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图片 - 海峡资源报
加入收藏
首页 本报要闻 往期报纸 国土资讯 文化视野 大地写照 公告 交流平台
正文
当前位置: 首页 - 本报要闻 - 新闻图片 - 正文
又见青山郭外斜——漳平市石坂坑煤矿废弃矿山生态修复治理侧记:

5月21日,记者驱车来到漳平市拱桥镇拱桥村石坂坑废弃矿山治理现场。站在山涧一侧的乡间小路上,只见如网格般整齐排布的优质耕地沿两山山脚一字排开,翠绿的秧苗在黑黝黝的土地上旺盛地生长,许多白鹭悠闲地在田间觅食,以固沙保水为主的山涧景观带翠绿萌动。
    石坂坑煤矿建矿于1996年。2019年11月,因生产规模小、环境污染大,漳平市政府将该矿山及矿硐、风井永久关闭。矿山废弃后,遗留了大量裸露边坡、工业场地及长期堆放在自然环境中的煤矸石,堆矸场矸石量多达4.7万立方米,不仅占用大量土地资源,而且污染周边的生态环境,整个区域水土流失严重,存在山体滑坡等隐患。
    为尽快消除石坂坑废弃矿山的安全隐患,拱桥镇党委、政府将废弃矿山生态修复治理工作列为重中之重的工作,制定矿山生态修复和煤矸石综合治理工作方案,明确各职能部门工作职责及矿山企业主体责任,切实加强部门间的协调配合,全力推进石坂坑废弃矿山综合治理。
    本着“因地制宜、经济合理、宜林则林、宜耕则耕”的原则,拱桥镇委托中化地质矿山总局福建地质勘查院,制定了详细的石坂坑废弃矿山实施生态修复和重点治理方案。根据矿山周边条件及矿山边坡稳定性分析结果,对原有现状较好的道路予以保留;从田埂的砌筑、水系的流向、高差的布排以及田块的面积等方面,对原废弃工业场地和临时堆矸场、风井地块进行优化设计和分块治理;将其他堆场、原炸药库等地块恢复为果园和林地。
     为提高植物成活率,做好复绿工作,施工单位采用客土回填、分级削坡减载的方式,对开采边坡上部的浮土、浮石、危岩等进行清理,累计向外运输煤矸石4.64万立方米,回运客土2.9万立方米。在平台内侧,施工单位种植攀援植物,平台外侧则种植下挂植物;对各削坡平台、坡面及平整场地,则进行植树、栽植爬藤植物、播撒草籽树种等。
    此外,对于高差不同的新增耕地,施工单位采用不同的分隔方式。高差较大的,用田坎分隔;高差较小的,则用田埂分隔。田块内30厘米的优质土层,来源于距离项目区不远处一个正在动工的建设项目所占用的耕地中剥离出的表土。
    经过半年的综合治理,该项目累计投资560万元,治理面积71.67亩,新增耕地40亩。
    拱桥镇环境保护站站长、项目现场管理负责人赖瑜惠告诉记者,该项目自去年11月开工以来,镇政府指定专人负责,督促施工单位严格按照设计方案施工,并会同有关部门做好项目区表土层土壤质量和耕地地力检测及等别评价,以确保工程质量。
    据介绍,今年初,拱桥镇政府还聘请农村种植合作社,采用机械化作业的方式,对40亩新增耕地实行溶田、育秧、插秧。农户们喜笑颜开,纷纷为新举措点赞。
“实施废弃矿山综合治理,不仅解决了废弃矿山水土流失、滑坡等问题,还新增了耕地。项目区内灌溉设施布排合理,生态环境得以逐步恢复,既提高了土地集约利用率,又利于机械化作业,为村民发展现代农业提供了平台。”拱桥镇党委副书记、镇长杨淑莲说。
                                                                                                                               ■ 特约记者 吕洪荣 通讯员 陈 颖

分享到:0

在线联系

官方二维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