要闻目录 - 海峡资源报
加入收藏
首页 本报要闻 往期报纸 国土资讯 文化视野 大地写照 公告 交流平台
正文
当前位置: 首页 - 本报要闻 - 要闻目录 - 正文

材料“网上接” 审批“不见面”——福州市自然资源和规划局推行不见面审批工作侧记

2022-11-22 08:09:54

本报记者 郑与国 通讯员 林育秀 方清清

 “太好了,以后在公司就可以通过网络直接申请办理用地规划许可证,这对我们来说既省时、省力,又省去可能因业务不熟悉带来的麻烦……”926日,当得知即日开始,福州市实现“经营性项目用地规划许可证”“建设工程规划(含临时建设)许可证核发(建筑、市政)”“规划条件核实及土地核验”3个事项“不见面审批”时,福建日出东海投资有限公司的工作人员毛盾高兴地说。

    “推行‘不见面审批’,既是为了落实国务院决策部署,持续优化营商环境,也契合当前新冠肺炎疫情防控的需要,我局从202111月就开始谋划,经过不断创新和优化,终于落地实施。”福州市自然资源和规划局信息化处处长黄一珍介绍道,这项举措在全省自然资源系统内有很多创新亮点。

迎难而上 营商环境再优化 

   2020年开始,因新冠肺炎疫情防控需要,前往福州市行政服务中心大厅办事经常需要提前预约,同时必须“亮码”而入,工程建设项目报建和获取审批结果颇受影响。

    为解决这个问题,也为了深化“放管服”改革,持续优化营商环境,落实国务院关于“互联网+政务服务”的重要决策部署,按照“网上办、掌上办、一次办”的工作思路,福州市自然资源和规划局积极探索,大胆创新,开展建设项目审批从申报、受理、审批、发证及存档等全流程“不见面审批”的改革实践探索,积极推行无纸化办公,进一步提升政务服务的便捷度,努力增强企业和群众的满意度。

    通过“不见面审批”,实现“数据多跑路,群众少跑腿”,企业和群众只需在办公室登录互联网,即可实现审批事项的申请办理和办理结果的实时查询,最大限度地减少报建人员外出和聚集,进而避免审批事项办理过程中因人员聚集、纸质材料接收等带来的感染风险,既提高了办事效率,又发挥了助力疫情防控的作用。

全面缩减 高效公平得实现

    通过对审批事项和流程进行全面梳理优化,“经营性项目用地规划许可证”“建设工程规划(含临时建设)许可证核发(建筑、市政)”“规划条件核实及土地核验”3个事项“不见面审批”可进一步精简审批材料、简化审批环节、压缩审批时限。比如,经营性项目用地规划许可证的收件资料便从5项缩减为3项。

    过去,办事人员在办理上述3个事项时,需要填写申请材料、提交一大叠的纸质材料,如果报建人员经验不足,经常会遇到资料缺漏带不齐的情形,既费时又费力。现在,只要在办公室里敲敲键盘,在线递交电子材料,系统会自动检测文件是否符合受理要求,环保节能的同时也大大提高办事效率。同时,创新采用“人工审查+电脑机审”相结合的审查模式,通过建立图形规范标准和指标审核体系,实现综合技术经济指标的自动计算和统计,审核方式由由传统的人工纸质模式逐渐向电脑机审转变,推动报建审查的智能化,大大提高审核精度和效率,也减少了自由裁量权,进一步规范权力运行,有效控制潜在的廉政风险,有力促进审批服务质量的提升。

    实行“不见面审批”还推动审批电子化、标准化、智能化等建设的开展。比如,制定标准化的收件清单,发布规范化、人性化的办事指南,确保企业和群众能够依据收件清单完成标准化报建;同时,可为企业和群众提供明确清晰的指引,设计场景式、主题式等看得懂、用得好的办事指南。

数字助力 智慧管理上台阶

    通过“不见面审批”,不但为工程建设领域积累大量的项目基本资料、审批图纸和证照信息等,便于数据在市(县、区)机构以及有关部门间共用共享,助力市(县、区)联动、部门联动再提速,而且为城市管理积累了大量建筑、道路和管线等基础信息,为建设智慧城市奠定坚实基础,通过对数据的分析处理为城市管理提供决策支持。

    “不见面审批”在线政务服务的启动,标志着福州市自然资源和规划局在“智慧规划管理”上迈上一个新台阶,助推全市工程建设项目全流程在线审批,让企业和群众体验到“互联网+政务服务”的又一便利。


在线联系

官方二维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