要闻目录 - 海峡资源报
加入收藏
首页 本报要闻 往期报纸 国土资讯 文化视野 大地写照 公告 交流平台
正文
当前位置: 首页 - 本报要闻 - 要闻目录 - 正文

笃行创新 坚守不辍——自然资源部丘陵山地地质灾害防治重点实验室防灾减灾工作纪略

2022-05-12 16:02:40

同自然灾害抗争,防灾减灾、抗灾救灾是人类的永恒课题。防灾减灾救灾事关人民生命财产安全,事关社会和谐稳定,责任重于泰山。根据习近平总书记关于防灾减灾救灾工作的重要指示精神,现代化地质灾害防治体系更加强调人与自然的关系,强调人防与技防的深度融合,强调灾前的监测预警和风险防范能力。这正是自然资源部丘陵山地地质灾害防治重点实验室(以下简称“重点实验室”)近年来防灾减灾工作的指导理念和主要工作方向。
    早在2012年,原省国土资源厅和省地质矿产勘查开发局就部署组建地质灾害重点实验室,为我省打造地灾防治安全屏障。多年来,重点实验室坚持以“科技防灾减灾,服务社会民众”宗旨为引领,积极服务我省地灾防治工作能力和体系建设,在科研创新、应急技术支撑、监测预警、科普教育等方面始终走在我省地灾防治领域前列,为地方经济发展和民生稳定提供了有力支撑和保障,先后获得“全国工人先锋号”、国土资源部“十二五”科技与国际合作先进集体、“福建省五一先锋号”、“福建省先进基层党组织”等荣誉称号。

冲锋在前
争当生命安全守护者

    我省地灾易发多发频发,但无论灾情大小,总能在第一线看到重点实验室应急技术队员的身影。2015年“苏迪罗”台风暴雨,2016年“尼伯特”台风暴雨,2016年宁化、清流 “超百年一遇”特大暴雨,2016年“5•8”泰宁特大型泥石流,2017年永安洪田滑坡,2019年三明极端强降雨等异常气候导致的群发性地灾……暴风雨中的千里驰援至今历历在目,凭借过硬的专业技术、奋勇拼搏的工作态度、对全省重大突发性地灾应急工作的极高参与度,这支应急队伍在各级政府部门和百姓中广受赞誉。近年来,重点实验室已累计派出专业应急技术人员560余人次,完成全省200余处地灾点的应急处置、监测预警、调查排查、勘察治理等工作,为民生安全和社会稳定做出实实在在的贡献。
    2019年5月,三明市遭遇连续性极端强降雨,多个县(市、区)均发生群发性地灾险情。重点实验室应急技术队伍第一时间赶赴原梅列区军岩山滑坡点,冒雨开展调查排查、安装监测预警设备、指导应急处置,18名技术骨干在当地连续值守了16天;在三元区新亭路263号滑坡点,重点实验室自主研发的普适性地灾监测预警设备先后2次发出准确预警,协助有关部门及时撤离了11户136名群众。三明市区地灾隐患整治工作被列为省委解难题化积案项目,重点实验室邀请地灾防治与地质环境保护国家重点实验室3名专家赴现场指导生态恢复治理和科学研究工作,同时精心组织开展三元区书香世家小区—绿道沿线群发性滑坡地灾治理工程勘察、设计和施工,2020年8月,该治理工程顺利通过竣工验收……“守护者”们全力以赴的背影人民群众皆看在眼中,三明市政府和原梅列区委区政府亦分别致信感谢。
  
