到心怀“国之大者”。作为省自然资源厅指定的应急技术支撑单位,该队党员临危不惧、逆行而上,为龙岩市5个县(市、区)提供山体滑坡、崩塌、泥石流等地质灾害防治全天候服务,年均排查地灾隐患500多个。同时,积极开展我省地灾监测中心地灾点无人机航测、省地灾防治自动化监测项目现场选点及“两图一表”编制、省内部分县(市、区)1:5万地灾调查与风险评价等工作。完成2567户国家、省级贫困户易地安置住房地灾现场调查评估,多次收到锦旗和感谢信。
2020年,新冠疫情突袭而来,该队党员坚决扛起“抗疫一线党旗红”的政治责任,脱下“地勘红”,换上“志愿红”,舍生忘死,全天作战,常态化开展测量体温、科普宣传、引导劝返、代购物资等志愿服务。全队累计约800人次冲锋在福建、河北、新疆等抗疫一线,多人荣获“抗疫先锋”“最美志愿者”等荣誉。
追随“旗”迹,是服务“两个统一行使职责”的光荣足迹
“进入新时代,围绕支撑保障自然资源管理中心工作,我们要在党旗的引领下,做新时代‘三光荣、四特别’地质精神的传承者,发挥公益性科技服务型地勘队伍作用,在汛期地质灾害防治、战略性矿产资源勘查、国土空间规划等方面,提供全面周到的技术服务和工作支撑,为助力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全面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而团结奋斗!”该队党委书记余福强说。全队上下不折不扣地落实习近平总书记重要指示批示精神和党中央决策部署,融入保障能源资源安全、建设美丽中国、一带一路、老区苏区振兴发展等大局,足迹遍布云、贵、川、新、晋、蒙、甘、陕、赣、湘、宁、黑等省份,以及菲律宾、印尼等国家。
该队坚持地质找矿为第一要务,突出国家和我省急需、紧缺的清洁低碳能源、战略性资源等勘探工作,累计完成钻探进尺300多万米,新发现近90处煤炭资源赋存地,提交各类最终地质报告130多件,探明煤炭资源量约250亿吨、铁矿资源量约4亿吨、油页岩资源量约4.5亿吨、膨润土资源量约220万吨、耐火粘土矿资源量约50万吨、脉石英资源量约60万吨、铅锌矿资源量约35万吨等。同时,服务生态文明建设,助力打好污染防治攻坚战、服务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等。
近年来,该队承担了我省第三次全国土壤普查、龙岩市第二次全国污染源普查、龙岩市3个县6个乡(镇)第三次全国国土调查、龙岩市全国地理国情监测等工作任务,以及雁石新兴纺织工业园等省重点工业项目的工程勘察工作,完成我省72个县(市、区)耕地质量提升和化肥减量增效以及74个县(市、区)农业资源与生态环境保护项目土壤样品检测。助力扫黑除恶、执法监测,配合完成自然资源部卫片执法“回头看”疑似越界开采现场测量;承担天山矿业公司越界开采案价值逾亿元的矿石量技术鉴定工作,这是龙岩市越界开采矿产资源采空区最多、矿石量价值最大案件。
此外,还开展了环境地质调查、区域地质调查、矿产地质调查、农业地质调查等基础性、公益性、社会服务性工作。
追随“旗”迹,是践行“忠诚在心、岗位奉献”的无悔事迹
“我们要认真学习习近平总书记给山东省地矿局第六地质大队全体地质工作者的重要回信精神,结合学习‘全国最美地质队员’陈智委、‘全国抗震救灾先进个人’郑志忠等121队老一辈先模的拼搏精神,成为新时代对党忠诚、爱国奉献的最美地勘人!”在该队开展的对党忠诚教育中,年轻一代党员不仅用言语表达志向,更用行动兑现初心。
黄孝勇,屡获殊荣的75后老党员。曾带领2台钻机,克服新疆入冬道路冰封、长期暴雪造成的钻机进场、材料运送等难题,带领团队完成12个省级项目,参与找矿30.3亿吨,所在团队赢得“全国青年文明号”“福建省工人先锋号”等殊荣。
钟雷文,参加工作15年来,始终从事地质工作中最艰苦、作业难度最大的物测工作,将8年青春挥洒在省外野外勘探一线。带队服务第三次全国国土调查等项目。参与的2个地质找矿项目获得自然资源部“找矿突破战略行动优秀找矿成果”荣誉。
祝安奇,省煤田地质局“五心级职工”“地质勘查专业技术骨干”荣誉获得者、刷新队最深钻孔记录的技术骨干,连续7年带队服务“一带一路”战略。带领团队完成省内516个国土空间规划、地灾防治、工程勘察类项目。
殷建国,“第七届福建省地质科学技术奖——银锤奖”“福建省青年岗位能手”。承担2个国家级、5个省级项目等,参与的项目共提交资源储量30多亿吨。带领团队服务生态文明建设,开展农业地质、矿山生态环境恢复等工作。
李端伟,主动请缨赴河北抗疫的优秀党员,参与提交煤炭资源储量20多亿吨,荣获省煤田地质局“找矿科技成果一等奖”。克服新疆乌恰矿区平均海拔4500米、海拔落差400米、山势陡峭、野兽侵扰等困难,带领团队完成野外调查任务。
颜景强,在印尼工作期间,克服当地地震不断、毒兽出没的恶劣环境影响,不怕蚊虫叮咬,穿越热带雨林进行地质填图,坚持完成一百多个钻孔的水文地质工作。为工作曾连续加班一个月,两次陪产假均未休满,也未陪伴省外来探望的父母。
在满载“全国模范地勘单位”“全国地质勘查行业先进集体”“全国危机矿山接替资源找矿专项先进集体”等荣誉的121队,还有许多党员仍始终冲锋在前、奋勇在先……
官方二维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