研精覃思
打造科技防灾硬实力


    在现代防灾体系中,科技硬实力是占据主导的支撑力量。重点实验室始终坚持自主创新,以社会需求为导向,开展地灾防治及生态环境恢复治理相关的核心机理与关键技术研究,取得了一系列真正“利在人民”的成果。自成立以来,重点实验室累计承担科研课题40余项(其中国家级2项、省部级10项),开设自主研究和开放课题40项,获得省科技进步三等奖1项、中国公路学会科学技术二等奖1项,发明专利9项、实用新型专利14项,发表学术论文100余篇。
    在重点实验室科研成果中,针对我省公路建设路基边坡稳定问题开展的“加筋土与微型桩新型边坡组合支挡体系关键技术与应用”专题研究获得的技术、经济、环保和社会效益尤为显著。其成果在我省多个公路建设项目中成功应用,并获得2019年度省科技进步三等奖,形成学术论著20部,获得专利14项,形成技术标准2项、省级工法1项。自2013年起,重点实验室就开展普适型地灾自动化监测预警设备研发。现如今,该系列仪器已经扩充至6种,包括全孔柔性测斜仪、拉线地表位移监测仪、激光地表位移监测仪、地表倾斜监测仪、地下水位监测仪、雨量监测仪等,可实时监测边坡变形数据,并根据设定阈值自动预警。目前,该系列仪器设备已应用于全省近700处地灾隐患监测点,累计成功预报地灾3起、有效预警4起,协助相关部门转移、劝离群众230余人次,为防灾减灾决策部署提供精准可靠的科学依据。
    重点实验室还研发了定向钻敷管疏排边坡地下水专利技术,通过降低地下水位,提高边坡稳定性,大大减少地灾发生几率,且具有施工简便、造价低廉、使用年限长等优点,经安溪、清流等地多处大中型滑坡实地验证,排水效果良好,推广应用价值较高。
    为落实部、省关于加强自然灾害防治体系建设的决策部署,自2020年起,省自然资源厅陆续下达了一批工作任务,重点实验室承担了《福建省地质灾害防治“十四五”规划》《专群结合地质灾害监测预警点建设》《<全省1:5万地质灾害风险调查评价>项目技术指导》等9项。其中,《专群结合地质灾害监测预警点建设》任务已进行至第三批。截至目前,重点实验室共计完成664处监测预警点建设,均在时间紧、任务重、疫情影响大的情况下按时保质保量完成,且项目中所使用的监测设备98%以上为实验室自主研发的普适型地灾自动化监测预警系列仪器设备,已多次有效预警地灾险情。在《全省1:5万地质灾害风险调查评价》项目技术指导工作中,重点实验室承担了全省83个县(市、区)相关工作的全过程指导、监督和成果质检验收工作,两年来,先后牵头编制《1:5万地质灾害风险调查评价技术要求——福建省实施说明》,组织线上线下技术培训交流会10余次,为参与该项目的20余家单位提供一对一、面对面服务等……有效指导及推进全盘工作,助力我省防灾减灾能力建设,中国地质环境监测院来信致谢。
  
竭诚服务
磨炼基层防灾软实力

   
    “技防”科研攻关不停歇,“人防”亦是笃行不怠下苦功。近年来,重点实验室逐步加强对地灾专业技术传播和科普知识宣传工作,积极组织、参与各种形式的志愿服务,力求通过内容新、形式活、渠道广、频次高的地灾知识普及活动,稳步提升基层管理人员、灾点周边群众、乃至全体公民的防灾减灾避灾意识能力。仅2019年以来,重点实验室就累计举办专业技术培训46场、科普活动18场,参与地灾应急技术演练5场,均取得良好宣教效果,有效提升目标群体的地灾防治意识和水平。
    2021年,根据省自然资源厅相关精神,重点实验室筹拍了我省首部地灾群测群防主题微电影《守护》,并于5月12日即第13个全国防灾减灾日全网上映。影片根据2016年三明市大田县大型山体崩塌真人真事改编,生动再现了省、市、县、乡多级联动下地灾群测群防的真实场景,并在扣人心弦的剧情之中巧妙穿插融合了精准实用的防灾避险科普知识、地灾监测预警方法技术、群测群防工作流程等“干货”,无论是地灾点周边居民、基层自然资源管理人员,还是普通社会群众,都能在“沉浸式”观影中润物细无声地掌握相关“秘诀”。在2020年启动的“地质灾害群测群防知识进村入户宣传培训”专项活动中,重点实验室科普团队先后深入福州、三明、宁德、南平、平潭等地的39个村(镇、社区),开展基层管理人员培训、村(居)群众座谈会、集中宣讲、入户走访等各类活动60余场次,发放宣传材料4000余份。除了世界地球日、全国防灾减灾日、国际减灾日等相关主题日,重点实验室还坚持常态化开展地灾防治科普服务,通过线上线下多渠道的不懈努力,至今已惠及63万余人次。
    “志之所趋,无远弗届,穷山距海,不能限也。”多年来,重点实验室不辍跬步的源头,在于对科研攻坚的矢志不渝、对防灾公益的热忱之心。攀登在科技防灾的峭壁险峰上,这群心怀梦想的奋进者始终敢想敢为、勇于担当,用地质人的“三光荣”精神,为人民生命安全筑起坚强防线。
作者:陈泽超 刘胡玫 杨为圆 郑国明


在线联系

官方二维码